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瘦4斤,花费不到3000”,把降糖药当减肥药使靠谱吗?
中新经纬7月17日电 (王玉玲)掀开肚皮上的衣服,拔开盖子,细小的针头插进皮下脂肪,管内的降糖液体缓缓推入体内,细小的针坑在皮肤上隐约可见。
这通常是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动作,目的是降糖维持正常生命体征。不过,一款皮下注射的降糖药物在社交平台上摇身一变成了“减肥神器”。
有网友分享称,“第一个月瘦了7斤,基本上靠不吃东西瘦的,打完针感觉不到饿了。”还有人因为掉秤缓慢要“来点猛的”,“我打算5天打一轮,打1.7(mg),1.0(mg)没效果。”据了解,该药物起始剂量为0.25mg,过剂量注射可能会引发药物副作用。
对减肥人士来说,把降糖药当减肥药使靠谱吗?
“减肥神器”风靡社交网络
“6点半起床打个减肥针,每周一次,控制食欲杠杠滴。”中新经纬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位博主分享经验。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博主记录下靠“司美”减肥的第一周、第十天、第一个月,再配上呈现鲜明下降趋势的体重图。
“减肥针”和“司美”指向同一款降糖药物,即国外药企诺和诺德开发的新型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泰)。在社交平台上,司美热度高涨主要源于能够抑制食欲,从而降低体重。
“我根本管不住嘴,司美刚好可以抑制食欲,现在下班后基本就是吃点西瓜,副作用是因为吃不下主食,大姨妈也离我而去了”“午饭的时候,吃了一块西瓜就撑住了。”有用户分享道。
因为热度高涨,司美在部分地区出现断货。近日,中新经纬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一位药代,对方称:“经济条件允许的并且使用过司美的,一定要囤药!现在市场很不稳定,说不定哪天断货,断多久也说不定。”同时,中新经纬以消费者身份向北京多家药房致电,对方称目前无货,对方均称目前无货。”断货得有小一个月了,好多人在问,什么时候恢复不确定,你只能勤打着电话。”北京市西城区白塔寺药房的工作人员表示。
其风靡原因,一方面,在于其减肥效果。上述药代表示,效果因人而异,对于大基数减肥更有效,使用周期3-6个月,之后不会反弹,前期瘦的是皮下脂肪,后期是内脏脂肪。
虽然药代说得保守,但在社交平台上,通过打针,月瘦十斤已“不是梦想”:“身边有朋友在打减肥针,效果还不错。两个月瘦了18斤”“75天瘦了15斤”“司美减肥的第一个月,瘦了7斤”……类似的帖子比比皆是。
同时,药代介绍,司美使用几乎“无门槛”,除了有胰腺炎家族史、妊娠期、哺乳和备孕期不能使用,甲状腺结节慎用外,所有人都适用,并能完全实现“无痛减肥”。“没有任何忌口,可以喝酒奶茶等任何你想吃的东西,使用司美格鲁肽以后,就算你想吃,也只是吃一两口就会饱,所以不用忌口。”药代说道。
司美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价格。根据公开资料,虽然司美实际使用是以mg为单位,但其规格为ml,1ml注射液中含有1.34mg司美格鲁。2021年12月3日,司美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一支1.5ml的司美格鲁肽价格为478.8元,一支3ml的司美格鲁肽价格为813.96元。
在实际购买上,不同平台有所差异。以某电商平台为例,1.5ml价格在575元到680元左右。药代提供的价格更低:“小笔1.5ml490元,可以打一个月,大笔3ml820元,可以打两个月。全部顺丰包邮送针头,正规渠道,可开发票。”
以平均使用周期三到六个月的周期计算,花费最多不超过三千元,有人直呼“太便宜了”。“如果你当成降糖药,是不便宜,但是用来减肥,那就太便宜了!”
副作用暂不明确
司美被用于减肥非“空穴来风”。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司美于2021年4月获得准入,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及降低T2DM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但根据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司美已获批减肥适应症。2020年12月4日,诺和诺德向FDA提交了司美格鲁肽2.4mg每周皮下注射1次用于减肥的上市申请,后于2021年6月4日正式批准,用于肥胖或超重成人的慢性体重管理。
据美国FDA官网,司美的认证信息显示,本产品作为低热量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辅助治疗药物以帮助需要长期管理体重的成年患者。
根据一项临床实验结果,在1961例肥胖或超重成人中比较每周1次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2.4 mg与安慰剂的68周安全性和有效性差异。结果显示,意向性治疗患者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68周后,体重下降16.9%。
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司美并非适用于全人群,美国FDA批准该药的适用人群为:第一,适用于成年人群体重指数(BMI)≥30kg/m2的患者;第二,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疾病(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的成年超重人群(BMI≥27kg/m2)。
中新经纬在司美的一个交流分享群看到,很多进行相关分享的消费者都不符合以上条件,很多算不上“大基数”,属于正常甚至偏瘦体型。药代也透露称,“一个一米六五高的女生,最开始90多斤,打针减到84斤停药,如果你比她还瘦就不建议使用。”药物代购对中新经纬表示。
如果以身高1.65米计算,其符合用药标准体重应当为170斤,属于一类肥胖。这也就意味着,称为“减肥神器”的司美属于超适应症用药或不规范用药。
根据司美格鲁肽说明书,其有多样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癌的风险、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疾病、急性肾损伤及严重过敏反应等。
药代也表示,使用司美或许会出现头晕、口渴、腹泻、恶心、打嗝、困、呕吐等症状,属于正常反应。
上海瑞金医院舟山分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魏晓慧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司美格鲁肽是一种专业的控糖药物,目前临床上用于无相关疾病人群减肥减重的情况较少。目前,司美格鲁肽国内的说明书中没有用于单纯减肥的介绍,一般还是用于肥胖伴有II型糖尿病的患者,或是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片效果不好的糖尿病患者。
“如果单纯肥胖的人盲目使用这些药物,严重一些的会脱水,因为本身药物有副作用,反应过重会出现恶心呕吐或是腹泻,也有可能会造成胰腺炎、肾脏的损伤,甚至有可能对甲状腺也有一定的影响。”魏晓慧说道。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原内分泌科主任袁群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超适应症用药,对于医生和患者群体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司美格鲁肽作为降糖药物,和作为减肥药物的剂量等是不一样的,不同个体的使用情况也不一致,盲目用药极易产生风险。
“任何药物要进入国内并获批新的适应症,首先应当已经在真实世界应用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其二是必须在国内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在没有获批适应症的情况下,即使的确是超重或肥胖患者,都不应该以控制体重为目的使用司美格鲁肽。”袁群说道。
处方从何来?
