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蚂蚁必须生存在蚁群中?
单细胞测序技术解密蚂蚁帝国 为什么蚂蚁必须生存在蚁群中?
看似不起眼的蚂蚁,已经在地球上存活1.4亿年,曾与恐龙共存,其历史比人类的历史更悠久。蚂蚁是亿万年生存斗争中的佼佼者,我们往往为蚂蚁社会细致的分工而惊叹。人类的行为与社会分工会受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那蚂蚁的分工又是因为什么呢?近日,深圳科学家们找到了这个答案。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首次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构建了蚂蚁四种不同品级的大脑细胞图谱,揭示了蚂蚁伴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脑部特异化现象和不同社会品级行为模式差异的神经基础,展现了蚁后成熟过程中大脑的可塑性变化,找到调节其生殖力和寿命的关键细胞类群。
其相关研究成果已于6月16日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上发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不同分工导致蚂蚁大脑结构差异
据介绍,蚂蚁在演化上的成功与其高度社会化紧密相关。一个成熟的蚂蚁帝国中,至少存在4种不同形态的分工类型,分别为:工蚁、雄蚁、处女繁殖蚁和蚁后。
通常来说,工蚁的卵巢完全退化,终身从事育幼、觅食等工作,自身没有繁殖能力。
而雄蚁活着只有一个目标,离开巢穴找到心仪的蚁后进行交配,交配后很快生命就结束了。
处女繁殖蚁成功交配后成为蚁后,蚁后长期待在巢内,专职产卵,获得蚁后位置的她寿命还会显著延长。而错过交配窗口期的处女繁殖蚁,其行为会逐渐偏向工蚁,从事部分育幼及觅食工作,而且卵巢也会逐渐萎缩。
研究团队选用了社会性昆虫研究的模式物种——法老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华大DNBelab C4单细胞建库测序平台,分析了900多个来自4种不同品级的法老蚁的大脑,构建了覆盖法老蚁社会中全部成体形态的大脑细胞图谱,并将其划分出43种不同的细胞类群。
研究团队发现,工蚁与雄蚁的大脑是极度特异化的。处女繁殖蚁和蚁后的大脑细胞组成则相对“正常”。
“工蚁是更倾向于嗅觉感知的动物,而雄蚁则更依赖视觉,这可能与其要依靠视力来寻找合适的交配对象有关。” 论文的第一作者、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启业介绍说,“蚁群内部伴随着不同的社会分工出现了不同结构和细胞组成的大脑,这些就像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工作,而专门设计的一个个大脑。”
蚂蚁大脑可以功能互补
“而在整体层面,不同品级的蚂蚁大脑有不同方向和程度的特异化,彼此之间又功能互补,这使得蚁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个体’,能够同时行使生殖、育幼、觅食、防御等全面的功能。”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薇薇说。
自然界中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但能称为“超个体”的动物并不多。如狼,虽然属于社会型动物,每个个体平时生活在狼群里,但是如果把它单独拉出来,它依旧是一匹全能的狼,能自己吃饭睡觉,跟异性交配产生后代。
而蚂蚁中的工蚁却不能繁殖,作为一个生命,它其实并不完整。蚁后虽然有繁殖能力,却往往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工蚁照顾它。只有把这一窝蚂蚁凑成一个整体,它作为一个生物的所有生理机能才能齐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一窝上万只蚂蚁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像这样的生物,我们叫它“超个体生物”。
该研究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处女繁殖蚁成功交配后成为蚁后,其翅膀会脱落,寿命也会显著延长。这是为什么呢?
研究团队发现,处女繁殖蚁与成熟的蚁后相比,大脑细胞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视叶细胞的含量在蚁后大脑中明显降低,这与蚁后长期适应黑暗的巢内环境相关。而多巴胺细胞以及一类具有神经保护功能的胶质细胞的含量则在蚁后大脑中显著增加。这些大脑细胞类群的变化以及神经环路的重塑,或许决定了蚁后生殖功能的极度提升以及寿命的显著延长。这也为其他动物长寿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刘传宇研究员表示:“本研究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蚂蚁脑部特征与其社会性的关系。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进步,未来,单细胞技术将会被应用到更多的生物学研究中,助力人类对生命的解析。”
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现任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生命演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捷指出,这项工作提示了大脑的特异化是蚂蚁不同品级展现出社会分工和行为差异的基础。他总结道,这些彼此之间既有差异但又功能互补的大脑,支撑蚁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个体”。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也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组织层次,使得蚂蚁在1.4亿年的生存竞争中获得优势,演化成为地球上极度优势的动物类群。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 “北溪”疑云与真相:齐沉默到神同步 西方媒体被指“协同甩锅”
- 潘展乐速度!滴滴无车赔,叫车就是快
- 河北多地遭遇暴雪 多条高速公路站口关闭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三坊七巷古今交融 添彩闽都现代风情
- 一季度浙江居民人均收入呈协调态势
- 内蒙古—天津“区港联动”常态化打通外贸经济新通道
- 第148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启动
- “报复性熬夜”报复了谁?
- 美学者:美国不惜以阻碍科学发展为代价谋求霸权 令人感到悲哀
- 青海基层法庭见闻:如我在诉,解民众“心结”
- “拼”在2023丨闪耀微光 汇聚星河
- 谁把“钟薛高”们变成“潜伏者”
- 中国大使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呼吁各方携手促进和保护人权
- 最新:加沙停火换俘协议即将生效 以方将按协议释放737人
- 超800名欧美官员发表联名签署声明 批评西方的巴以政策
- 沈阳地铁2号线南延线、4号线即将开通运营 开启“空铁联运”新篇章
- 北部七省市共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天津美好生活节启动
- 充满“科技与浪漫”!“中国制造”走进巴黎奥运会
- 中式传统节俗火热 山西古建门票一半来自年轻人
- 热门推荐
-
- 欧航局:“盖亚”探测器发现约50万颗新恒星
- 为种猪装芯片 港商内地打造工业级育种系统
- 商务印书馆发布2023年1月十大好书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再续前辑
- 湖北文物赴美展出 讲述荆楚文化故事
- 取消绩点,有更深的意蕴
- 绿氢制备新技术助力山西能源转型
- 日本岛根县养鸡场出现禽流感 约40万只鸡将被扑杀
- 广西自贸试验区邀海内外英才“双向奔赴”
- 中塔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结硕果
- 广州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 贷款额度提高
- 9批集采共覆盖374种药品 挤压药价“水分”更多惠及百姓
- 多米尼克·J·施密特:人工智能潜力尚待充分发掘
- 中国开启“三伏天” 南方多地将频现高温
-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所谓中国渔民在黄岩岛使用氰化物答记者问
- 降雨引发泥石流 造成国道G318线四川雅江段断道
- 官方信息自相矛盾 美国“毒火车”事发地居民不信任感加深
- 广东新能源累计并网容量突破5500万千瓦
- 昆明动物园:决定立即采用诱捕方式将猫移出猴山
- 西安北站内近百米高铁桥梁华丽转身
- 立秋以来最强冷空气来袭!多地发布寒潮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