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申遗成功四周年:让文化越过“围墙”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胡鉴 摄
中新网杭州7月6日电(张煜欢)7月6日,作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实证的良渚古城遗址迎来申遗成功四周年。四年来,良渚古城遗址及其所代表的价值逐渐被世人所了解。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一,良渚古城遗址也正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化越过公园“围墙”,在大遗址保护、利用、传承之路上探索出新。
步入盛夏,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水网密布、植被茂盛,氤氲着腾腾暑气。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的监测大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实时监测遗址内不同点位上的即时图像。
近年,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下称良管委)以数字赋能文物保护,围绕文物“发掘—保护—研究—利用”全生命周期,持续升级完善“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实现“数字实时监测+网格双重监管+空间规划管控”的强化保护模式,截至5月底已发出有效预警91件,预警准确率达90%以上。
遗产保护是让文化源远流长的基础。四年来,当地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推动遗址科学保护、整体保护、有效保护,推动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中国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优秀典范。
良管委负责人介绍,为强化科学保护,良管委启动《良渚遗址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研究规划》编制,深入开展日常监测和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专项监测,已累计采集监测数据75万余条;深化与敦煌研究院的战略合作,推动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南分中心实体化运作。
大力保护的目的是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而千年文脉的传承文章,并非一蹴而就。
为深挖价值内涵,当地进一步整合良渚文化研究资源,推动学术成果创新转化。今年上半年,良管委联合多部门主办“遗址博物馆与中华文明起源论坛”等重量级学术活动,持续解码良渚文化基因;持续推进长三角良渚遗址联盟筹备工作;以“良渚讲堂”等系列学术交流品牌为载体,邀请学界大咖分享交流。
在学术成果方面,《中国早期文明丛书》入选“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良渚还作为早期国家社会代表,入编国际权威考古学著作《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传承的意义不限于“保存”文化,更在于激活文化的更大价值,利用文化赋能当下。跨越五千年,在当下之良渚,文化在更广阔的意义上融合交流,融入当代生活。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西门市集,良渚文创旗舰店、觅鹿主题餐厅人气不减。当地正推动形成特色鲜明、业态丰富、人气兴旺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经济圈”。
热闹的音乐嘉年华在良渚古城老虎岭遗址公园举办;著名作家马伯庸做客“良渚讲堂”,与超过350位观众探讨“历史中的大与小”……近期,良渚古城遗址推出的活动也十分密集。
坚持多元融合,良渚的独特文化魅力正不断彰显。而在遗址区内写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的同时,良渚文化如何在新时代为社会发展发挥更突出价值?
去年底,为做实良渚申遗“后半篇文章”,带动全域协调发展。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余杭提出在当地建设以良渚文化为龙头的大走廊,迭代构建包括其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五千年发展轴在内的“两廊一轴”发展空间新格局。今年,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写入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杭州进一步唤醒城市记忆、打响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认同,不断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的具体举措之一。
目前,余杭已成立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指挥部,组建工作专班,开展实体化运作,并积极开展良渚文化大走廊谋划研究,初步完成《良渚文化大走廊发展战略与行动规划》。围绕一批重点文旅文创项目和重量级团队,相关部门分析研究文化文创、农文商旅体康融合、文化科技融合、数字文化等产业发展方向,初步谋划起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的标志性项目。
从做好保护、传承、利用相统一,再到高站位谋划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表示,余杭将自觉站在“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的战略高度,立足现有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资源要素,打造体现良渚标识度、彰显中华文化特色、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华文明标识,全方位擦亮“看五千年中国来良渚”金名片。
以文物保护创造“良渚案例”,以学术研究树立“良渚坐标”,以活化传承讲好“良渚故事”,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蓬勃新生,散发属于新时代的璀璨魅力。(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聚焦凡人微光 话剧《天空,还是那片天空》登台
- 海内外专家茶企共谋茶产业发展迎国际茶日
- 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绿洲”项目赴甘肃省石羊河流域调研
- 中国新规支持上市公司以定向可转债为支付工具实施重组
- 泛美卫生组织:今年美洲遭遇创纪录登革热疫情
- 今年春运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创历史新高
- 1-2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4.6%
- “90后”台湾姑娘“登陆记”:觅一方山水 心安即吾乡
- 重庆铜梁小安溪虎峰站水位将超保 重庆发布洪水橙色预警
- 《老式喜剧》升级至曹禺剧场
- (新春走基层)诗歌电影春晚走进福建海岛
- 以色列空袭黎巴嫩南部市政机构致16人死亡
- 今夏浙江用电高峰段预计电力供需偏紧 电力企业多措迎战
- 用东方写意美学编织东西方文化交流舞台的“丝绸之路”
- 10分钟被“好友”骗走430万元!如何警惕AI“深度造假”?
- 广西北海出现雷电暴雨天气 有人员伤亡
- 2023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超1300亿件
- 河北邢台出土距今400余年石碑 见证遍野莲花盛景
- 中经评论:以优质供给满足更多人的“文化之约”
- 11省17市地青少年代表走进七星河湿地开展研学活动
- 热门推荐
-
- 徐工超大型塔机XGT55000-800S再次刷新纪录
-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海上安装就位
- 芬兰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已完成关于申请加入北约的报告
- 如何为“仗剑走天涯”觅一把“宝剑”?汉代古人有“国标”
- 俄罗斯多个机场暂停起降航班
- 北京将加快形成低空安全管控全国标杆
- 北京三火车站48趟列车晚点 涉及旅客超3万人
- 澳大利亚两部长退休 政府将重新组阁
- 年内最后一次水星大距本月28日上演
- 内蒙古包头大力推进氢能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 北京加快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 各地应对寒潮天气开启“防寒保暖”模式 想方设法保民生、解民忧
- 陕西省公安厅部署开展冬春社会治安打击整治专项行动
- 以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现场评论)
- 财政部:多方面积极做好农业保险防汛救灾工作
- 中国建设银行荣获IFF全球绿色金融创新奖
- 山西发布冰雹橙色预警
- 韩最大在野党前党首李在明遇袭案嫌疑人被判15年
- 辽宁在牛河梁遗址附近发现大型红山先民聚落址
- 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745亿件 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