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果糖”,这六个知识点必须知道!
水果到底吃多少才健康?
正确认识“果糖”,这六个知识点必须知道!
营养行动
很多胃肠功能较弱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吃水果多了之后,肚子不舒服,非常容易拉肚子,甚至会导致急性肠道炎症发作。除了水果中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过度运动的原因之外,很可能还与果糖摄入过量会导致肠道炎症反应有关。而肠道屏障受损和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又与肠道菌群紊乱纠缠在一起,导致人体变得虚弱,并对多种食物发生不耐受反应。
大量果糖还造成肝脏脂肪沉积,出现脂肪肝,同时还产生代谢紊乱,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风险。过度摄入果糖也会造成内源性嘌呤增加(提示身体分解代谢加强),尿酸升高,增加痛风危险。这些都是此前确认的研究结果了。总之,大量果糖是有害健康的,这一点千真万确。
那么,为什么此前大家都说水果很有益于健康呢?那就要跟大家科普六个知识点了。
知识点1:果糖是指“水果中的糖”吗?
水果中的糖由三部分构成: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果糖只是其中之一。果糖的英文叫fructose,它不是“水果中的糖”这个含糊概念,而是一种结构确定的单糖,一种和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不一样的糖。
知识点2:哪些水果的糖分里果糖比例高?
有些水果是蔗糖比例大一些,比如枣、桃子;有些水果是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大一些,比如西瓜和葡萄。一般来说,水果中葡萄糖和果糖的量是基本相当的。
果糖给人以清新爽口的甜味,而且具有低温变甜的特性。而蔗糖就没有这种特性,什么温度下甜度都差不多。凡是冰一下感觉更甜的水果,以及吃起来特别清甜的水果,几乎都是果糖比例较高的水果。
知识点3:吃白糖和蜂蜜,也会增加身体中的果糖
从植物代谢角度来说,光合作用先合成葡萄糖,然后葡萄糖可以异构成为果糖。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结合产生一分子蔗糖,就是日常吃的白糖,而一分子蔗糖在肠道中被蔗糖酶水解之后,又会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日常家里吃的食糖,包括绵白糖、白砂糖、赤砂糖、冰糖、红糖等等,主要成分都是蔗糖。所以,加糖甜食在肠道中消化吸收之后,既带来葡萄糖,也带来果糖。
蜂蜜中也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三种糖。一般来说,越容易结晶沉淀的蜂蜜,里面葡萄糖所占比例越大;冬天越不容易结晶沉淀的蜂蜜,果糖所占比例越大。这是因为果糖的溶解性最高,蔗糖次之,葡萄糖最低。
知识点4:“工业化生产的果糖”是怎么来的?
在现代淀粉糖工业当中,先加工玉米,提取淀粉;再用玉米淀粉水解出葡萄糖,再用葡萄糖果糖异构酶把葡萄糖部分变成果糖,得到高果葡糖浆。工业化制作的果葡糖浆,果糖比例最高可以达到90%。
果葡糖浆味道清甜,冰镇之后更爽口,所以可乐雪碧等各种甜饮料里都以它为主要甜味来源。很多甜品店里也用它来配制饮品。所以,在喜欢喝甜饮料的人群当中,甜饮料才是果糖的最大来源。
一瓶500毫升的甜饮料就会有50克左右的添加糖(蔗糖或果葡糖浆)。按一半果糖来算,就有约25克的果糖了。所以,喝甜饮料必然会让身体得到过多的糖,而且会得到相当多的果糖。
喝饮料所获得的果糖,喝酸奶时获得的少量糖,做菜时放的少量糖,再加上正常吃水果时所得到的果糖,加起来的果糖摄入量就难免过量。
知识点5:水果里到底有多少糖?
传统说某种水果糖分少,其实未必准确。因为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都是很久以前的测定结果,也没有涵盖所有的水果新品种,往往并不能代表市场上水果的糖含量。有些水果天然高糖。比如甜葡萄的糖含量可达16%~20%,其中有40%~50%的果糖。按此计算,吃500克18%含糖量的葡萄,可得到90克糖,其中有36~45克果糖。
还有国人爱吃的热带水果,糖分也很可观。看看泰国学者测定的本地水果糖含量吧:山竹17.5%,红毛丹18.5%,芒果13.9%,荔枝17.9%,菠萝蜜19.2%,番荔枝17.2%。
但是,那些原本糖分不那么高的水果,现在也逐渐被高糖品种所替代,所以从水果中摄入的糖分越来越高。冰糖橙、砂糖橙、冰糖心苹果等,无不以“糖多味甜”为卖点。由于果糖口感清甜可口,所以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品种也会更受欢迎,这就使得从水果中吃进来的果糖也越来越多。
比如说,我们去年的研究测定发现,某种富士苹果中,含有8.3%的果糖和6.7%的葡萄糖。按这样的含糖量,苹果可真不能叫做低糖水果。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已经理解了:少量吃水果有益,不等于大量吃水果有益。大量吃水果,或者任性喝果汁,一样会导致果糖过量!
