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使中风风险提高5倍,了解房颤的公众却不足三成
中新网6月6日电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是老龄化趋势下当前社会面临的公共健康挑战之一。
每年的6月6日为中国房颤日。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结合国家卫生与健康工作新形势发展要求,中国新闻网于6日正式推出“中国房颤日 心脑健康特别节目”。活动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中国新闻网主办,强生医疗科技支持,汇聚卫生健康领域政府领导、临床专家、学界及行业代表,深入探讨健康中国建设、公众健康意识、医疗技术创新等话题,普及房颤防治健康知识。
特别节目上,由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主导的《房颤疾病的公众认知度调研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针对普通公众对房颤这一疾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进行了调查,也为持续推广健康意识和普及健康知识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借此契机,各方共同倡议启动“星光行动”心脑健康教育项目,旨在持续加强公众对房颤的认知水平,推动心脑健康整体管理理念,共同守护全民心脑健康。
“隐形杀手”危害老年人群
作为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正日渐成为国人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在心血管疾病中,房颤因发病率高、症状隐匿、易引发高致死率的并发症等原因,也被称为“隐形杀手”。
“只治不防,越治越忙;只治不防,花钱心慌;只治不防,痛苦悲伤。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中国现在面临着双重疾病的负担:一类是传统的生物学模式引起的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更重要的一类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他表示,防治包括房颤在内的慢性疾病,主要应做到四方面:一是加强慢病健康教育;二是贯彻预防为主;三是早诊早治;四是规范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这也是重大疾病防治的头号慢病。要防控好心脑血管疾病,必须从导致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做起。“围绕着影响健康的因素,动员政府、社会、个人形成合力,把中国的重大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下来,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目标。”他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韩雅玲在主旨演讲中强调,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对老年人群的危害尤其显著。她呼吁更多心血管医生加入健康教育的队伍,把房颤的综合防治和长期管理措施落实到临床实践中。
公众对于房颤的总体认知度亟待提高
活动中,由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主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提供专业指导的《房颤疾病的公众认知度调研报告》对外发布。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介绍,该调研报告覆盖长三角地区五座核心城市的超过2000名公众,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等形式,了解公众对房颤的认知、态度、及行为。
调查显示,被访者中听说房颤的人达到85%,但只有不到三成的受访者表示对房颤比较了解,而表示自己了解如何预防、如何治疗房颤的比例则更低。此外,普通公众对于房颤症状认知不完全,对房颤的危害和风险认知也存在误区。例如,近八成受访者知道房颤会引发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相关并发症,但仅有不到五成受访者知道房颤会导致中风。
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毅刚介绍,房颤会使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损害。但由于房颤起病隐匿,导致疾病认知度低、诊断率低,需要大力推进房颤分级诊疗,并扩大疾病相关健康教育,才能引起重视、提高房颤治疗率。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兼心内科副主任陈明龙也强调,房颤是一种老年病,子女应提醒有高危因素的老人定期体检,尽早发现疾病,配合医生积极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才是真正的上游治疗。
医疗科技创新推动我国房颤手术整体安全性有效性提升
长期以来,房颤诊治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一直是业内关注焦点。“我国房颤的整体诊疗水平包括射频消融手术正在不断提升,给患者带来越来越多的获益。”韩雅玲表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主任钟敬泉介绍,房颤治疗有药物和手术两方面。手术治疗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随着消融技术、心腔内超声等心电生理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实现了更加安全、高效、标准化的手术流程,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心律失常一病区主任、亚洲心律学会主席姚焰表示,从标测到消融,从筛查到治疗,我国的房颤诊疗水平在过去的20年里突飞猛进。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期待产业界和学术界进一步携手,共同促进医疗技术创新,有效干预房颤,造福广大群众。
