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去是留 阑尾炎到底要不要做手术?
在大家心目中,阑尾炎是一个“小毛病”。由于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抗生素,以及外科技术的进步,阑尾炎可以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因此治愈率非常高。但是即便在当前先进的医疗条件下,阑尾炎依然有1~5/1000的死亡率,阑尾切除手术仍有1/1000左右的死亡率。所以就阑尾炎这个常见病来说,正确的诊治依旧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阑尾既然是身体的一个器官必有其作用,不可轻易切除。那么,阑尾炎到底是该保守治疗还是忍痛割爱呢?下面听听专家怎么说。
医学这么发达 为啥阑尾炎还容易漏诊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胃肠外科疾病。阑尾炎在人群之中的发病率是千分之一,高发的年龄段是20~40岁。阑尾根部长在盲肠上,阑尾前端也是盲端;阑尾很细,直径只有0.6~0.8cm。在消化道之中,阑尾成为最容易被粪便或食物残渣堵塞的部位。一旦阑尾管腔被堵塞了,这里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于是就会发生阑尾炎。
为什么现代医疗这么发达,阑尾炎还是容易被漏诊?大家知道阑尾位于右下腹部,但是阑尾炎早期的腹痛却位于上腹部或者肚脐周围。阑尾炎早期表现出来的腹痛主要是由于管腔被堵塞压力升高导致的,这时的腹痛和胃肠道痉挛没有太大的区别。阑尾早期炎症只是局限在阑尾最内一层(黏膜层),这时候医生很难通过检查腹部体征发现阑尾炎。所以在急性阑尾炎早期,症状和体征都不典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阑尾炎在这个阶段不能确诊的原因。
大概从最初出现腹痛6~8个小时以后,阑尾炎症发展到相对靠外面一层(浆膜层)的时候,医生才能在患者的腹部检查出明显的压痛。在这个时候,患者的腹痛也从上腹部“转移”到右下腹部,单从症状和体征就可以很容易诊断阑尾炎了。
手术是治疗阑尾炎最好的选择
阑尾一端开口于盲肠,另一端是盲端,一旦被堵塞不太容易解除。阑尾只有黏膜层具有完全修复能力,所以只有一些很轻的阑尾炎在解除了梗阻之后能够痊愈。较重的阑尾炎症会波及阑尾的肌层和浆膜层,即使感染暂时被控制,也会遗留瘢痕,大多数会复发。在年龄大于12岁以后,阑尾基本上失去了生理功能,切除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更何况切除的是患了病的阑尾。所以说,阑尾切除是治疗阑尾炎最好的方式。
那么,对于孕妇和多病的老年人,切除发炎的阑尾会不会有危险?有一些特殊人群,其中就包括孕妇和老年人,阑尾一旦发炎很难通过单纯抗感染(抗生素)得到控制。手术虽然有风险,但是和炎症加重对身体的损害相比,承担相对小的手术风险而使得炎症得到控制才是明智的选择。孕妇因为子宫增大推挤大网膜等腹腔内脏,阑尾发炎后不太容易被局限,炎症蔓延较快,出现腹膜炎早。形成腹膜炎以后,孕妇和胎儿都会受到很大的损害。选择手术,及时中断炎症的发展是最理智的选择。
对于老年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老年人阑尾炎发展快,尤其是合并有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特别容易发生阑尾坏死和穿孔。严重感染还会加重原有心、肝、肾等疾病,在感染严重之前及时手术同样是理智的选择。
小小阑尾炎可能掩藏的大危险
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由轻到重,有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死穿孔性阑尾炎等几种。到了化脓性阑尾炎阶段,患者腹腔和全身感染的症状就非常明显了,会出现发热、局限性腹膜炎、白细胞升高等等表现。如果不得到及时治疗,感染很可能会蔓延。
到了化脓性阑尾炎阶段,阑尾所在部位,也就是右下腹的肌肉出现保护性紧张,患者触摸时明显感到腹肌强硬,这时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如果阑尾出现坏死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会出现整个腹部肌肉发硬。坏死性或者穿孔性阑尾炎会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很可能危及生命,这时需要紧急到医院救治。
阑尾炎后面会隐藏着什么更大的危险?阑尾肿瘤和盲肠肿瘤,有时候会引发阑尾炎,或者临床表现和阑尾炎相似。因此对待一些上了年岁的阑尾炎患者,医生会做更多的检查来发现和排除这些隐藏在阑尾炎背后的疾病。如果是这些疾病,简单的阑尾切除就不够了,可能需要做更大的手术。(文/高志刚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发生火灾 造成1人死亡
- 长春高空抛物致人死亡案一审宣判:被告人被判死刑
- 北京强化创新和产业补链强链 促进投资和消费涌现新亮点
- 新造车企业正告别“代工模式”
- 国家邮政局发通知 要求扎实开展平安寄递专项行动
- 新消费新美好,踏浪而来
- 六集纪录片《归来》首播 全景展现上世纪五十年代2000多名海外科学家一片赤诚向祖国的故事
- 重庆启动新时代渝商培养计划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台风“格美”将于24日晚在台湾岛中北部沿海登陆
- 建行“裕农合作”遇上农民合作社 看乡村振兴碰撞新火花
- 网络微短剧爆火亟须完善监管
- 中国首个人源干细胞国家标准发布
- 商务印书馆发布4月十大好书 “自然文库”集中上新迎接世界读书日
- 研究表明“气味相投”更易成为朋友
- 重庆推进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
- 《我们这十年·未来已来》热播 聚焦新时代科研工作者
- “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图片展开幕式在柏林举办
- 赏石雕 游山水:近百名香港青年走进侨乡青田
-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栗鳽来“做客” 海南首次记录
- 中老边境磨憨公路口岸双节假期出入境人员同比增长394%
- 热门推荐
-
- 日本大选:自民党不能单独过半数已成定局
- 女子违规携带宠物蜜袋鼯登机致航班延误 已被行拘
- 【发现最美铁路】百年梅集华丽转身 续写新时代铁路传奇
- 2023年“阅读北京”年度盛典举办 千本精选书目传递阅读力量
- 电梯里的“救命按钮”怎么才能在紧急时刻不掉链子?
- 江苏无锡“95后”男幼师捐献造血干细胞 用爱为生命接力
- 爱上古镇桃花源
- 贾樟柯“作别”《风流一代》
- 从“抢救”到“预防” 北京长城保护探索新路径
- 联合调查组进驻!重庆燃气与控股股东华润燃气股价大跌
- 原生态音乐“跨越江河”:南京剧院奏响《从黄河到长江》
- 探访新型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体验“智能”与“速度”
- 【风起黄埔】后人忆赵尚志:黄埔军事理论为他东北抗日打好基础
- 来谈,先要想清楚几个问题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电动自行车等5类产品消费提示
- 记者探访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山体滑坡救援现场 救援工作彻夜进行
- 首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开幕
- 专家:我们需要更多框架来更好应对AI变革
- 海内外游客相聚安徽合肥感受年味
- 四川南部等地仍有较强降水 26日后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