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谈,先要想清楚几个问题
财政部4月3日发布消息,经中美双方商定,美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将于4月4日至9日访华。
这是耶伦9个月后再度访华,她也将成为拜登政府任内两次访华的内阁官员。
要想不虚此行,美方先要想清楚几个问题。
耶伦,为什么能成为2024年最先访华的拜登政府内阁官员?
中美经贸领域沟通交流机制的新变化,是一个关键的观察点。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表示,去年成立的中美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是在当下中美经贸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重要机制,耶伦作为部长的财政部是这两个机制的美方牵头机构。过去半年,耶伦所带领的美国财政部开始在协调对华经贸关系方面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
中美经济、金融工作组从去年10月第一次会议至今,保持着每1至2个月就沟通一次的高频率交流,体现着双方为改善关系并保持对话渠道畅通所作的努力。
随着新的工作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其协调的领域,也自然开始牵涉到过去美国商务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范围。
中美经济、金融两个工作组在过去半年分别成功举行了三次对话,中美之间可谈的事情,开始变得更多且更细致:
以经济工作组为例。最初,工作组谈的问题,主要是宏观经济形势、双边经济关系等宏观层面上的问题,到了第三次对话时,工作组谈的问题开始出现发展中国家债务、产业政策这些特别具体的问题。
这个机制在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同时,一些干扰的杂音也不能忽视。
其中的一些声音,连美国人自己都觉得荒谬。
比如,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此前就要求美国民众想象,如果中国电动汽车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被“武器化”会发生什么。但这种“假设”完全是出于虚构,没有经过任何验证。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史蒂芬·罗奇就表达了对此的批评:美国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中国提出了一些指控,这些行为的危险之处在于,他们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而这样所谓的指控,广泛地存在于拜登政府要与中国展开“战略竞争”的一面中。
表面上看,拜登政府执政三年以来,试图营造美国经济因对华强硬而“受益”的印象,但深入去看拜登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否达成,就可以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比如,拜登政府所推行的经济政策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要振兴美国的制造业。
按照拜登政府的说法,打压中国企业,能让美国的那些老工业区,从中国手中“抢回”工作岗位。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果分地区具体看美国制造业恢复的情况,在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威斯康星州等老工业区,今年2月工厂就业人数仍比五年前减少了39000人。
这些现象,其实应该给美国政府更多的警示。
这个机制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拜登政府应该好好想想。
谭主注意到,双边经济关系、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是此前中美经济工作组提到的高频词。
这两个词中有一个重合的领域,中美双方一直在交流——推动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
上一次耶伦访华时,中美双方就提到了这一问题,当时,耶伦表示,中美气候融资合作至关重要。回国后,耶伦又表示,要推动美国加强同中国在气候变化上的合作。
而这一次访华前,外媒报道称,气候变化问题依旧是耶伦要谈的重点议题之一。
实际上,拜登政府上台后,就将气候问题视为外交事务的优先事项,强调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与之对应,美国财政部也很快制定了为期4年的部门战略规划,将应对气候挑战确立为五大财政战略目标之一。
但美国政府的表态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应对气候变化和中美绿色产业合作息息相关。拿新能源汽车来说,2021年8月,美国政府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要占到汽车销售总量的50%。两年后,2023年,这个数字仅为7.6%——距离目标相差甚远。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看看美国是怎么“完成”目标的。
《通胀削减法案》是美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推出的法案,它被称为“美国气候政策的转折点”,是美国政府目前为止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取的最大规模行动。
而这个法案,有诸多条款在明确针对中国。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条款中规定,从中国进口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获得法案中减税免税的政策优惠。将中国排挤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想法,昭然若揭。
但问题是,在新能源领域中断和中国的合作,真的符合美国人的利益吗?
