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热死人的热射病 并非夏天的专利
过去一周,全国多地“热”情高涨,高温预警频发,屡屡曝出人员中暑致脏器衰竭死亡的案例,直接把“热射病”顶上了热搜榜。能热死人的热射病是个什么病,它和中暑是什么关系?热射病发生在什么环境下?能不能预防?炎炎夏日,关于出汗、补充电解质、服用藿香正气水,人们还有哪些误区?就这些夏天最“热”的话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为大家一一解答。
它是中暑的最高阶 致死率极高
中暑,发病顺序通常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的最严重状态就是热射病。先兆中暑,也就是还没到中暑的程度,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大汗、口渴等,出现以上症状有可能预兆会发生中暑。
轻症中暑,表现为上述症状加重,面色红、大量出汗,体温可上升超过38℃。
而一旦出现重症中暑,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体温升高,可以超过40℃,甚至达到42℃,同时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肌肉抽搐、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最终会因心、脑、肝、肾等多个脏器衰竭及肌肉分解(横纹肌溶解),造成死亡。
通俗地讲,中暑的“终极”就是热射病,它实际上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阶段。它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出现异常导致的疾病。发生热射病时,人体大脑失去对体温的调节和控制,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机制散热,从而出现体温异常增高,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衰竭,是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类临床疾病,一旦发生,死亡率可以高达70%-80%。
出现这些症状 当心中暑“变脸”
从中暑发展到热射病通常有哪些表现? 一旦出现头晕、恶心 呕吐、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大汗、口渴等症状,就提示我们可能要发生中暑。
这时如果没有及时去休息、补水、降温,就会进入到轻症中暑阶段,患者通常头晕、恶心、呕吐症状会进一步地加重,并出现体温升高,部分患者体温可以升至38℃左右。
此时如果还没有重视,口渴会进一步加重,发展至重症中暑阶段,如果继续劳动工作,患者会出现腹痛、晕倒,随之肢体抽搐、昏迷、多脏器功能损害,就到了最严重的热射病阶段。
热射病为何如此凶险?就拿煮鸡蛋打个比方。生鸡蛋是一个液态的状态,在给鸡蛋不断地加温后,它的蛋清和蛋白就变成了固态,这个过程称蛋白质变性。人体内包括大脑、心脏、肝脏、肾脏等等,所有的组织、脏器、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的。而当人体的温度异常增高的时候,这些脏器内的蛋白质就会像开水煮鸡蛋一样发生变性,一旦变性之后,这些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体内的脏器也就不能执行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热射病会导致体内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和衰竭。加之夏天大量出汗,丢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盐分,这个时候身体极度脱水,也会加速脏器的衰竭,让病情雪上加霜,因此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死亡率是极高的。
高温高湿环境 都要警惕热射病
人类是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大脑中有一个结构叫下丘脑,负责人体的体温调节。有了它,不管外界温度如何变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一年四季都能将我们的体温保持在36℃~37℃之间。
当外界温度过高时,会通过开放毛孔,加快血流等方式增加散热降低体温。反之遇到寒冷环境,就会通过肌肉收缩、激素分泌增加等方式增肌产热,以保持体温。
但是,如果外界的温度急剧升高,人体体温也会急剧升高,超出大脑对体温的调节控制能力,一旦失控,就不能让人体做出一系列诸如出汗、毛孔扩张、血流增快的改变,来降低体温,此时人体热量就在体内大量的聚集而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甚至出现40℃以上超高热,这个时候就很有可能发生热射病。
所以说,热射病的高烧与我们日常发生的高烧不同,主要区别就在于大脑对体温调节失控了。
中暑并不是夏天的专利,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也会出现。
身边的很多朋友喜欢蒸桑拿、泡温泉,我们知道这里的温度都在40℃左右,同样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果蒸泡时间过长,不及时补水,一样会有热射病的情况发生。专家强调,在这些区域附近,都会备有饮水机、茶水或白开水等。
四类人更易中暑 身体预警及时处置
目前北京已进入初伏,天气将更加湿热,专家提醒,一定要注意祛湿防暑。避免热射病的发生,重在预防。因此,我们要重视中暑早期症状,在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时期,出现症状就要及早处理和就医。
出现中暑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袖、领口,用凉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肤,或者用冰袋冰敷于患者的额头、腋窝、大腿根等部位,加速降温;用风扇、空调降低环境的温度;如果患者神志清楚,辅助患者多饮水来补水,最好是含有盐分的饮品;这些通过物理降温和补水的方法来纠正轻症中暑简单易行。
