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回眸:一路“闯关”勇挑大梁 浙江为什么能?
繁忙的宁波舟山港,如同浙江跳动的经济脉搏。 宁波舟山港 供图
中新网杭州6月9日电(记者 柴燕菲 奚金燕)今年一季度,浙江拼出了“GDP同比增长4.9%”的亮眼成绩。从低谷-缓慢回升-到强劲反弹,这条上升曲线来之不易。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回望,20年前的浙江也正面临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世界格局风云诡谲,一个资源匮乏的地域小省,如何寻求新的“突围”?
面对“跃升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以改革“闯关”,着力放大体制机制优势,不断突破、裂变,连跨7个万亿级台阶,走出了一条黄金曲线。
“两种经济”相得益彰驱动“强引擎”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若把浙江视作一艘大船,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便是这艘船上的底座和压舱石。
浙江现有600多万浙商纵横大江南北,200多万浙商遍布世界。这样的民企发展生态,既有改革开放之初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的乡镇企业活力,也有另辟蹊径、敢为人先的浙商精神,更深层次透视,则是浙江对民营企业的“厚爱三分”。
“2003年以前,社会上对我们这个群体的称呼很多,比如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主、老板等等,后来我们有了一个获得普遍共识的称呼——浙商。”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回忆,那时,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发展还有争论,许多浙江民营企业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这关键节点,浙江省委提出“八八战略”,开宗明义: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对浙商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一个可以佐证的事实是:2005年,浙江高规格举办浙商论坛,2011年精心谋划召开首届世界浙商大会,迄今已经第六届。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逐渐形成一支全国人数较多、分布较广、影响颇大的民营企业家队伍。
20年间,广大民营企业搏击风浪,为浙江经济增添亮色;国有企业扛起责任担当,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并进,恰似“双引擎”驱动浙江这艘大船游得更快、更远。
过去一年,面对多重压力,浙江国资国企“精主业、强实业”,16家省属企业资产总额首破2万亿元。在实现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做好减费让利、帮扶纾困等工作,全年减免房租超71亿元,与民营企业携手共担风雨。
2021年,浙江GDP突破7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1万元,勇挑中国经济发展“大梁”,更扛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担”。
“两只手”和谐共舞释放“强磁力”
观念一变天地宽。在浙江,“两只手”的和谐共舞让“两种经济”相得益彰。
万物竞发时节,走进绍兴滨海新区,竟集聚着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近百家,不得不让人感叹市场之伟力。
将时光拨回到20年前,素有“酒缸、酱缸、染缸”之称的绍兴,长期倚重传统产业,也率先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
这并非一城之困。浙江是典型的资源小省,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高歌猛进,2002年达到8003.7亿元,但也率先遭遇“成长烦恼”,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增长方式粗放等制约着高质量发展步伐。
在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既在“无为而治”中放手让企业主导市场,又以“有为而治”来倒逼企业适应市场。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绍兴牢记推进“腾笼换鸟”、还要实现“凤凰涅槃”的殷切嘱托,推动印染与化工“跨域整合”提升,五大印染组团全面投产后,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25%,成本、能耗却降低了20%,曾经“不理解,不服气,不想搬”的印染企业,心都定了下来。
在腾出的新空间上,绍兴瞄准集成电路产业,错位嵌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创新土地统征机制,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布片”向“芯片”的跨越。
从一地到一域,从产业布局优化到营商环境提升,浙江将对民营企业的厚爱落于实处、细处,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对此,杭州翔天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均感触颇深,去年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经营压力不小,幸而一系列缓缴税费和减税降费政策密集出台,“原来需要几个月才能到账的出口退税只要3天,缓解了我们流动资金压力,增强了信心。”