除了药效有副作用争议外,另一个问题也让业内人士颇为关注。目前司美在中国适应症仅有2型糖尿病,用于降低血糖,并进入2021年版医保目录。为什么能作为“减肥神器”在市面上流通?处方是如何开出来的?
中新经纬发现,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司美主要分为三个渠道,第一,从医疗机构或者药店通过医生开药,需要在医院由医生开具处方证明,并根据医生制定剂量注射;第二,在京东、美团等第三方平台上传处方购买;第三,通过代购购买。
对于代购,当中新经纬向前述药代询问其药品来源时,对方表示:“肯定是正规的,这个是进口的,没有假货。”根据其朋友圈透露个人信息,其自称在某医院工作。
对于第三方平台,中新经纬以消费者身份在某电商平台药品旗舰店咨询,能否购买药物进行减肥,客服人员表示,很多客户都用来减重,反馈很不错。在中新经纬没有提供处方的情况下,对方主动提出可以加微信,开纸质处方单。
在添加对方微信后,其表示,在留下姓名、年龄、身份证后,病症选择2型糖尿病,就可以开出抬头为某省会城市医院的纸质处方。
同时,上述客服还表示,如果在第三方平台购买,平台上会留下使用过2型糖尿病药品记录,以后不能购买商业保险。所以,可以在微信付款下单。
该客服称,“药品都是有溯源码的,一盒一码,每盒的码都是和药监局联网的。您收到货后就可以扫溯源码,所有的厂家出产的批号、生产日期您都能扫得到。”
该药店通过帮消费者“伪造处方”的方式,逃避第三方互联网网售平台监管,并意图将消费者引向微信平台进行交易。这样的方式,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邓勇教授看来,属于违法行为。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
“先卖药品再开方或者直接乱开处方,是违反医疗操作规程的行为,由此产生的后果,应由医生负责。即使没有产生不良后果,医生违反操作规程行医,也可以被暂停或取消其处方权,甚至吊销其医师资格证。此外,平台不看处方就卖处方药,既可以看作非法销售药品,也可以当成非法行医来看待。而非法行医所得到的处罚,要比非法销售药品重得多,在民事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也大得多。”邓勇对中新经纬分析称。(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76岁参议员罗姆尼不再竞选连任 吁特朗普和拜登“让位”
- 2024中国仰韶酒文化节开幕
- 7月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报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
- 看苏绣、做旗袍盘扣 在上海感受“丝绸之府” 的文化内涵
- 印尼教师赴广西汽车城学习新能源汽车技术
- 价值1.5亿欧元毒品被冲上法国北部海岸 警方展开调查
- 第九届中国·碌曲锅庄舞展演开幕:五省区锅庄舞探保护传承
- 湖北咸丰:“小药材”开出“致富方”
- 山西省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韩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被检方求刑两年
- 国际城市创新力评估成果发布 专家建言教育人才科技协同发展
- 湖南洪江市“家门口”车间编织就业“幸福网”
- 广东:最高气温40℃以上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 《我是刑警》大火,短视频平台现“周克华情人”?辩护律师:应该是蹭流量的
- “丝路情缘”影视节目展映活动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启动
- 高温天,云彩为何那么美
- 澳大利亚西澳洲露天矿山举行应急救援大赛 中企获11项奖
-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一家酒吧发生枪击事件 致3死3伤
- 中国A股周五上涨 沪指重返3000点
- 北京将营造城市消费新场景 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 热门推荐
-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福建:进一步滚动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药店10种重点药品已普遍有售
- 武汉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打造全国医疗高地
- 南京北站枢纽工程开工建设
- 双11消费维权舆情报告:直播带货、优惠套路等成吐槽热点
- 中国海上最大油田原油日产突破10万吨
- 俄国防部:在莫斯科州击落两架乌克兰无人机
- (新春走基层)广西龙胜龙脊千年村寨民众喜领逾千万元“年终奖”
- 艺术与科技融合再现“纹”脉传承
- 加拿大对国际留学生提高生活费存款要求
- 2023年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广西站)在南宁启动
- 2024年以来杭州机场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400万人次
- (乡村行·看振兴)湖北点军:“柚”见乡村好“丰”景
- 沙尘暴蓝色预警:新疆内蒙古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
- 浙江11部门联合发布责任清单 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 外媒:巴基斯坦卡拉奇发生鸣枪事件引发混乱 已造成数十人受伤
- “脱黑向绿” 中国最大露天排土场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
-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首个主塔墩桩基施工完成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答记者问
- 空军驰援辽宁葫芦岛 为村民空投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