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无研究表明太阳耀斑地磁暴影响人体
地球连线|专访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科学家:普通人无需担心地磁暴
统计数据显示,5月以来,太阳活动持续活跃,短短一周,爆发了10个X级耀斑和60余个M级耀斑。此外,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等机构近日相继发布强地磁暴预警。
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最近深夜失眠、上班犯困,认为这是太阳耀斑和地磁暴的“锅”。也有网友担心,太阳耀斑和地磁暴会影响乘坐飞机出行。
对此,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科学家、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助理教授玛丽亚·卡扎琴科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尚无科学研究表明太阳耀斑和地磁暴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人们可以正常生活,包括乘坐飞机出行。
卡扎琴科表示,人类现在正经历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极大期,太阳耀斑频发属于正常现象,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太阳活动将逐渐增加,太阳耀斑爆发的次数将越来越多。此外,发生极强地磁暴的可能性也存在,这可能对卫星、电网等有一定影响,因此做好相应的空间天气预测和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谈 原因
正进入太阳活动周期的极大期
新京报: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初至今已爆发多起最大级别的“X级”太阳耀斑。为何今年强太阳耀斑频繁爆发?
卡扎琴科:太阳就像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自己的情绪。它有时非常活跃,有时非常安静,形成了太阳活动周期。
太阳活动周期,通常以太阳表面黑子数量的周期性变化来划分。一个太阳活动周期的持续时间约为11年,所以大约每隔11年,黑子数量整体偏高,太阳活动变得活跃,进入太阳活动极大期,随后大约5年半时间,黑子数量有所减少,太阳变得非常安静,进入太阳活动极小期。
太阳耀斑通常在太阳黑子活跃的区域产生。太阳黑子是具有大量磁能的区域,这些磁能被释放出来,就会产生太阳耀斑。我们正进入太阳活动周期的极大期(或“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太阳表面出现大量黑子,太阳耀斑爆发较为频繁。
新京报:相较以前,今年多次爆发的强耀斑是否有所不同?原因为何?
卡扎琴科:由于我们正接近太阳活动周期极大期的最大值,频繁爆发强太阳耀斑是正常现象,但短时间内出现了多起强耀斑并引发地磁暴的情况仍属罕见。
实际上,此前太阳活动周期的高峰期内就曾出现过强耀斑。在2003年10月底至11月初,太阳爆发了X28级太阳耀斑,被称为“万圣节太阳风暴事件”。但像今年进入5月以来的短短10多天内,强太阳耀斑就爆发了多次,这并不多见。
新京报:接下来太阳耀斑爆发的频率会更高吗?强度会更大吗?
卡扎琴科:我们正进入太阳活动周期的极大期,预计会有很多太阳黑子。我认为有理由相信,接下来可能还会出现许多M级和X级耀斑。
谈 影响
尚无研究证明太阳耀斑影响人类健康
新京报:有网友称,在太阳耀斑爆发后感到不适或头痛。据你观察,这些现象与太阳耀斑有关吗?
卡扎琴科:从物理角度看,还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太阳耀斑影响人类健康。但如果有人相信太阳耀斑会有影响,那可能对个人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
新京报:太阳耀斑爆发期间乘坐飞机会对人体有影响吗?
卡扎琴科:我是一名太阳物理学家。据我了解,在太阳物理学领域,通常不讨论耀斑以及其他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而是从科学角度看耀斑如何影响空间天气,影响地球周围的磁环境。
太阳耀斑可能会影响地球周围磁场的整体结构,例如地球磁层的形状可能会受到影响。我们人类能感受到地球磁场吗?我不是很确定。我听过一些传言,说有人能感觉到空间天气,但这并没有得到科学证实。
空间天气对人类健康没有影响。除非你是一名航天员,在地球磁层之外的某个遥远的地方飞行。但在地球上,太阳耀斑对人体的影响还没有得到科学证明。
新京报:总体而言,太阳耀斑对地球和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卡扎琴科:当太阳耀斑爆发时,大量磁化等离子体和高能粒子喷射而出,多数会飞离地球,但也有些会飞抵地球。我们生活在地球之上,地球磁场十分强大,可以作为我们的天然屏障。如果你是一名航天员,需要离开地球磁层,便会受到太阳耀斑的影响,但如果你是一名飞行员,太阳耀斑对你的影响不大。
谈 地磁暴
普通人不用担心地磁暴可欣赏其带来的极光
新京报:近期太阳耀斑频繁爆发的同时,日冕物质抛射引发地磁暴的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有什么关系?