如今面对“三重压力”,浙江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加快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从具体的事的解决到治理创新、从要素开放到制度开放等六个方面“全面升级”。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强调,要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再创浙江发展环境新优势。
20年回眸,从机关效能建设到“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从“最多跑一次”到“数字化改革”,再到如今的三个“一号工程”,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用行动证明: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两条路径”相辅相成拼出“加速度”
“两只手”与“两种经济”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磁力,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用脚投票——2022年,浙江(37万人)成为全国常住人口增量最多的省份。
事实上,在超过10年的时间里,浙江一直保持着持续的人口流入。
拓数派创始人兼CEO冯雷正是其中一员。冯雷曾在美国硅谷就职于全球头部IT企业,是知名数据库Greenplum在中国的核心团队成员,两年前看到国内数字经济日益蓬勃,便萌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
“当时考察过好几个城市,最后我们选择了杭州。”冯雷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杭州,一是喜欢这座城市,二是杭州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更有吸引力。
“用心用情引才留才”早已成为浙江各地的共识。近年来,浙江把人才作为强省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以灵活的人才使用政策和更有效的人才评价激励政策,将人才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在湖州,每年5月20日是“人才日”,寓意“湖州爱你”。如今该市人才新政已经迭代到“4.0版”,以“引进来、扶上马、送一程”的帮扶全周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才奔赴“浙里”。
在“栽好梧桐树,引凤来栖”的同时,浙江也通过创新一系列举措,呵护浙商勇敢去飞,如在全国首创企业出入境便利化服务实施办法以及包机出海、带团参展等具体举措,支持外贸企业走出去拓市场,上演了一幕幕“迎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奔赴。
回望过去,数以百万计的浙商接力“闯天下”,嵌入全球产业链,融入新发展格局,如同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在岁月流转中,伴随着浙商的足迹,这一卷波澜壮阔的浙江故事也越传越远。(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2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开赛
- 开门迎客来!如何让“中国行”圈粉更多外国游客?
- “诗画浙江·百县千碗”浙江旅游美食评选结果出炉
- “中华汉字书写大会”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研讨会举行
- Leader发布中文名“你的” 期望年轻人将个人灵感融入生活
- 报告: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 各地积极应对台风、降雨天气
- 赏梨花盛景、梯田放风筝 北京平谷开启梨花谷雨休闲季
- 中美循环经济专家对话汇报会成功举办
- 中国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有关报道答记者问
- 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开幕 国际参展机构数量创新高
- 《早安,隆回》走红 袁树雄想当“大衣哥”
- 中国央行“量缩价平”开展MLF操作
- 昆明一月子中心疑装修致多名婴儿住院?通报来了
- 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联盟揭牌成立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海南:将加强旅游行业规范和市场引导
- 中国贸促会:6月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68.8%
- 浔江特大桥建设者与他的桥梁情缘
- 两部门深化信息共享合作优化营商环境
- 日媒:日本歌手谷村新司去世 终年74岁
- 热门推荐
-
- 上海首个大模型孵化加速载体揭牌
- “央美毕业展”后:艺术热应是全媒体时代的红利
- 专家学者羊城共探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 奋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 年轻人流行租轮椅游上海迪士尼?
- 董芷林书画八秩撷餘展在沪举办
- 记者调查公共场所母婴室数量少设施不齐被占用问题
- “扎西德勒”第五届西藏网络影像节征集活动启动
- IMF原副总裁朱民:2024年世界经济将是“平庸之年”
- 阿曼枪击事件致6人死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负责
- 黑龙江嘉荫:黑熊“偷渡”界江入境 民警紧急行动
- 城市里的大量流浪犬该怎么处理
- 爱上中国风丨“盆景迷”查德:与“景”相伴每一天都是美好
- 匈牙利汽车经销商协会主席:滥用保护主义不利于欧盟发展电动汽车产业
- 受审画面曝光!“俄副防长伊万诺夫不认罪”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遇见大运河丨运河两岸的人间烟火
- 中国教育部发布高考预警信息 提醒考生警惕信息泄露
- 巴以冲突已致超万人死亡 以军深入加沙地带作战
- 北京推动传承急需保护的非遗项目
- 10万尾土著鱼放流长江流域(玛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