不久前,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了美国2024年的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目标,在公布目标时,美国能源信息署还特别提到,要实现今年的目标,难度极大。
之所以不好完成,是因为美国居高不下的制造成本。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2023年,美国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比中国高30%。尽管美国采取了诸如《通胀削减法案》这种具有明显排他性的举措,但这并不能改变局面——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测算,到2028年,这一差异可能扩大到100%。
另一组数据同样能说明问题:
2023年,中国风电机组装机成本创历史新低,较2022年下降45%,仅为美国同等成本的五分之一。
美国官员宣称,政府采取这些举措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降低美国消费者的能源成本”。但现实情况是,美国政府为了达成政治目的,忽视了美国消费者的利益,这些行为,也在进一步延缓美国达成气候目标的进度。
一个更长远的问题是,随着美国新能源行业不断发展,美国将在电网系统等基础设施领域面临重大挑战。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美国有些电网基础设施已服役50年或更久,很多电网基础设施亟需替换。而为数不多能满足美国替换需求的国家,是中国。
无论是从现实需要还是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加强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都是美国应该做的。
气候问题,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国家共同面对的危机,而美国为了提升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所谓领导力,就想打压中国的新能源行业,这对全球应对气候危机,是一种伤害,这也是在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
而这,也是本届美国政府在处理很多问题上的缩影。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2024年,全球经济的增速预计为2.9%,而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投资对于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需要中美在绿色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无论是从美国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角度,中美合作,都理所应当。
来源:玉渊谭天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台湾9月制造业景气信号值微升 灯号持续低迷
- 廖昌永亮相萨翁林纳歌剧节 中国艺术歌曲打动欧洲观众
- 双载体13价肺炎疫苗“出海” 康泰生物与埃及合作商签署授权代理等
- 网数中心正式挂牌
- 国产大型邮轮+1 中国邮轮开启批量化建造
-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全面加入申根区
- 尼中社会关系学院院长雷格米:对两国高质量合作充满信心和期待
- 分析料香港零售业最快明年恢复至疫前水平
- 专家:警惕脑卒中呈年轻化
- “远谷海”轮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 该港迎来第400艘次40万吨级散货船
- 古代版“披荆斩棘的哥哥”,原来是……
- “中国美食地标城市”福建福鼎举办啤酒美食节
- 芬兰税务局宣布将裁减200个工作岗位
- 一个社区的“文化逆袭”
- 打造开放高地 江西赣州国际陆港“融湾”再加速
- 《流浪地球2》周边样品被指偷换材质 生产方:将改回原材质
- 中国最大芒果生产基地广西百色芒果开采上市
- 石家庄至日本东京国际客运航线开通
- 甘肃探索中医药“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
- 黑悟空遭“第八十二难”,谁来“降妖除魔”
- 热门推荐
-
- 天津市两会观察:提高0到3岁婴幼儿社会照护水平,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
- 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哪个升高更危险
- 央企赋能 智能制造为千年古城寿县注入新动能
- 如何培养“农村电商人”?
- 菲律宾中部发生迎面撞车事故致2死2伤
- “未来之桥”中拉青年友谊茶会在北京举行
- 广西高速公路突破1万公里 出省出海出边大通道达41条
-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均衡
- 上半年广州新登记市场主体26.85万户 同比增长超20%
- 科技赋能,构筑国产奶粉核心竞争力
- 世界三大琥珀产区逾500件琥珀珍品亮相河北
- 穗交通部门:高速公路面临压力 或现车流“倒灌”
- 儿童舞台剧《国家的孩子》启动内蒙古巡演 计划演出20场
- “美美与共道中华:中国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主题对话会在北京召开
- 英国首相苏纳克希望与拜登建立“密切而坦诚的关系”
- 重庆将建虚拟电厂助力度夏期间安全可靠用电
- 俄罗斯“Z世代”媒体人:创作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 审丑视频成流量密码,我们该如何向美而行
- 广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穗举办
- 台风“摩羯”致越南多地发生次生灾害 遇难和失踪者逾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