泉州:一座让人生活在文化遗产里的城市
如果没有门前的“市舶司遗址”几个大字,很难想象,这个位于狭窄的小巷内,门口随意停放着摩托车,甚至大声外放着电视剧的建筑,会是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22处遗产点之一,北宋时期负责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所在地。
如果没有“宋代城墙遗址”标识,如果没有炮台,很难分辨这里到底是广场还是另一处22个遗产点之一——德济门遗址。毕竟就在紧挨着围栏的空地上,一场热闹非凡的集市正在举行,遗址与现代相遇,毫不违和。
很少有城市,像福建泉州一样“混搭”。在这里,传统钟楼上安装着红绿灯,祭拜妈祖的天后宫旁边就是菜市场。站在西街的十字路口,你会发现,东侧是佛教的开元寺,西侧是基督教泉西堂。而在涂门街,距离伊斯兰教清净寺几十米外,就是中式道观通淮关岳庙。
传统与现代交融,东方与西方相汇,“开放包容”的特质在泉州随处可见。闽南的传统民居便在文化交流互鉴中,散发着新的生命力。“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蒋钦全介绍,如今的传统民居仍然有很多人居住,其中不乏年轻人。“传统民居没有卫生间一类的设施,很不方便,现在的很多民居在保留传统外观的基础上,在内部重新纳入新的设施。”
蒋钦全从13岁开始学习雕刻,为日后的古建筑事业打下“童子功”。在他看来,古建筑是我们的根脉,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乡愁。不少到世界各地经商打工的闽南游子,会在旅居之地建造闽南的传统宫庙建筑。蒋钦全说:“它像是一个精神寄托的引航者,将家国相守的情怀带给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这种情怀也引领着蒋钦全,如今他在老家泉州惠安崇武建了一座传习所,并整理编书,对外招收徒弟、开办培训班。他希望可以在年轻人心里种下一颗古建筑的种子,代代相传。
泉州的“包容”不仅体现在建筑上,更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是一座拥有22处遗产点的世界遗产之城,更是一座让人真正生活在文化遗产里的城市。
许多泉州人的一天是从饮茶开始的,“早茶”不入口,仿佛一整天都提不起劲。每当有客人来访,泡茶也是泉州人迎客的必备环节。在大街小巷,茶馆随处可见。找一个位置坐下,点一壶茶,看着周边的美景细斟慢酌,好不惬意。
铁观音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魏月德的祖辈,世代以制茶为生。他从13岁开始学习制茶技艺,到现在已有46年。在他看来,茶是东方的树叶,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是文化交流的礼物。“做茶先做人,做茶用心,卖茶良心,学茶专心”是魏月德家的家训。于他而言,将制茶技艺传承下来,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件融入生活、自然而然的事。
常常和饮茶搭配在一起的,还有南音。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现在想要在泉州听到并不难。坐在茶馆内,或身处文化宫或文庙的某一角,抑或只是走在街头巷口,也许就能迎来一次和南音的亲密相处。
除了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戏曲也在这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泉州人离不开戏,正如泉州人离不开茶。”在梨园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曾静萍看来,泉州的包容性为各个剧种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来到梨园戏的剧场,你会发现我们的演员大部分是黑头发的。”她说,以前我们总是在谈论梨园戏的传承问题,但现在完全没有这个担心,因为不论是年轻的观众还是传承人,都已经很多了。
曾静萍介绍,梨园戏本身的积淀丰厚,剧种的表达手段多样,加之演员的梯队完整,因此演出的内容既能保留纯正的传统剧目,又能创作新戏,同时对残本进行恢复等。“几代演员同时支撑着梨园戏不同样式的演出,让剧种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饮过茶,听完曲,美食当然必不可少。热气腾腾的面线糊、鲜美的海蛎煎、消暑解渴的四果汤……泉州的小吃极其丰富,漫步于古城内,品尝着千百年前的“古早味”,感受深烙在泉州人味蕾上的人间烟火味。
如今,“包容”的泉州还在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混搭”新模式。“海风千万里,不如花开四季簪。”近年来,泉州的“蟳埔女习俗”火爆出圈,成为当地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城内开设了多家“簪花体验馆”,不少游客来到这里换装打卡,身穿大裾衫、下着宽腿裤、头戴簪花围,体验了一把簪花的乐趣。
蟳埔女习俗省级非遗传承人黄晨介绍,从前为了劳动方便,只有逢年过节或参加重大活动时,大家才会簪花;现在蟳埔女习俗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也在进行创新,“如今更注重美观,也会根据舞台或顾客的要求改进布料或款式”。而在簪花火热的同时,黄晨希望大家能够再多多关注其背后的意义。
正值春节前夕,泉州的街边早早挂起了红灯笼。为了迎接龙年的到来,“十龙九子”共11条卡通“泉州龙龙”亮相,吸引市民纷纷开启“寻龙记”,前往打卡。
何以中国,青春飞扬,如今的泉州 “混搭风”还在继续。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世界遗产之城”,泉州将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 记者 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央行将发行中华传统瑞兽金银纪念币,长这样→
- 中外媒体聚焦重庆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畅联东盟 向海而兴
- 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正在提速
- 俄副外长:俄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立场不变
- 12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934元 上调62个基点
- 中国A股车联网板块周二走强
- 丹麦驻华大使:丹中双方在环境领域积极合作
-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 28日至30日安徽有强降水和大风天气
- 上半年逾万辆商品车从巴克图口岸走向国际市场
- 国产榴莲成冬交会明星 东南亚果商:中国“果盘”足够大
- 22件中轴邮品作品突围 助力中轴线文化传播
- 中新健康丨骗婚、装病、诈捐……面对谣言,蔡磊驳斥!
- 台风“杜苏芮”将致广东气温升高 全省最高气温或达40℃
- 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新招”频出 厚植经营主体成长沃土
- 【国际锐评】滥征关税只会让美方一次比一次疼
- 青海部署开展春播备耕 确保2024年粮食丰产丰收
- 武铁管内襄渝线第二阶段集中修收官
- 嘉峪关技能培训“助残就业” 赚取酬劳实现自立自强
- 广东:查获走私进口香烟74.84万支
- 四川木里5.0级地震:工作组赶赴震区 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 热门推荐
-
- 两岸青年相聚辽宁 第二十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辽宁分营开营
- 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巩固机械工业向好势头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0.4个百分点至5%
- 住建部: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
- 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7% 电力供应保障有力有效
- 包头铁路警方破获一起电诈案 半年流水逾1.4亿元
- 公共文化机构暑期延长服务时间
- 韩媒:韩国总统秘书室前室长金大棋获新任驻华大使提名
- 紧抓关键环节完成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宁夏首次查获砗磲贝壳实体
- 桂林漓江水位超警戒线1.55米 象鼻山等景区封园
- 李振国:光伏需求空间巨大,创新是发展最大引擎
-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100种首次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
- 瓜子二手车首发2023年新能源3年保值率榜单
- 用好数字技术 推动京剧传播
- 山西选聘“科技副总” 让人才链“舞动”产业链
- (两会速递)郑栅洁:中国整体城镇化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 国际机构最新报告:中国绿色转型带来空气质量改善
- 新疆焉耆首届鸽文化旅游节暨信鸽、观赏鸽、筋斗鸽邀请赛正式开幕
- 2024年法国农博会揭幕 农民示威抗议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