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福建:进一步滚动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中新网4月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上午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作介绍。会上,福建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孟芊表示,福建将进一步滚动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会上,有记者提问:福建在数字经济发展还有数字政务服务和数字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如何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以数字赋能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孟芊介绍,从2000年的时候,福建省政府就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部署。从那时起,福建就坚持“要统筹不要多头办”,连续5次编制实施数字福建五年规划,是全国最早的也是唯一始终坚持这样做的省份。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量汇聚全省各级所有政务数据,从而实现了“鼠标一点,就能看到全省的数据”。福建着力抢占数字经济发展这一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去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了2.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了53.3%。
福建坚持“让数字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老百姓一部手机走遍福建正在成为今天的现实。比如,福建建设了“闽执法”平台,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层面超4000个执法主体,统筹汇总不同职能、多个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处理、全省互认”,通过这种办法,提高了检查执法的质量,减少了对企业的干扰,同时也便于企业通过网络的方式对福建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乃至提起复议。可以说,正是通过数字化加持,福建的数字治理效率和服务效能得到了大大提升。
孟芊表示,下一步,福建将会着力做好五篇文章,就是提高五个度。
第一是福建将要进一步滚动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福建”的硬件支撑,让数字的计算存储传输更有速度。
第二是加强系统集成,把全省的数据更好地统起来、汇清楚,建成全省一体化公共数据体系。同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数据能够供得出,让企业和群众能够获得这些数据,从而扩大数据应用广度。
第三是继续做大做强数字产业集群,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打造数字化转型的新标杆,以数字化助推新型工业化,提高数据对于经济发展的渗透度。
第四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特别是做好我们已有的“闽执法”平台、营商环境数字监测平台等一些特色品牌,提高经济社会管理精细化水平,使得我们的数字治理更有精度。
最后是通过实施数字服务提升工程,提升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特别是优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让数字为民更有温度。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四个关键词”谈中国发展成就
- 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代表中国参展“2024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
- 第三届网络空间内生安全发展大会开幕
- 梅雨影响杭州西湖 一周排掉近半水量
- 四川:上半年超15万辆新能源汽车享受车购税政策减免
- 四川宜宾至攀枝花高速公路火山隧道右洞贯通
- 以军称“大量”以战机已准备反击伊朗的袭击
- 云南发现兰科植物新种——盈江虾脊兰
- 菲律宾学子的“北上”留学梦
- 电视剧《他是谁》研讨会在京举行
- 合肥台商协会会长:台青“登陆”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 浅谈口语中的不流畅现象
- 专家细数“伤脊陷阱”提倡“正襟危坐”勿“葛优躺”
- 今年前四个月 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 印尼火山喷发 马来西亚多家航司取消飞往沙巴、沙捞越航班
- 收回巴拿马运河,觊觎格陵兰岛,特朗普要地图开疆?| 图览
- 驻叙美军以“反恐”为名夺资源 分析人士揭谎言
- GPP人工智能辅助识别工具“问世” 成患者、医生求医问诊“掌中宝”
- 格鲁吉亚执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 青少年涉赌率攀升 全球多国采取行动
- 热门推荐
-
- 致敬英雄 广东向4名烈士遗属颁授《烈士光荣证》
- 14名外媒记者开启感知宁夏之旅
- 山西基层医改实录:“家门口”就医渐成常态
- 故宫博物院推出系列绘本《了不起的故宫宝贝之神韵匠心》
- “复活”逝去的亲人 你愿尝试吗
- 美国2024财年政府预算难谈拢
- 塞外雄风——鄂尔多斯青铜器精品文物展在四川广汉启幕
- 韩国称从3月1日起取消自华入韩人员落地核酸检测
- 2024MWC上海:低空经济“高飞” 业界促基建谋前景
- 中国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
- 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如何做好自身防护?专家建议→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0985元 调升17个基点
- 印度航空一航班在加拿大伊魁特紧急降落
- 德媒:欧洲不愿卷入美对华经济战
- 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可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等叠加享受
- 广州:全市购买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 不再限制购房套数
- 中国驻英大使就英方错误行径提出严正交涉
- 戒烟门诊医生:为何有人选择放弃药物辅助
- 哪些人群应定期做眼底检查?年轻人也会得青光眼吗?这些知识都与你的眼睛息息相关
- 杭州调整公租房申请条件 收入准入标准进一步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