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电视制作人奥利维·奇亚波多:科技为媒,共赏中法文化之美
中新网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高凯)从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历史人文景观,到中国“天眼”等重大基础科学设施,在《神奇的中国》中,中法联合摄制组以丰富、立体、形象的视听形式为中国奇迹进行了“精准画像”。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同时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这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和法国探险家公司(The Explorers)联合制作的8K纪录片以全球领先的超高清制作科技,展现了两国创作者的优秀合作成果。法国著名电视制作人、探险家公司创始人奥利维·奇亚波多日前接受媒体采访,分享了他对科技发展与文化交流的独到见解。
据介绍,探险家公司是全球领先的8K/4K影视制作公司,致力于人文、自然领域世界遗产影像的记录和传播。奥利维·奇亚波多表示,“我和我的团队致力于用最新的影像技术去探索世界,我们要走遍全球,为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做一次记录。”作为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WA)的成员,奇亚波多热衷于利用超高清视频技术来记录地球的文明。他对于对中国的记录非常感兴趣,“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人文遗产”。
去年4月,奥利维·奇亚波多曾跟随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借此机会,马克龙总统将奇亚波多制作的16部关于法国的纪录片作为国礼赠送给中国。这些纪录片涵盖了法国16个大区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向世界展示了法国的独特魅力。
此后,探险家与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的成员,包括咪咕、腾讯等展开了合作,共同推广这些纪录片。同时,他还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签署了合拍协议,共同制作了8K纪录片《神奇的中国》。正是在这部纪录片中,中法团队采用了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推出的HDR Vivid(菁彩影像)和Audio Vivid(菁彩声),穿越历史的时空,带领观众探寻了古老的秦始皇兵马俑,体验了中国自己制造的C-919大飞机。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还将在法国电视国际五台播出,覆盖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做首映。
以科技为媒,奥利维·奇亚波多极力推广的高清纪录片不仅将更真实丰富的中国介绍给世界,也令更多人更为深入地了解法国。
此前被选作法国“国礼”的16部法国人文纪录片不久前于此间腾讯视频上线,对此奇亚波多表示非常兴奋,“我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视频网络平台之一,同时其国际版WeTV也在东南亚非常受欢迎。我非常兴奋,能让全世界更多的观众来了解法国”。
在采访中,奥利维·奇亚波多还分享了他对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思考,“今天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其实就在我们的手机里。我从很久以来一直都在考虑怎么才能把文化跟高新技术结合起来。今天我们每个人都会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等,这些屏幕其实就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所以我想到用数字影像做文化的载体”。他认为,科技可以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让文化更易于传播和接受,尤其是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就在三个月前,在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的支持下,8K纪录片《走向世界的中轴线》完成制作。该片由北京科影传媒有限公司和探险家公司联合摄制,以文化和科技角度探寻北京、巴黎等城市轴线的保护和利用,展现北京中轴线的保护成果,在中法建交60周年的重大节点之际,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走向世界的中轴线》巧妙地将北京中轴线与巴黎的历史轴线并置比较,呈现出一场跨越时空的城市对话。该片以科技为媒,采用UWA联盟8K HDR Vivid和Audio Vivid菁彩视听新技术,用AI+XR等数字文旅新技术展现中轴线的美妙,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谈到这部纪录片时,奇亚波多表示,“在这部影片中,我们运用了大量新的高科技技术,比如人工智能、VR等等。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可能会让我们更多触动年轻观众,无论是中国还是法国的观众,让他们通过新的科技手段的应用,唤起年轻人不仅对我们的纪录片,更包括对文化遗产的兴趣”。
在奇亚波多看来,科技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媒介和推动力量,“比如科技的进步可以促进翻译的效率和精准,令人们更容易相互沟通,同时,科技的进步可以产生体验感加倍的文化产品,更可以让这些文化产品触及更广泛的人群”,“我相信未来,科技将打破语言和地域的壁垒,让不同文化更容易相互理解”。
“通过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和呈现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彼此的文化。反过来,文化又是最好的载体,它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奇亚波多说,在此基础之上,“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或许值得期许。(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学生活再求解:如何面对这六类心理困扰
- 80%美国非裔成年人称该国新闻中充斥种族主义叙述
- “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对公众开放 以数据技术再现石窟文化丰富内涵
- 日本福岛环保人士:核污染水不能一排了之
-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决定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
- 转阴后为何咳嗽不止?病毒是否攻击人体生殖系统?
- 邺城考古40年:不容小觑的邺城
- 盘点2024黑龙江天气:漠河获评“极寒”“高温”“雪窝”“朦胧”之城
- 名家新秀齐聚越剧“狂欢夜” 不同流派联动五城唱越韵
- 大连旅顺老铁山迎猛禽迁徙高峰 连续多日上演“超级千猛日”
- “冰丝”能让人“凉一下”还是“凉一夏”
- 黄淮等地两轮降雨无缝衔接 江南华南将现持续性高温
- 引“流量”为“留量” 虹桥枢纽每平方公里经济密度达4亿元
- (新春走基层)海口直击琼州海峡返程:客流维持高位 各界服务暖心
- 初婚年龄越来越晚 为人口老龄化增隐忧
- 主旋律电影:万紫千红总是春
- 2024年北京大兴机场旅客吞吐量逾4941万人次
- 第七届进博会:国家展扩容 海关再增支持措施
-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取得新发现 我国月球研究加速向前开创“嫦娥时代”
- 吉林“老派”秧歌传承人守护黑土地文艺基因
- 热门推荐
-
- 抓到了!美国杀人犯越狱近两周后落网 警犬立大功!
- 七类交通卡升级换卡不升级将影响乘坐地铁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土专家”用科技助力粮食增产
- 受降雪及结冰影响 多省份共封闭路段11个 关闭收费站44个
- 双汇获评福布斯“2024大消费年度价值企业” 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 郑州楼市新政能否成为房屋消费的新拐点?
- “令人不安!”报告称美国校园枪击案数量创历史新高
- 四川雅江县森林火灾受损查核工作有序推进
- 台媒:台中一生鲜处理厂突发火灾致多人受困,一员工坠楼无生命迹象
- 今日北京仍有雷雨“叨扰”需防范强对流 双休日好天气当道宜出行
- 证监会就近期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ST、退市情况答记者问
- 六成受访家长建议将课间活动纳入学校“双减”目标
- 网络名人带粉丝“云游”千年古城:寻历史文脉 品人间烟火
- (新春走基层)汕汕高铁大桥上的“小蜘蛛”
- 七千余字拍24集,注水的《三大队》伤了谁
- 上海强化区域联防联控 建东南片区消除疟疾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 国考报名时间将过半:热门岗位竞争超“两千挑一”
- 日媒:日本石川县强震已致多人受伤
- 虚拟策展拓展美育空间
- 年内,北京将开展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