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兴陶都广西钦州致力推动文化遗产发展
图为刚出窑的坭兴陶茶杯 翟李强 摄
中新网钦州6月6日电 (翟李强 郑悦桦)6月6日,坭兴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人帡带领他的徒弟们完成一个简短的上香仪式后,广西钦州1956鸿立坭兴柴窑的窑门随之打开,约600件坭兴陶茶壶、茶杯陆续出窑,这是该窑的第98次开窑。
1956鸿立坭兴柴窑原址是1956年成立的广东钦县坭兴工艺厂(即钦州坭兴老一厂)。60多年过去,曾经的“馒头窑”已不复存。为适应新的发展,如今仅存且仍在使用的1956鸿立坭兴柴窑于2018年在原厂内修建。
1956鸿立坭兴柴窑负责人刘缘靖介绍,每次开窑前,传统的上香仪式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广西钦州是坭兴陶都,制作坭兴陶的历史悠久,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弘扬钦州坭兴陶文化,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钦州市将举办为期半月的系列文化活动。
据介绍,6月11日至26日期间,当地有关方面将在钦江古龙窑、钦州老街、千年古陶城等地,举办40项体现钦州非遗特色、展现坭兴陶文化和钦州文化软实力的系列活动。期间,市民及游客可一站式享受赏陶、制陶、购陶的乐趣。
近年来,钦州市官方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推动非遗传承,强化文物保护,促进文旅融合,将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钦州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彩,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彰显。2021年,钦州市接待旅游总人数达4600多万人次,旅游总消费476亿余元。
近期,钦州市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政策推动该市文化旅游业发展。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将深入融合钦州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展示钦州滨海休闲风情、宜居康寿环境、历史文化内涵和钦州坭兴陶特色,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疑似塌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发生3.0级地震
- “心里甜滋滋的!”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这样干
- 西藏航空拉萨新运行保障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提升飞机高高原驻场能力
- 河北气温断崖式下降 民众直呼“一场雨就入冬”
- 海口海关多举措保障春节期间供港澳活猪供应
- 中央气象台:25日起还会有冷空气影响我国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题展在乌鲁木齐开展
- 吃上“五谷”想“六谷” 宁夏农民合唱团的故事被搬上大荧幕
- 第八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在首尔举办
- 财政部: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倾斜
- 考古大学堂看“浙”里 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正确打开方式→
- 鄱阳湖跌破12米枯水线 保护区鸟类增多
- 农业农村部: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早稻呈增产趋势
- 上火了 到底该吃哪种牛黄?
- (八闽千姿)“中国绿都”点“绿”成金
- 今日重阳丨佳节至,愿你岁岁安康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诱人的“冷味道”,让黑龙江冬季热得发烫
- 南昌至列日国际货运航线复航 畅通江西进出口物流通道
- 架起融合桥梁 丰富美育课堂
- (改革进行时)从外国人来华支付便利化看高水平对外开放
- 热门推荐
-
- 多元发展、抱团联动 山西襄垣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 南海伏季休渔结束 海南渔船解缆出港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80%美国非裔成年人称该国新闻中充斥种族主义叙述
- 孟加拉国媒体代表团走进乌鲁木齐:和想象中很不一样
- 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 俄罗斯“月球-25”探测器传回其首次拍摄的月球表面图像
- 绿智融合接轨世界 湖南轨道交通跑出“新空间”
- 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航运公司优化航线布局 保障热门航线运力供给
- 中柬旅游合作三方交流机制举行首次会议
- 国家博物馆:未经许可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
- 300余件中外典藏珍品亮相成都博物馆
- 陕师大为毕业生发放印有毛笔字寄语就餐券
- 全球米价飙升助长粮价
- 青海玉树机场改扩建工程通过行业总体验收
- (经济观察)持续扩内需促消费需更好投资于“人”
- 青海都兰探索“路衍经济”:司机满意 群众致富
- 新疆兵团护林员马晓华植树造林28年守护生态
- 大增410%!露营又火了,中短途出行成主流,国庆假期出行人次预计超2.5亿
- 南方多地遭遇酷热“持久战” 浙苏沪局地突破历史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