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花市场涨声一片 本地品种网红概念双双走红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春炜 实习生 刘颖颖 图/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线上线下,涨声一片!按照“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原则,各区明确设置的线下鲜花售卖点目前已有342个。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多区以及荔湾区芳村岭南花卉市场批发点,发现几乎各类年花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涨势。与此同时,本地年花、网红产品成为今年花卉市场新亮点。
涨幅惊人 多因素致热门花卉抢手
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解到,包括蝴蝶兰、桃花、水仙等年花品种价格都有大幅上涨。其中蝴蝶兰各品类涨幅在20%到30%之间,桃花涨幅在10%之间。涨幅最大的是水仙,价格涨幅可达到50%。
岭南花卉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的大部分花价或将上涨10%-30%,原因和疫情造成的运输受阻有关。据介绍,中高档年花,如兰花一类,需要从国外引进种球到国内种植,受影响最大,一旦检验检疫出现问题,损失可达千万元。
此外,国内一旦有城市发生疫情,有严格保鲜要求和时间的各类花卉市场商户无疑受损最直接。比如,去年“5·21”本土疫情期间,荔湾芳村地区的花商们损失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
不少花商鉴于各种不确定性,采取了保守稳妥的应对措施,有了“宁少赚不亏本”的观望态度。花农今年的花卉种植面积保守,产量与往年相比便有所减少,从而导致了花价的上涨。今年极端天气依然明显,温控难度较大的桃花和水仙受影响最大。记者看到,岭南花卉批发市场里面,有些桃花、水仙依然看不到开花的迹象,有些花期已经到了尾声,分化非常明显。
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一些温控水平比较差的小鲜花企业,今年的损失也大。各类因素叠加,造成鲜花货源供应紧张。
需求旺盛 市民买花热情不减反增
供应紧张之下,市民买花热情丝毫不减。无论是在岭南花卉市场,还是各区街道的线下鲜花售卖点,记者看到,到处人头涌涌。
岭南花卉市场的商家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家里有中意的年花,从元旦开始,每天前来买花的人都络绎不绝。加上今年提倡大家“就地过年”,留广的人多了,也促进了花卉的销售。尤其是盆栽植物,销售走势理想。
在现场选购花卉的市民李女士就介绍:“早点来买也没有问题,反正可以摆两三个月。”春节期间气温较低,盆栽花卉保存时间长,市民们为了预防年前疫情变化,都纷纷提前购买年花。
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人买年花不但是观赏,也有讨彩头的意涵。今年西湖路等大花市停办,让大家一下子都过来芳村这边来走一走。他介绍,人流比以往增加至少三成。
此外,线上商家的整体采购量也非常可观。据介绍,目前全国花市已形成了信息共享、价格透明的市场环境。商家介绍,有部分从业人员已经直接到云南、江苏等鲜花生产地就地打包发货,竞争十分激烈。良性竞争也做大了市场,据介绍,现在广州往华南地区乃至全国,东南亚等地的鲜花货量都没有受到疫情太大的影响,甚至还有增长。
性价比高 本地+网红年花值得关注
在年花价格普涨的情况下,记者发现,本地年花品种重新受到热捧。岭南花卉市场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广东地区最有本地特色的年花品种应该是百合、剑兰。这些种类花期不短,保养不难;受气候、运输的影响较少,价格相对稳定。今年以来,不少人就舍弃了热门的蝴蝶兰,转而购买本地年花。
在抖音等社交平台大红的银柳福桶也引起不少市民前来购买。业内人士介绍,银柳粤语谐音“银、楼,有银有楼”,普通话谐音“银流”意头(寓意)很好”,是这几年东南亚华人间的网红产品,如今这股热潮又来到中国。他介绍,国内银柳的重要产地是四川,前几年,岭南花卉市场发现向泰国出口的银柳数量增加,然后热潮又蔓延到柬埔寨、新加坡、越南等华人较多的地区。他们发现,经过创意设计,银柳已经成为网红产品,在当地寓意纳福招财,非常受欢迎,“现在热潮又蔓延到了国内”。
网红产品的概念也让不少商家发挥创意,打造新热点。广州“我要花”公司董事长助理姚女士带着记者参观了今年最受欢迎的“网红产品”。他们对蝴蝶兰组盆设计了命名为“圆圆满满”的圆型提灯组花和命名为“江山如画”的方型提灯组花,这两款都分别做出了大中小三个尺寸,方便市民们按需选购。买回家后仅需插上usb接口的电源,便会“光彩夺目”,蝴蝶兰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加清新淡雅,摆在家中十分好看。另一款“网红年花”便是银柳福桶,寓意着过年必须红红火火。福桶中的银柳可以与其他年花随意组合,与绣球组合便寓意为圆圆满满,节节高升;与冬青组合则寓意着生活顺意,红红火火。小福桶“中国红”价格为79元,中正福桶有148元和158元两种价位供选择。由于银柳保存时间久,形态维持的时间长,受到很多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新春如何逛岭南花卉市场?
