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突袭欧洲多国,美加澳均有人“中招”,症状如何?
瑞典成为最新发现也有病患感染猴痘病毒的国家。
截至20日,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目前报告出现猴痘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国家包括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瑞典、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19日,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周四表示,预计将在下周初发布第一份针对猴痘的风险评估报告,且该机构正在“密切监视局势”,建议“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和检测,并及时通知。”
猴痘是一种会引起发烧症状以及独特凹凸皮疹的病毒,有两种主要毒株:其中刚果毒株较为严重, 死亡率达10%,西非毒株死亡率约为 1%。截至19日,上述国家报告的猴痘确诊病例至少有29例,疑似病例68例。
或4月下半月就在西班牙传播
19日,瑞典公共卫生署证实,斯德哥尔摩地区出现了猴痘确诊病例,这位患者“病情不严重,已得到治疗”,但目前该署无法确定这位患者在哪里被感染的,调查正在进行之中。
同天,法国卫生部表示,在有迹象表明猴痘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情况下,在法国领土上也发现了首例该病毒的疑似病例。
意大利也报告了一名最近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返回的年轻人病例。
此前,西班牙和葡萄牙均表示已经出现了多例确诊病例。其中葡萄牙5例,疑似病例20余例,西班牙7例,确诊皆为男性患者。
据西班牙媒体报道,马德里大区卫生总干事安德拉达斯表示,有证据表明一例病例在4月末就开始出现症状。而随着病例数量增加和流行病学调查进展,加之英国发布了猴痘病例报告,上述病例开始被认定为疑似猴痘病例。
马德里大区卫生当局表示,该大区大多数已知的猴痘确诊病例自5月7日至8日起出现症状,而猴痘病毒的潜伏期通常持续6天至13天,少数情况下可持续3周。
据悉,西班牙卫生当局已购买了数千支天花疫苗来应对疫情。猴痘与天花症状相似。
美加澳均有人“中招”
在欧洲之外的北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卫生当局也证实一名男子确诊,他此前曾经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
19日,加拿大也证实,出现了两例猴痘确诊病例,同时正在对当地的17例疑似病例展开调查。
20日,澳大利亚报告了首例猴痘病例,这位确诊患者近期刚从英国返回澳大利亚,此外目前澳大利亚也报告了一例疑似病例。
综合当地媒体消息显示,这两位患者近期都去过欧洲,病情轻微,其中确诊患者正在社区外管理,而澳大利亚相关部门正在追踪与其同航班的密接人员。
猴痘的首例病例于5月7日由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报告,首位确诊患者有非洲旅行史。5月14日,英国又发现了两例病例,他们都住在同一个家庭中,但最近没有旅行史,也没有与5月7日报告的病例有过接触。 UKHSA 于 5 月 16 日再次确认了另外 4 例病例,最近也没有到流行病区域的旅行史,也不是5月7日至14日报告的病例的接触者,可能是通过社区传播感染。
英国卫生安全局首席医疗顾问霍普金斯说,这一情况是“罕见且不寻常”,“这些最新病例以及欧洲各国的病例报告证实了我们最初的担忧,即猴痘可能会社区传播”。
猴痘传播和症状
ECDC在最新发布的声明中解释了猴痘传播途径和症状。
ECDC表示,猴痘是一种病毒性疾病。通过与受感染的动物或人接触,或与含有病毒的人体材料接触,可能会传播给人类。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大的呼吸道飞沫传播。由于飞沫无法传播很远,因此需要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ECDC表示,“病毒还可以通过体液、病变材料或与病变材料的间接接触进入人体。”
其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寒战和疲惫,且通常会出现皮疹:这通常从面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包括生殖器。
皮疹经过不同阶段,可能看起来像水痘或梅毒,最后形成结痂,然后脱落。与水痘或梅毒在外观上的区别在于病变的统一演变。潜伏期通常为 6 至 16 天,但最长可达 21 天。当结痂脱落时,感染者不再具有传染性。
ECDC并表示,自 2018 年以来,英国(2021 年、2019 年和 2018 年)报告了 7 例猴痘病例,主要患者都有到流行国家的旅行史。
“然而,这是第一次在欧洲报告存在传播链,但与西非和中非没有已知的流行病学联系。”ECDC表示,猴痘病毒被认为在人类中具有中等传染性。
ECDC并表示,鉴于在此事件中观察到的人际传播频率异常高,且可能没有到流行地区的旅行史,病毒会通过密切接触(例如在性活动期间)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较高,而没有密切接触的个体之间传播的可能性被认为很低。
ECDC表示,猴痘的临床表现通常较轻。患病儿童和年轻人的死亡率较高,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尤其容易患上严重疾病。大多数人会在几周内康复。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能源转型成效显现 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 让收费更规范 看价格项目“一张表”如何带你明明白白就医
- (乡村行·看振兴)新疆巴楚:“硬核科技”助农播种“幸福花”
- 港澳台和东南亚华媒走进新疆农村:“我感觉像公园,在发展、在更新”
- 海味节瓜煲猪蹄
- 我国航空物流能力建设加快 截至今年10月底共新增约180条货运航线
- 5起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被通报 10人获刑 最多12年
- 山西太原:困境儿童“花式”庆 “六一”
- 国际最新研究:化石碎片揭示西班牙一恐龙标本为棘龙类新物种
- 财经观察:5月工业生产增长较快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 江西铜鼓:打造社区零工驿站 开拓灵活就业新路径
- 美国生物学家称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将会对地球食物链产生长期影响
- “追寻香格里拉”展览在昆开展 记录青藏高原东麓的迁徙与流动
- 时空观察丨“植”此青绿 共建美丽中国如何向“新”而行?
- “大地欢歌”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秋季)仪陇县示范展示活动在四川仪陇开幕
- 马来西亚统计部门称该国近期经济表现“机遇和挑战并存”
- 恶劣天气将全球咖啡价格推升至47年来最高水平
-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丽丽”因病抢救无效死亡
- 用漫画秀出文明范儿 “漫画人文乡村”成果展走进浙江柯城
- “北京文化书系”等京味图书亮相2023上海书展
- 热门推荐
-
- 朝鲜首次试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 金正恩现场指导(图)
- 添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可以畅饮吗?专家:勿过量饮用
- 传统戏曲火遍青春校园
- 传承红色基因,海淀基层青年诗歌朗诵音乐会在北京香山收官
- 自主研制、全球首创 中国新型压注式工法硬岩掘进机“穿越天山”
- 国家医保局印发通知 明确纳入医保支付的耗材范围
- 化妆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儿童化妆品等重点关注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一眼千年 从塞上文物品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云南文蒙铁路开展实质性施工 建成后接轨泛亚铁路东线
- 海外华文媒体到访吉林 感受“博物馆之城”的历史印记
- 中国驻印尼使馆发言人:美国国防部所发新闻声明中涉南海内容不属实
- 超级”充电宝”调节电力不简单
- 聚焦媒体融合发展前沿 第三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将在京举行
- 四川绵阳:3岁女童被拐35年后终回家团圆
- 中法产业文化交流活动周在北京经开区启动
- 江苏睢宁:新型农机让农民“慧”种田
- 中国诗歌学会将继续深化“破圈”实现“跨圈”“聚圈”
- 北京曲剧《永生花》登台:以京味京韵演绎当代都市温暖
- 净投放上千亿 央行加码逆回购
- 113件漆器精品亮相广东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