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到,这类消费对于扩大内需为何至关重要?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明年九大重点任务首位。其中特别提到,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消费在我国消费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当前服务消费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仍突出,未来需加快服务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需适配度,推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服务消费能级是全面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作用。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因此,提升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对接下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收入增长,居民在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居民消费由实物消费转向服务消费,由基础型服务消费转向改善型服务消费、新型服务消费。当前,我国正处在服务消费较快增长阶段,服务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增量来源。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5%;2024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4.3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9.2%,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5.6%。2024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202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6个方面提出20项重点任务,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服务消费发展做出系统全面部署。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指出要“扩大服务消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当前我国服务消费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亟待化解
服务消费与实物消费相对应,指居民全部消费支出中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非实物性的服务费用总和,主要包括基础型消费(如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和改善型消费(如文化娱乐、旅游、体育、教育和培训、居住服务),以及新型消费(如数字、绿色、健康等)。
近年来,我国服务消费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供给内容和方式来看,重复和低端供给过多,有特色和中高端供给不足,服务消费品质化场景稀缺。一方面,服务消费十分依赖创新,但在当前消费内卷的情况下,商家大打“价格战”,很多消费品赛道门槛过低、同质化严重,文创产品创意不足,妆造写真、文化夜游设计感不强等问题显现。另一方面,低端服务消费供给过剩,中高端服务供给短缺,无法满足服务消费需求。当前我国低端服务供给竞争很激烈,虽然在消费结构升级的预期下,服务消费供给也在做出相应调整,但是调整速度太慢,调整效率不高,既没有跟上高收入人群的购买力变化,也没能充分满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求,从而造成供给层次与需求层次错位,私人订制、高端旅游、收藏品投资、豪华SPA、精英教育、私人健身教练、高端餐饮等高端消费服务跨境购买的现象仍层出不穷。
二是从供给人才保障来看,消费服务行业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一方面,随着服务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家政、养老和托育等传统服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据统计,当前我国家政行业从业人员需求大约5000万,而实际从业人员仅3000万,缺口达2000万;养老行业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大约600万名,但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只有50万名,缺口达550万人;托育行业对托育从业人员的需求是1387.95万人,但实际供给为229.01万人,缺口达1158.94万人。另一方面,有交叉学科背景,能适应改善型消费和新型服务消费的专业人才急缺。随着消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布局的深入,企业对高技能、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如现代文旅行业不仅需要传统服务人员,更急需具备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才应具备文化创意与旅游规划等综合能力,深谙消费新动向和消费新模式,能够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文旅产业的活力,但当前人才稀缺、招聘难度大,且人才流动性较高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三是从供给能力和潜力来看,服务消费行业标准和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尤为明显,制约了供给结构调整。当前服务消费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目前托育养老、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等基础型服务标准仍尚未统一,而在数字服务、绿色服务等新型服务方面,更是实践走在了制度的前面。例如,服务设施、服务活动以及服务中所提供的产品或商品的安全、卫生标准不完善,对消费者安全存在隐患;市场诚信不健全、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致使一部分消费者“用脚投票”,转向境外消费市场等。
三、提升服务消费供需适配度,全面扩大内需
推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从以下三方面提升服务消费供需适配度,推动服务消费能级提升。
一是提升服务消费的品质和能级。首先是提升基础型消费的质量和满意度,基础型消费关乎民生福祉,涵盖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多个与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息息相关的领域,未来应通过加强监督和政策引导,提升基础型服务的品质,也可通过政府定向购买、优惠补贴等方式,调降相关服务价格,降低消费门槛,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其次是创新服务内容、服务场景和服务模式,充分挖掘改善型消费和新型消费的潜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更好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服务。以冰雪经济消费为例,可通过结合地方特色推出冰雪旅游精品线路,鼓励创作更多彰显冰雪文化底蕴的文艺作品,强化冰雪文化展示推广,加强冰雪雕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最后是充分利用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更精准地把握和挖掘消费人群的服务需求,如加速智能厨房、无人酒店的应用场景推广,家政服务领域可通过大数据和行业信息平台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匹配,完善智慧养老、智慧托育等服务新模式。
二是全面加强服务消费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消费工作者积极性和稳定性,提升专业服务消费人才的收入和待遇水平,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提升职业获得感,从而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入,提升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在优化存量的同时扩大增量。其次要不断提升服务消费人才素质,健全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通过职业培训、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最后要加快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服务消费涉及范围广、领域多,随着服务消费提质升级,未来对学科交叉、专业复合的人才需求量会迅速增加,因此需通过企业与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专业能力培训等方式迅速补充此类人才。
三是加强监管,优化服务消费供给环境。首先是加大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积极维护市场秩序,有效提升消费者对服务消费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让消费者愿消费、敢消费和能消费。其次要加快服务消费标准的顶层设计,各行业应尽快出台详细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以便检查和监督,并确定管理程序。最后要健全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通过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普及,完善维权的途径和机制,采取处罚和信用惩戒相结合等方式,有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服务消费更加安心、放心和舒心。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静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光之画家”透纳真迹登陆上海浦东美术馆
- 中国首个智慧家庭病房在穗启动 打造“没有围墙的医院”
- 中日合拍纪录片《宝藏》12月23日中新网播出
- 不辜负脚下的土地:“传统农业村”走向“共同富裕村”
- “烤题”期待“凉策” “小哥”高温津贴勿变“冲单奖励”
- 华裔青少年结束扬州寻根之旅:当好中华文化传承者、中国故事讲述者
- 第三季度47部国产电视剧获准发行 现实题材占多数
- 湖南株洲芦淞大桥发生一起多车相撞交通事故致6死7伤
- 河南:深入探索生态环境“智”理路径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走上“绿色快车道”
- 以金融服务促进中非合作 南非标准银行集团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
- 江西南昌小龙虾“抢鲜”上市 农旅融合助农增收
- 交易额9.48亿元 中外客商“中国北方日用瓷都”探商机
- 中新真探:杨梅和海鲜同食会中毒吗?
- 新一代港澳台侨人士“接棒”投资上海
- 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在广州举行
- 陈茂波:“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
- 金价每克冲破800元,观望还是出手?
- 山西大同加速建设“环首都核心算力之城”
- 海南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启动省级重点促消费活动
- 专访故宫博物院古钟表修复师王津:择一事,“钟”一生
- 热门推荐
-
- (新春走基层)山东上新“洋气”农产品 石榴煎饼、牡丹瓜子等热销
- (“一带一路”10周年)广西推进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 共推数字技术应用
- 国庆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3.3亿人次 环比增长48.1%
- 黑龙江机场集团202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
- 西藏阿里:警地携手,铸牢边境防控
- 【光明艺评】传统文化IP让中国文化活起来、走出去
-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由娜丝佳:在中国留学,让我更热爱这片土地
- 《电视艺术这十年(2012-2022)》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 生态环境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
- 故宫院藏苏轼真迹《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在琼展出
- 专家指出辅助生殖并非万能
- 助力“跟着悟空游山西” 太原铁路中秋假期增开89对客列
- 新疆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首例食品经营“证照同办”业务办结
- 中国“千亿区”“千亿县”贡献全国近三成GDP
- 商务部回应土耳其对华燃油及混合动力乘用车征收额外关税
- 让世界听到新时代中国的声音
- 美国多地举行抗议 要求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
- 浙江文旅观察:除了现代戏,越剧还能怎么“新”?
- 失眠惹了什么“祸”?|科普时间
- 中国山西-法国产业合作推介会在巴黎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