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清退增补药品收官,全国医保目录走向统一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要求,为期三年的医保地方增补目录消化应于本月30日收官。半年过渡期之后,我国将于2023年1月1日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6月,江苏、四川、福建多省抓紧出台了第三批增补药品的清退计划,将大批药品调出医保目录并明确停止报销的时限。此前,广东、河北、河南等多个省份已经完成省增补药品消化工作,省医保目录退出了历史舞台。
全国医保目录的统一对患者、医保、药企有什么影响?第一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这是在我国医保尚不具备全国统筹的条件下,实现“同人同权利”的医保公平的重要举措,未来异地就医将更加便捷高效。取消地方医保目录后,国家医保目录常态化调整是药企进入医保的唯一准入渠道,这也要求药企提早对产品进行市场评估并重视药品的创新。
针对有民众反映一些地方出现了医保报销待遇下降,之前能报销的药品和项目报销不了的情况,第一财经采访的人士认为,个案情况不尽相同,不排除其中有因为地方清退增补药品而导致的无法报销情况,但这并不是因为医保“没钱”了,其中重要原因是医生和患者的用药习惯问题。
省级医保增补目录退出历史舞台
6月,多地加快地方增补目录的清退工作,江苏、四川等地纷纷发布了“消化”公告,将一批药品调出当地医保目录。
6月24日,福建省医保局发布《关于消化省增补药品目录工作的通知》,明确对原省增补药品目录复方满山白糖浆等23个第三批消化品种,自7月1日起不再纳入省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下一步国家出台文件政策调整的,按照国家文件执行。
同日,浙江省医保局、浙江省人社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增补药品消化工作的通知》要求,自12月31日起,原省增补药品全部调出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上述药品调出前,继续按现有规定予以支付。
6月21日,上海市也发布《关于调整本市原增补药品过渡期的通知》,提出对《上海药品目录》未收载的,原属于2021年上海医保支付的西药和中成药,过渡期由6月30日止调整至12月31日止。过渡期内,医保基金继续予以支付,支付办法继续按原规定执行。
清退地方医保目录,始于2019年8月发布的《国家医保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这份通知指出,各地应严格执行《药品目录》,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
在2019版药品目录前,地方有15%的调整权限,各省可以将两三百种药品纳入省级药品目录并按照乙类药品管理,一些没能进入国家版目录的药品,还有机会进入省增补目录。
鉴于清退省级增补目录工作的复杂性,国家医保局安排了长达三年的过渡期。各地从2020年开始,要在3年内按照第1年40%、第2年40%、第3年20%的比例逐步调出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其中监控辅助药先行移出目录。
东南大学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晓表示,从各地清退的情况来看,这项工作进展顺利,近年来国家医保目录不断扩大,一部分地方目录药品进入了国家目录。全国各地的目录从通用名来归纳在200种左右,国家甲类目录可以消化100种左右,剩下需要地方消化的也就不到100种,难度不算大。
推进医保公平
张晓表示,地方医保增补目录是医改启动初期面对各种困难博弈考量的结果,现在医保制度建设和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医保目录应该向规范统一的方向发展,以保证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管理效率的提升。未来目录统一之后,异地就医更方便,经办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医保的公平性。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表示,基于“同人同权利”,统一全国基本医保目录是必须做的事情。因为我国医保基金目前停留在地市级统筹的层面,省级统筹是目标,短期内还不能上升为全国统筹,地域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地区医保筹资和待遇有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先统一药品目录有利于推进公平医保,改善异地就医报销的差异化,提升异地就医的效率,从而保障民生。
张晓认为,此前各省对医保目录的自主调整权,除了影响医保公平之外,还会影响医保的经办效率,比如每个省目录都要走一遍“进出目录”的程序,另外会滋生一些利益输送的问题,有些地方制药产业比较强,难免就会出现地方保护。统一医保目录有助于建立统一的大市场,按照市场法则、市场规律来进行目录调整,就能打破地方垄断或者地方保护。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有民众反映近期医保报销出现的差异,业内人士认为,各省在制定消化方案时,会对每一种药物做出权衡和评估,在国家目录中均会有可替代的药品,若医生和患者坚持使用原来的药品而不采用全国目录中的药品,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我们现在一致性评价还不完善,医生和患者会存在对药品临床效果的不信任而不选择集采药品,目前相关部门也在继续完善一致性评价。另外,患者也不能认为集采的药品是‘便宜没好货’,而应该知道以前药品价格是非常虚高的。”张晓表示。
废除地方医保目录后,国家医保目录常态化调整将是药企进入医保的唯一准入渠道。6月29日,《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正式公布,标志着第五轮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正式启动。
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连续4年调整医保药品目录,累计将507个药新增进入全国医保支付范围。2021版国家药品目录药品总数为2860种。
药企如何应对
朱铭来还表示,药企应该有思想准备。取消15%的地方调整权限部分,短期之内对它们肯定是一个伤害,所以药企也在积极寻找下一步的出路。
在被省级医保目录清退的药品中,部分属于一些上市药企的重磅产品。
6月28日晚间,济川药业(600566.SH)就公布了全资子公司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两款药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被调出江苏等省级医保目录的消息。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属于济川药业独家剂型中药产品,也是公司主要营收来源之一。2021年,济川药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江苏、湖南、吉林、青海、天津市的销售金额约7亿元。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在江苏、湖南的销售金额约1亿元。