知识点6:多吃果糖有害,少吃会不会有害呢?
少量果糖摄入可能是有益健康的,比如对肝脏的葡萄糖代谢有益。配合淀粉类食物,在不增加碳水化合物总量前提下少量摄入果糖,可帮助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但大量摄入就适得其反了。
有研究提示,就预防糖尿病来说,过多或过少的水果都不好,两三百克是合适的数量。
几个方法减少果糖的危害
1.避免喝任何甜饮料。
2.日常家庭膳食中少加糖,喝粥、喝汤尽量不放糖,包括蜂蜜也要严格限量。
3.选择含糖量较低的酸奶等食物。
4.水果的数量每天200~350克就好(去皮去核量),不要经常吃到1斤以上。
5.吃水果时不要过度迷恋浓烈的甜味,对甜度高的水果,应当酌情减量。
6.不要大量喝果汁,哪怕是100%的果汁。自己榨的果汁也一样。
7.水果可以用来替代甜食,或替代部分凉菜,在用餐时少量食用,这样既能避免过量,又能发挥少量果糖对葡萄糖代谢的促进作用。
8.不要因为果糖血糖代谢低,就购买市面上的家用果糖产品。
文/范志红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专家共议:结核病“不遥远” 终结结核仍需“多方发力”
- 马文会任云南大学校长
- 重庆两江新区发布产业发展等三大类机遇 邀企业家共享
- 多彩贵州走进厦门 探路“卖酒”转向“卖生活方式”
- 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高峰论坛主论坛开幕
- 福建漳州文化圩日迎新春
- “大唐荔乡”广东高州今年荔枝产销两旺 果农收入普增两成
- 广东台山小云吞:味牵游子心
- 广东中行助力发行新政后全国首笔港资企业熊猫债券
- 走近“90后”殡葬礼仪师:让逝者的告别更有温度
- 和田旅游打造“新八景”
- 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发现一批境外恶意网址和恶意IP
- 进博会与虹桥论坛在联合国总部进行全球咨商
- 唐古拉山持续降雪 西藏安多警方全力保通
- 助民企 “建”行动丨毫不动摇出实招,力助民企强筋骨
- 青藏高原藏雪茶迎来采摘期
- 敬老孝亲暖榕城 福州举办拗九论坛专场活动
- 美国肯塔基州法院突发枪击:一名法官遭警长枪杀身亡
- 广西致力与东盟地中海贫血高发国家共享防治经验
- 报告称2024年中国电网基建投资将超过5300亿元
- 热门推荐
-
- 川剧演员抖音走红:直播打开非遗传承新方式
- 新漫评:自我粉饰的所谓“民主峰会”尴尬落幕
- 韩媒:朝鲜炸毁韩朝边境部分道路 韩国进行应对射击
- 中国与中亚国家携手应对荒漠化
- 德国2023年底公共债务创历史新高
- 特朗普:赢得大选的当晚,我要给普京和泽连斯基打电话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浙江等8省区部分地区风险较高
- 杭州青年夜校成年轻人夜生活“顶流”
- 中欧班列再+1 全程运输时间比海运节省一半以上
- 《诗画中国》收官“走进”敦煌莫高窟
- 雅诗兰黛集团连续第五次参展进博会 百款新品首发
- 雕塑艺术家黄晨宇东方十二瑞兽青铜展亮相杭州
- 研究显示“长新冠”症状或达62种
- “向阳花开——特需儿童艺术滋养在行动”活动在穗举办
- 上海海外联谊会走进松江 共谋发展
- 珠江水系港口今年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0.4亿吨
- 这座被葡萄代言的城市,贡献了全国九成以上的葡萄干
- 餐饮企业需加快拥抱大众消费,更平稳穿越行业转型周期
- 烧伤妈妈看到负面评论呆坐流泪,丈夫安慰:等治好了,我们也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 瑞士滑雪胜地附近发生雪崩致3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