长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和锻炼的人群、体质较差的老人、小孩、孕产妇等人群,容易发生中暑。专家强调,一旦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状,一定要借助专业医疗手段,立即拨打120,并将患者处于仰卧位,解开衣领,移至通风、阴凉、干燥处,等待救护车的到达。医生通常会采用开放静脉通道补液、补电解质,冰毯冰帽包裹、胃管冰盐水灌注,甚至血透净化等多种方式最快速度降低核心温度,同时给予器官支持治疗,以扭转衰竭脏器等,全力救治患者生命。
在热射病之前,身体会发出一系列的预警信号,如果我们能够重视这些信号,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首先,尽可能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的工作、运动或者生活,当室温超过32℃或者室内湿度超过60%,建议每30分钟休息5~10分钟,同时要注意补水,劳逸结合;
其次,及时补水,特别是含有盐分的淡盐水;
第三,建议清淡饮食,如果摄入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加之抽烟喝酒,容易导致湿热体质,更容易发生中暑;
第四,多补充有防暑降温作用的饮品和时令水果,比如绿豆汤、绿茶、西瓜等;
第五,一旦出现先兆中暑症状,说明身体已经发出预警,一定要及时休息、补水和降温。
电解质饮料并不适合所有人
要想安然度夏,还有以下关于解暑的小误区我们要尽量规避。
出汗多是好事?近些年,随着健身热潮,很多人通过锻炼大量出汗燃脂减重。专家指出,出汗多的确是是否能够燃脂的一个评判指标,但要注意适度,成人一个工作日的出汗量的极限是6升,一旦超过这个界值,就可能会出现脱水。如果不注意补水,加之环境高热高湿,极易发生中暑。所以说,出汗不是越多越好。
此外,电解质饮料成为夏季人们补充微量元素的优选。不过,老人补充电解质要慎重。市场上销售的电解质饮料,除了氯化钠,通常还含有钾、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多有基础病,比如肾脏疾病,本身就会产生血钾问题,服用电解质饮料后可能会适得其反,一定要慎重。淡盐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人体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建议缺什么补什么,给予最简单的生理盐水或淡盐水是最安全的。
值得注意的是,正确服用藿香正气水也很重要。藿香正气胶囊或藿香正气水有解暑作用,在闷热天气和出现先兆中暑时,就可以用来预防和缓解症状。但因其含有酒精,有些人群不适宜服用,因此在用药前,一定要参照药品说明书。
文/钟艳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现场销毁600余瓶 黑龙江省“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罚没物资销毁活动举行
- 奥得河死鱼接近200吨 环境恶化殃及奥得河的鱼儿
- 海派艺术家俞晓夫长沙举办个展 300余件佳作回顾艺术生涯
- 不吃早餐,小肠会疯狂吸脂?!6个危害很多人不知道
- 小学奥数“黑竞赛”变身寒假“研学营” 组织者接受调查
- 广西寒潮持续致31条电力线路覆冰 千人除冰“守护”民众温暖过冬
- 9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51 库存压力有所好转
- 澜沧江影像何以成为“生态高地”青海“金名片”
- 新一轮粤港知识产权合作计划正式签署
- 第三季度广州二手住宅市场交易量企稳回升
- 超强台风“杜苏芮”或致珠江流域部分河流出现超警洪水
- (两会速递)演员靳东:希望未来有更多作品在台湾播出
- 海合会国家冀与中国深化经贸合作
- 让院士称号回归本质
- 煤炭企业全力保障电煤供应 确保迎峰度夏煤炭需求
- 塔吉克斯坦发生7.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新春走基层)广西北海“扶志家园”托起残疾人“就业梦”
- 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虚拟世界“狂想曲” AI未来多久才来?
- 闽北柑橘走俏海外市场
- 从“打头阵”到“后方战场”:他,守好“三尺灶台”
- 热门推荐
-
- 武汉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部分轮渡暂时停航
- 这些水果的热量比肉还要高
- 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 加速激活重庆新质生产力
- 广西友谊关公路口岸浦寨通道首票进境粮食顺利通关
- 云南临沧:功勋警犬连续立功 先后查获毒品、走私香烟
- 龙头车企吸引供应商汇聚京津冀 区域携手打造科技创新生态
- 四月一起“云赏花” 看金山岭长城万亩杏花竞迎春
- 校企携手成立实验室 打造厦门低空经济发展“新引擎”
- 商务部:2023年中国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居全球第二位
- 中国国家能源集团今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2500亿元
- 【我家乡的文明遗存】条漫 | 龙泉青瓷:中国文化的世界名片
- 昆明呈贡出台“花十条” 重点扶持花企科研、交易、进出口贸易
- 山东建立“法院+协会”常态化诉调对接机制 2023年成功调解道交涉保纠纷6500余件
- 台风过后疾控部门启动环境卫生治理 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 阳性感染者可居家隔离了,但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 走失34年 湖北一男子与家人团聚
- 河北解锁避暑“凉”机 拥抱“21℃的夏天”
- 美国伊利诺伊州一石油工厂发生爆炸 致1死1伤
- 防控“小胖墩”不能只靠每天开设体育课
- 西藏琼结村民赛马庆祝望果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