强生医疗科技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曦认为,企业首先需确保生产供应的高质和稳定,为临床与患者提供专业安全的产品与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助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把高难度的手术变得更简单更顺手,让病患以更小的损伤得到更大的获益。
造福更多病患,加速建设房颤专科医生队伍势在必行
随着房颤病患需求持续增加,创新医疗技术的普及和临床专业人才的储备至关重要。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分析,房颤的检出率低,引发脑卒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医院各学科之间的合作不充分,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中可能会忽略部分高危患者。孙洁建议,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综合管理,一要推进心脑共治,关口前移;二要普及创新技术,提升防治能力;三要推动高精尖治疗解决方案的资源下沉。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马长生介绍,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万房颤病人接受手术,随着房颤治疗水平不断提升,到2035年,房颤手术预期将增加到每年100万台,为支持实现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目标,必须加速培养壮大专科医生队伍,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病患需求。
“这项任务特别艰巨,但我们充满信心。”他表示。
“星光行动”心脑健康教育项目启动,汇聚多方力量普及健康理念
本次节目中,“星光行动”心脑健康教育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和中国新闻网联合发起,强生医疗科技提供支持。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志伟介绍,“星光行动”是一项长期的心脑健康教育项目,旨在集各方之力,加强房颤健康知识普及、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共同点亮“健康中国”的璀璨星光。除了6日开播的“中国房颤日 心脑健康特别节目”,项目还将推出《你我同心 星光行动》微纪录片等,深入科普房颤相关健康知识。
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中国新闻网联合出品的《你我同心 星光行动》系列微纪录片也在节目中正式亮相,向公众展示概念片。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新闻网致力完善传播平台,创新传播策略,在全民健康领域持续发力。他强调,“媒体人虽不能身披白甲、直面病魔,但在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凝聚‘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共识等方面,我们义不容辞,愿尽绵薄之力。”(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 太原海关助企进口设备减免税款507万元
- 科技壮大新疆棉种“芯”力量
- 750千伏昆仑山输变电工程建设为青海海西地区绿色发展赋能
- 数说经济:多项指标改善 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有支撑
- 7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32564亿美元
- 特朗普:“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战”
- 生态环境部: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 打捞明代沉船文物,“深海勇士”建奇功
- 性侵多名幼女 海南法院对一罪犯执行死刑
- 央行:3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71582.9亿元
- 名家精品汇集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
- 别让“幽灵机票”把旅客变成“赚差价工具”
- 瞭望丨美国民众购买力不升反降
- 退出近六年后,美国欲重返这一组织 计划偿还债务
-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海南离岛免税揽金13.3亿
- 广西加速推进现代化水运物流体系建设 助力向海经济发展
- 第四届黄河之滨艺术节开幕:民众足不出户可享受“文化盛宴”
- 20年回眸:一路“闯关”勇挑大梁 浙江为什么能?
- 国际社会谴责莫斯科恐袭事件 对遇难者表示哀悼
- 热门推荐
-
- 从黄牛票到“柱子票”“墙根票” 演出市场“漏洞”为何层出不穷?
- 2023年度顾毓琇电机工程奖及电力科学技术奖在南京揭晓
- 传统文化实力“圈粉” “双节”期间北京1263万人游公园
- 好友圈拉票砍价集赞,你怎么看?近八成受访青年反感
- 有人5元卖地铁座位?上海地铁回应:坚决反对
- 福建泉州“五行灵蛇”迎春 生肖艺术装置展城市魅力
- 巴基斯坦清真寺爆炸袭击遇难人数升至72人
- “疫情防控家庭消毒40问”电子书上线!
- (聚焦中非合作)非洲青年中国学医记
- 快递业工会扎实推进“三年行动”计划
- “中原粮仓”河南麦播基本结束 播种超8500万亩
- 局地降温超12℃!强冷空气深入影响我国 雨带横跨西南至华北
- 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与会人士:世界期待与中国在多方面合作
- 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奋战高原、扎根高原 他们用热血青春述说忠诚与担当
- 防汛关键期 河北继续发布多预警
- 地方清退增补药品收官,全国医保目录走向统一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安福巧借乡贤之力 引进新产业创新致富路
- 红土地上振兴路:“稻蛙共生”唱响丰收之歌
- 以军称用30多吨炸药摧毁哈马斯部分地下隧道
- 解码“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惠民服务可感可及 发展成果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