卡扎琴科:太阳耀斑有时候会伴随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过程中会有大量太阳物质高速抛离太阳表面。现在的问题在于,日冕物质抛射会不会飞向地球?太阳与地球相距甚远,日冕物质抛射很难精准定位,因此实际上大部分太阳物质都没有飞向地球。
就近期的情况而言,也有日冕物质抛射撞向地球,并引发地磁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5月10日发布极强地磁暴(G5级)预警,这是自2003年10月以来,该机构首次发布最高级别G5级地磁暴预警。
但太阳耀斑并不总是伴随日冕物质抛射。如果太阳黑子非常大,实际上会牢牢限制住耀斑,以至于耀斑无法爆发。据观测,今年2月初有三个X级耀斑都被太阳黑子限制住,因此没有伴随日冕物质抛射,太阳上的物质没有逃逸出太阳磁场本身,也就是说,太阳耀斑喷发的高能粒子流和产生的辐射被有效束缚住。
总体而言,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关系并不简单,背后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
新京报:公开资料显示,1859年9月1日的卡林顿事件是迄今为止记录的最强地磁暴事件。2024年有可能出现类似强度的地磁暴吗?人们应该为发生强地磁爆而担心吗?
卡扎琴科:外界普遍认为,原则上发生类似卡林顿事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几率极低。
地磁暴对电磁设备有一定影响,诸如进入太空的卫星可能受损,没有关闭的电网可能会受到干扰,全球定位系统(GPS)也可能失灵。
所以,预测可能发生的空间天气,了解地磁暴和太阳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要强调的是,地磁暴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尚未得到科学证明,普通人根本不用担心,日常做什么,发生地磁暴的时候也可以做什么,比如乘坐飞机。
对于普通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可以欣赏地磁暴事件带来的极光现象。如果你住在纬度较高或更靠近南北极的地方,你就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极光。
然而,如果你要将卫星送入太空,你就需要担心,因为卫星运行会受到影响。
新京报:人们应该如何应对,以将太阳活动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卡扎琴科:如果地磁暴的级别非常大,可能会破坏电网,造成一些国家和地区停电。例如1989年3月发生的超级地磁暴,导致加拿大魁北克市大面积停电。此外,全球定位系统遭到干扰,也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太阳活动加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差不多就是上述这些。
对于像我这样的科学家而言,这是了解太阳活动和宇宙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望远镜来了解更多美丽而神奇的细节。此外,这也让我们感恩地球,因为地球磁场使我们得以生存。地球很好地保护我们,让我们免受太阳耀斑的伤害。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陈超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教培项目花样繁多 谨慎选择避免纠纷
- 江苏省委召开会议部署宜兴持刀伤人案件处置工作 深刻反思深刻警醒深刻汲取教训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信长星主持并讲话
- 雾锁京城!北京今日以晴为主 早晚时段大气扩散条件不佳
- 女知青扎根山区三十载守护乡村教育 《老师,您好!》太原首映礼举行
- 北京环球度假区商圈年客流约1600万人次
- 滇藏铁路丽香段开通在即——香格里拉要通火车了
- 阿盟将于16日举行紧急会议讨论苏丹局势
- 蒙古族“00后”马背女警:我的青春是骑马踏查护边疆
- 原创音乐剧《国之韶华》在辽宁大连首演 以时代楷模曲建武为原型
- 中粮酒业秋糖“一体化”释放新活力,名庄荟亮相展新姿
- 海口海关缉私局破获案值逾5000万元跨境电商渠道走私案
- 电影五一档 注定势难挡?
- “红星耀天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革命文物故事展”在北京举行
- 盐城亭湖:聚焦“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
- 天津组成最大规模展团赴穗参加第135届广交会 科技型企业占比提高
- 良渚申遗成功四周年:让文化越过“围墙”
- 都可赋予大模型慢思考能力 360首创CoE架构媲美OpenAI o1思维链模式
- 新质生产力、新科技、新动能提速“蝶变” 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 缅甸湖南商会执行会长朱卫东:让优质的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 “碳”路先行|每日开行重载列车87对保电煤运输 国铁太原局实行货列运行新图
- 热门推荐
-
- 韩最大在野党向国会报告对警察厅长和法务部长官的弹劾案
- 专家学者谈AI时代如何保护网络版权
- 打通实体经济的物流“筋络”(评论员观察)
- 刚牵手一个月,梅西代言的赤水河酒下架了?
- “朋友圈”越来越大 “一带一路”税收合作坚实有力
- 这趟动车,直达金庸笔下的“南诏国”!
- 天津静海做好“土特产”文章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 重庆动物园通报云豹“干干”情况:隔离治疗,暂不展出
- 行业大咖齐聚中德产业园 共话汽车产业发展
- 肯尼亚首都一加油站发生爆炸 至少2死167伤
-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提醒:登革热高发季临近,注意防范!
- 北京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响应措施 倡导错峰上下班弹性办公
- 内蒙古巴林左旗启幕首届风筝节:相约辽上京 连接云与城
- 昆明27家定点医疗机构上线“信用就医”功能 11余万人已激活
- “00后”台湾青年漫步贵州都匀感受“烟火气”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衡阳!
- 在家门口享受幸福“食”光 这些社区食堂实现了“全龄”覆盖
- 今年上半年上海接待入境游客超300万人次
- 传承非遗,近九成受访青年认为重要的是坚持匠心守正创新
- 中国驻德使馆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