2021年,济川药业实现营业收入76.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19亿元,其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所属的清热解毒类板块实现营收21.22亿元。
此前,济川药业已陆续公布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调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山东、河北省级医保目录的消息。
作为一款处方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尚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如今,随着被地方医保目录清退,带来的是院内市场销售规模继续被压缩的风险。6月29日,济川药业股价跌幅达到3.64%。
济川药业证券部相关人员对第一财经表示,药品的具体销售规模除受到医保支付政策的影响外,还会受到产品疗效、品牌影响力和用户认可度等因素影响。公司药品此次退出省级医保目录,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暂无法估计,短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公司从去年开始就加大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零售药店的推广,该药在院内市场与院外销售收入比例约为6∶4,目前在院外收入的增速快于院内市场。
与济川药业同样被清退出省级医保目录的,还有步长制药(603858.SH)。6月13日,该公司也公布了药品退出四川、江苏医保的消息,共涉及三款产品,其中谷红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皆退出这两个省份的医保。
整体看,这三款产品在公司整体营收中占比并不低,其中最高的是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物谷红注射液,该产品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21.12亿元,占公司营收的13.41%。此次退出四川、江苏医保前,从2021年7月起,谷红注射液已被安徽、湖北、黑龙江、云南医保清退。
受公司产品医保支付价下调、疫情等影响,步长制药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30.72%。
步长制药董秘办相关人员回复第一财经称,公司不排除谋求被清退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不过,对于药企们而言,要转战进入国家医保,并非易事,对药品的临床必要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体上看,随着医保控费进程加快,不少药企纷纷选择加码布局院外销售市场,但院外市场收入能否弥补院内市场,依旧有待考验。
近日,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医疗健康专项中国区负责人陈白平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医药分家背景下,零售渠道在药品销售中的比重将大幅提升,但目前处方药零售在消费者黏性、慢病管理、药师能力建设及患者引流等方面仍存在能力痛点,行业各方需要积极推动整体生态建设,加强外部合作,采用数字化赋能,才能助力处方药零售行业在新医改下抓住机遇,实现长足发展。
作者:郭晋晖 ▪ 林志吟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与越南共商后疫情时代旅游发展
- (新春走基层)重庆:企业家沙龙谈“营商”——给予阳光雨露 让民营企业长成“参天大树”
- 四川雅安发力茶旅融合 茶叶变增收致富“金叶”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建设
- “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智慧和力量”
- 民政部:将聚焦整治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的突出风险隐患
- 11月1日长三角铁路“双11”电商黄金周快件运输服务启动
- 四川开展暑期专项治理:不能把暑假变成学生的“第三学期”
- 三部门: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
- 免签效应持续显现 “中国游”成“热”体验
- 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签约项目总金额超千亿元
- 最糟糕的天气已经过去,顺风顺水迎新春!
- 阳信高速坡仔顶隧道顺利贯通
- 第30届古镇灯博会启幕 21个项目现场签约
- 报告称2022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达876.8亿元 占全球13.4%
- “全勤生”186个!第七届进博会亮点速览→
- 因跑道维修 武夷山机场11月1日起停航
- 桂西北治旱龙江河谷灌区工程开工建设 推进革命老区发展
- 南京经济半年报出炉 GDP同比增长5.6%
- 联合国机构举办庆祝活动迎接2023年国际茶日到来
- 热门推荐
-
- 欧盟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德国总理及财长发声反对
- 华北东北等地暴雨如注 南方高温闷热天气增多增强
- 长影打造红色经典电影广播剧 塑造“声音大片”
- 劳动合同抬头与盖章单位不同 我应该算是哪家单位的员工
- 四川雅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由三级调整为一级
- 俄罗斯游客享跨境游新体验:一部软件畅游黑河
- 以色列袭击加沙致71人死亡 将扩大打击黎巴嫩真主党
- 女大学生用画笔记录“第二故乡”变迁:“给她一点颜色瞧瞧”
- 以色列总理宣布加兰特将继续留任国防部长
- 音符连中外 沿北京中轴线听古老乐声新传
- 延安站普速场开通运营 西延高铁建设进一步加快
- 暴雨过后,车辆泡水保险赔不赔?一文了解
- 外媒:英国和德国签署联合防务声明 承诺加强合作
- 青海省1月至7月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约44亿元
-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看好中国在未来产业领域创新
- 外媒:巴西总统卢拉因颅内出血接受手术 目前情况良好
- 走进安徽高校:课程里藏着传统文化“绝活”
- 北京:大部分地区防汛延续红色预警 东城等4区启动防汛降级响应
- 打掉涉诈团伙400余个 黑龙江公安多举措守住百姓“钱袋子”
- 专家在冬交会为海南热带农业“号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