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春节前“翘尾” 消费者不再“排斥”国产酒
中国葡萄酒春节前“翘尾”,消费者不再“排斥”国产酒
作者:栾立
中国葡萄酒的复苏进程似乎比进口酒来的更快一些。
2021年以来,国内酒类消费逐步恢复,但相比于白酒和啤酒,葡萄酒品类整体落在了后面。临近春季,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家酒商处了解到,葡萄酒趋势比2020年春节转好,但区别于以往进口葡萄酒更受欢迎,今年国潮趋势下,中国葡萄酒复苏反而领先。
第一财经记者在对北京、宁夏部分葡萄酒酒庄和生产企业了解到,今年中国葡萄酒的市场表现在年末有“翘尾”的现象。
“2021年销量比上一年翻了一倍。”宁夏西鸽酒庄庄主张言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销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在电商渠道也是如此,京东的旗舰店在进入2022年1月后销售明显增长,这说明消费者已经在有选择、有目标的囤春节用酒了。
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马新风也表示,2021年龙徽葡萄酒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大客户和新渠道的收入都在快速增长。
宁夏类人首酒庄少庄主冯迎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2021年的详细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但2021年整体比2019年要卖的更好,特别是近期春节旺季,订单把生产计划几乎排满。
市场的这一变化和2021年三季度时行业的疲软有所改变。2021年三季报显示,与白酒和啤酒企业对比,在经历了第二季度的弱反弹之后,葡萄酒企业第三季度普遍增长乏力。其中国内葡萄酒头部企业张裕(000869.SZ),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7亿元,同比增长21.8%,但第三季度的增速有所放缓,单季营收约为8亿元,同比增长2.9%,仍不及2019年同期。
而根据工信部2021年12月发布2021年1-10月酿酒行业生产情况。1-10月,全国规模以上酿酒企业葡萄酒产量为20.5万千升,同比下降34.5%,10月份单月同比下降54.1%。
不过,中酒协葡萄酒分会日前对国内主要葡萄酒企业进行了摸底,从反馈情况来看,2021年的情况好于2020年同期。
相比之下,进口葡萄酒的日子似乎更加难过一些。多位受访酒商表示,2021年的进口葡萄酒销售比上年同期还有所下滑。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中国葡萄酒进口数量共38863万升,累计比上年同期下降-0.3%,金额987354万元,累计比上年同期下降13.7%。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蜂拥而至的进口葡萄酒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但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中国葡萄酒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开始改善。
冯迎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21年业务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更多经销商来定制产品,以及电商销售的增长,可以看到订单在增长,生产的淡旺季正在变得模糊,销售收入在提升。但反过来这也倒逼企业去除陈旧的产品线,开发新品以帮助经销商提高利润率,提升市场推广的动力。虽然工作变得复杂,也带来了费用和成本的增长,但酒庄也进入到一种良性的增长循环之中。
在北京从事葡萄酒销售多年的赵女士表示,2021年其代理的进口葡萄酒业务下滑,中国葡萄酒业务却有明显的增长,而且部分客户也不再“排斥”去尝试后者。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中国葡萄酒的变化,一方面与近年来国内葡萄酒行业面对行业大调整痛定思痛,励精图治,产品质量和口感整体提升有关;另一方面,疫情下,进口葡萄酒也受到一定影响;此外,近年来国潮的兴起,也对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形成了助推。
国联证券2022年消费行业投资策略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推动中国消费产业发展,以及国力提升带来的文化自信的提升,让国人对于国货有了自我认知和认同,在推动了国潮的兴起的同时,也推动了国货品牌的崛起。
百度数据显示,国潮在过去十年的关注度上涨528%;最近5年中,中国品牌搜索热度占品牌总热度比例从45%上升到75%。
深圳智德营销总经理王德惠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依然很低迷,未来这一市场态势短期内还会维持,但中国葡萄酒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中国葡萄酒开始受到关注和认可,这对于中国葡萄酒产业而言是利好。
不过业内认为,此轮行业增长红利未必具有普遍性。
在张言志看来,消费者对中国本土葡萄酒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好感在增长,鉴别力也在增强。但随之而言来的行业分化增长也在变得明显,未来供应链能力强的酒企优势会越来越大。
也有受访葡萄酒企业认为,近几年来国内葡萄酒企业整体经营较难,多数企业实力较弱,资金、人才、品牌和企业积淀都有不足,面对新的机遇,如何把握和巩固优势则是一个新的难题。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信将在CES2025发布新型显示技术,瞄准QD-OLED
- 看广西国储林项目如何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 山东至河南再添一条直通高铁
- 云南全面启动“云岭创业贷”专项贷款
- 四川理县通报旅游博主遭拦路收费:两名涉事人员被行拘
- 让黄河水遍地生“金” 内蒙古河套灌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 时隔7年!沙特外长对伊朗进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访问”
- “共同书写进博会互利共赢精彩故事”(走进进博会)
- 哈尔滨市:多措并举护航冬日旅游 让游客放心消费
- 沙晓岚:数字创新为艺术工作者打开一扇窗
- 花粉季 为啥吃个水果也能过敏?
- 《大闹天空》《九色鹿》这样的作品,为何今天见不到了?
- 国风变装博主朱铁雄:传承的意义不只停留在历史英雄人物
- 天津音乐学院建校65周年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 国家能源局: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859.6万台
- 国际识局:普京拜登同日演讲,隔空喊话火药味十足
- 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首套装置投用
- 青海油田今年以来建成天然气产能3.4亿立方米
- 今年1至10月重庆投资总量突破4000亿元 同比增长近20%
- 广东台山“焖番鸭”:游子牵挂的家乡味
- 热门推荐
-
- 莫言:鳄鱼凶猛,大象慈悲
- 考古题材纪录片:讲述中华文明的精彩故事
- 推动租赁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二届中国租赁年会在天津举办
- 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将于成都启幕
- 国际博物馆日,送你一份观展指南
- 光影镜头背后的浙江柯桥:隔空传递江南“文化味”
- 英国籍访客柯马凯的西藏教育印象:孩子们天真活泼快乐
- 中国“Z世代”悦己消费火热
- 马铃薯育种专家的日常:心有所“薯” 久久为功
- 湖南68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2167亿元
- 通讯:“90后”斜杠青年王雪飞:靠小米舞蹈动画出圈,为家乡拓展知名度
- 助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 境内首批投资沙特市场的ETF获批
- 黑龙江法院:探索婚姻家庭领域多元解纷路径 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 两代名家携手“展”现海派艺术持续活力
- 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展亮相服贸会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城融合
- 东海大桥绝非“东海钓台” 上海海警严厉打击非法海钓行为
- 紧急驰援!东航护送搜救人员携搜救犬飞赴兰州
- 经济观察:7月中国经济稳定恢复 政策“组合拳”料持续发力
- 第十届成都汽配展在蓉开幕 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
- 中韩海上客运恢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