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谈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没有明显变化
记者 申少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奥密克戎变异株BA.4和BA.5正在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近期,我国一些地方发生散发疫情,通过对感染者的病毒基因测序,发现了来自境外的BA.4和BA.5变异株。BA.4和BA.5变异株的传播力和致病性如何?现有新冠病毒疫苗是否有效?我国目前防控措施能否应对?记者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
“与以往的变异株相比,BA.4和BA.5变异株的传播力明显增强。”董小平介绍,BA.4和BA.5亚分支潜伏期明显缩短,“但总体来看,与奥密克戎其他变异株相比,BA.4和BA.5变异株致病性没有明显增强和减弱。”从现有研究数据看,它们的临床后果基本上持平。
虽然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但BA.4和BA.5变异株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因此现有疫苗对于防死亡、防危重症、防住院仍然有效果。对于预防BA.4和BA.5变异株感染的效果,还有待于更大的数据观察。“因此,没有完成加强免疫的人,建议尽快去接种疫苗。”董小平说。
“我国的防控措施和防控方案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董小平说,我国现有的防控措施对BA.4和BA.5变异株都是有效的。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中,我国把新冠病毒的监测提到了更高位置。董小平介绍,原来的病毒性疾病防控都是从感染者开始,而新冠病毒的防控前沿已经移到了正常人群。核酸检测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在方案当中,提出分层分级的检测和核酸筛查的方法,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防止疫情扩散。
“我们不要轻视BA.4和BA.5变异株。”董小平说,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将疫情影响控制在萌芽状态。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庆期间浙江全行业用电量96.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1%
- 国庆机票价格再现跳水?怎么买更划算?
- “陇上瓷都”甘肃华亭:“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重现辉煌
- 印度报告全球首例人类感染致命植物真菌病例
- 广西出台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
- 新疆西部有降雪 弱冷空气将影响中东部地区
- 沈阳荷花旅游文化节开幕 打造全域沉浸式旅游目的地
- 2024桂林艺术节开幕 中外艺术家共赴山水之约
- 世界消防救援锦标赛在哈尔滨开幕
- 6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135元 下调29个基点
-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为笔 绘就绿色丝路新画卷
- 全国大部晴暖在线气温陆续转为偏高状态 江南华南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 清明祭扫服务高峰日将至 北京推出多种便民惠民服务
- 厚植科普沃土 2023东湖论坛武汉开幕
- “贺兰山下·醉美西夏区”葡萄酒文旅产业招商推介活动走进北京
- 青春赋能 千年灵丘迎新变
- 美国防部宣布:向乌克兰提供4.25亿美元军援
- 国际最新研究:欧盟农业补贴的82%或都流向高排放畜牧业
- 浙江启动网上年货节 “网”罗全国好物促消费助共富
- 拼文旅勿忘暖心细节:公厕“出圈”能为城市文旅加几分?
- 热门推荐
-
- 比利时政府宣布布鲁塞尔首都大区进入最高警戒级别
- 步入快车道的NOA智能驾驶是引擎还是陷阱
- 日本核污染水明日排海 民众集会抗议
- 吃菠萝“蜇嘴”如何才能不被它“伤害”!
- 时事观察:美国银行业危机恐未到终局
- 2023年拉萨认定公布非遗代表性项目182项
- 聚焦“双十一” 川渝陕甘青蒙消费者组织发布网购消费典型案例
- 污蔑民警“违规操作”,还有错别字!这些谣言必罚
- 跨文化的京剧碰撞:当埃及留学生遇见京剧尚派传人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会长
- 专家学者福州永泰共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 广西加大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力度 持续优化交通营商环境
- 冰雪赛事点燃文旅产业 浙江安吉2024年接待游客超3400万人次
- 国际最新研究:身体触摸或可减少成人和儿童的疼痛、抑郁感与焦虑
- 5年吸引40多万青年创业创新 浙江湖州逐梦未来
- 了解中国历史,从文物开始
- 八千多年前的骨笛出土:那时的中华文明超出想象
- 哈萨克斯坦媒体走进新疆:“相互融入的场面成为我镜头中独特的风景”
- 长期照护师能否吸引更多“青春养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