攻略来啦!
交通:
广州5号线滘口站A2出口,坐便民车就可直达市场B区,便民车仅需3元,非常方便,建议搭乘。自驾前往的市民,在市场东门有停车场。
开放时间:
早上9:00至晚上9:00,最热闹的时间是上午9时和下午3时。
买花攻略:
1、提前15日购买兰花,可考虑购买单枝,回家自行组合,价格相对便宜。
2、准备一个小拖车或大袋子,多买几种花花拿起来也不会累。
3、今年年桔相对充足,可以适当讲价。
4、热门花卉供应量有限,除夕前一天再去捡便宜的规律今年未必适用。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戴维营会晤加剧阵营对抗风险,无益于地区安全稳定
- 热带气旋“弗雷迪”袭击马拉维已致225人死亡
- 车企掌门人成车展焦点 专家指汽车行业运营模式发生变化
- “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连续17年现身江西龙虎山
- 甘肃东乡设公益小课堂:教授知识与培养兴趣兼顾
- 打造午间充电站 浙江开放大学推出“青蓝午校”
- 广州海珠湾隧道双线贯通
- 山西举办“山西文学盛典·赵树理文学奖之夜”
- 名家名团联袂登中山音乐堂 献上“2023盛世音乐文化周”
- 中新健康|云南食管癌患者借助“双镜合璧”未开胸获救治
- 俄乌局势进展:泄露文件显示美对乌克兰局势深度介入 俄称谷物制裁或引发全球饥荒
-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 文化中国行|这届年轻人爱逛博物馆,国博35岁以下观众超六成
- 文明对话 和合共生|让“读懂中国”成为一场双向奔赴
- 孕妇能自主选择生产方式吗?专家这样解释
- 布林肯抵达卡塔尔 将商议加沙停火问题
- 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救治安置灾后重建工作持续开展
- 受台风影响 海南环岛高铁、海口市域列车9月5日18时起全线停运
- 普京:绝不允许俄罗斯分裂重演,叛变者将受惩罚!
- 私自调取病历引纠纷,法院:医院及调取者侵权
- 热门推荐
-
- 中老铁路开通两周年:客货畅通 产业迸发
- “有福电影·十年纷呈”活动在福建厦门举办
- 全球首台套最大功率超大采高智能化高端采煤机问世
- 中国“高铁第一省”今年计划完成交通投资3250亿元
- 激扬青春 志在四方|梁驹:做守护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发布
- 舒化安糖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中国首个乳业官方合作伙伴
- 北京启动“故宫以东”共创计划 四条“文化金三角”主题线路发布
- 第二届“小蝌蚪”动漫大赛在河南安阳启动
- 上合示范区开通经黑龙江同江至俄罗斯莫斯科中欧班列
- 00后小伙回应“收废品为女友还60万元外债”:债务为女友父母所欠,靠自己挣钱不丢人
- 农业农村部针对18个省份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 哈尔滨机场端午假期预计运送旅客16万人次
- 《新视听产业投资发展报告》在京发布 北京凸显“头雁效应”
- 浙江法检“两长”:回应市场主体对公平正义的期盼
- 文物保护单位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禁放孔明灯
- “取得联系!”直击吉林舒兰抢险救灾
- (新春走基层)福建柘荣:赏美景、逛庙会 品味“年味文化大餐”
- 在潍坊,“没有什么是上不了天的!”
- 四部门联合推出 深化车检改革优化车检服务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