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肥胖日:孩子肥胖重点在于改变生活方式
专家解读新版儿童肥胖防控指南
世界肥胖日:孩子肥胖重点在于改变生活方式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肥胖防控,你我共行动”。在长辈们心目中,总有个观念认为“孩子小时候胖点好”,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牵头组织编写的《儿童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已经于2021年出版发行。《指南》的主编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介绍,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当前我国6-17岁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已经呈现流行趋势。
近日,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食物与营养》、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委会和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肥胖防控分会等联合主办的“儿童肥胖防控”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上儿童肥胖防控相关领域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发言,对我国的儿童肥胖预防与控制进行研讨,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不需要过多限制
孩子的能量摄入
在研讨会上,马冠生教授对关于儿童肥胖的预防做了一些总结建议,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饮食的干预,管住吃是至关重要的;二是运动干预,保证足够的身体活动来增加能量的消耗;三是行为干预。“不管是吃还是动,都涉及到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的发展和形成。”马冠生说道,像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能量食物,不吃早餐、常吃快餐、常喝含糖饮料、经常在外就餐等,就是典型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来自妇幼健康研究会的高珊教授在发言中提到了与肥胖密切相关的儿童糖尿病问题。“大家不要以为是非常胖的孩子才会出现,很多只是超重的孩子也有糖尿病问题。”她提到,除了因为儿童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外,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因素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含糖饮料和高脂饮食的摄入及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会导致孩子在9-10岁或者是稍微晚一点出现血糖增高的情况。
“关于肥胖症的治疗,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主要是靠体育运动的增强、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并且会很快看见效果。”高珊提到,儿童肥胖症治疗不过多限制能量摄入,需要在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度限制能量的摄入;同时不希望超重孩子盲目用药,重要的是改变生活方式。
给孩子选择食物
遵循小分量、多品种原则
在健康的饮食行为这个问题上,与会专家达成共识。主要有几点推荐建议:第一,少吃油炸食品、限制食糖的摄入。
第二,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要注意足量饮水,比起含糖饮料,鼓励儿童每天摄入300毫升及以上的奶及奶制品。
第三,三餐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尽量在家或学校进餐,少在外就餐。
第四,进食量要控制,不饥一顿饱一顿,不暴饮暴食。
第五,合理食用零食,最好不要超过全天总能量的10%,最好在两餐之间吃,而不是接近正餐时吃,可选择奶制品、水果、坚果等作为零食。
第六,保证吃好早餐,确保食物品种丰富,既要有谷薯类,也要有鱼禽肉蛋奶、新鲜水果和豆类,晚餐不吃太饱。
另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张倩研究员在发言中说,很多科学证据表明了食物分量跟孩子超重肥胖的预防有密切关系,她建议尽量给孩子选择一些小份的食物,同时要保证食物的品种多,最好每天能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少给孩子吃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地吃全谷类、鱼兽、蛋类和瘦肉及奶制品。
早于4个月添加辅食
会增加婴儿发胖风险
与会专家还讨论了儿童肥胖与母亲的关系,强调预防要从生命早期开始。生命早期的1000天是指从妇女怀孕开始,一直到婴儿出生后2岁左右的这段时间,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的方法会对婴儿的近期和远期健康产生一些至关重要的长远影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海俊教授提到,如果添加辅食时间早于4个月会增加儿童肥胖风险,推荐婴儿满6个月的时候添加辅食比较合适。“如果婴儿期摄入的辅食里面能量比较高,尤其是从肉类,或者鱼类中摄入蛋白非常多的话,会明显增加儿童BMI值,对于儿童肥胖影响会持续到学龄期。”
王海俊为孕妈妈们提供了几点建议,一是应该定期监测孕期体重变化,根据孕前的BMI维持孕期的适宜增重;二是孕期平衡膳食,食物多样,不过量饮食,控制总能量摄入;三是孕期适宜身体活动,对于健康孕妇来说,每天应该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此外,马冠生还介绍,与2008年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肥胖预防和控制指南》相比,本次发布的新版指南有六个方面的变化:
1.修订的委员会涵盖了疾控、临床等多领域的专家;2.修订过程更加科学、规范;3.覆盖的人群更加全面;4.增加了支持性环境的内容;5.整个文本的结构布局进行了调整;6.组织发表综述性的论文。
比如旧版《指南》管理对象只局限在学龄儿童,而2021版的《指南》管理对象覆盖了18岁以下全年龄段的儿童,同时还包括了正常体重的儿童和超重肥胖的儿童。另外,新版《指南》还增加了支持性环境的内容,特别强调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防控。
文/本报记者 雷若彤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两项家具领域“绿色”标准发布 促进家具领域转型升级
- 浙江高校举办年货节 “原生态+科技感”农产品受追捧
- 浙江首个外商移民事务线上服务平台在义乌正式上线
- 美学者:美国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激增 今年校内已有74人遭枪击
- 六个方面聚力攻坚 辽宁吹响科技攻坚“集结号”
- 塞罕坝60年 原创歌舞剧《情系塞罕坝》巡演活动在河北承德启动
- 老年人怎样与衰老和平相处?
- 中新健康|国家医保局: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出生一件事”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 中国“国宝”回家,法国第一夫人送行!
- 美嫌犯数月前写信悬赏15万美元暗杀特朗普 法官拒绝保释申请
- 从“铬矿”和“柠檬”的进出口 看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赋能之路
- 《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4》发布 香港、北京位列前十
- 中国非遗博览会见闻:“新生代”接棒,传统正“青春”
- 菲律宾总统启动菲最大光伏灌溉系统
- 乡约福建:新平台+新形式 构建禁毒新阵地
- 北京多条路段出现积水断路 门头沟、房山发生塌方和小规模山洪
- 广州餐饮市场竞争激烈 传统湘菜借特色突围而出
- 拒不认罪!特朗普将不会出席这一案件传讯听证会
- 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重要成果
- 甘肃夏河泥石流灾害失联人员遗体均已找到 搜救工作结束
- 热门推荐
-
- (新春走基层)老包头街区的异国“流量”
- 中国—东盟共同探讨医疗器械产业交流与合作
- 锻炼不是人类的本能
- (新春走基层)“职”达家门口:江苏“春风送岗”稳就业促发展
- 在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上,AI数字人主持的这场经济论坛都说了什么
- 湖南郴州上岗“AI督导员” 让垃圾分类更智慧
- 二战强征韩籍劳工受害者申请临时执行涉案日企财产
- 美无底线对华科技打压,或拉拢韩国入“芯片阵营”
- 美监管机构警告:债务违约将给美国家庭带来可怕后果
- 广州市海上搜救中心紧急处置一船舶坐沉事故
-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英方议员涉港错误言行答记者问
- 加拿大全面叫停“绕旗杆”式签证换签
- 总规模300亿元 西部(重庆)科学城产业发展基金成立
- 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总理的官邸遭到火箭弹袭击
-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内蒙古5盟市签协议
- “古都、红色、京味、创新”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底色亮成色足
-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蓉澳丹青共叙情谊
- “歌从黄河来”《黄河大合唱》展演活动在壶口瀑布“唱响”
- 交互策展工作坊以校企联动形式打造虚拟策展的游戏化探索
- 今年上半年广西外贸增势强劲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超两成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