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研究新方向:如何才能“老得有质量”
那拉
人类一直有“长生不老”的梦想。但随着对生命科学的认知越多,人们对于衰老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人们发现,因为生活条件变好,人的普遍寿命都有所提高,但与衰老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氏症、癌症、糖尿病等的发病率也在增加。如果能活得更久,却疾病缠身,你又愿意忍受这种种折磨多少年呢?
所以如何才能“老得有质量”更受人关注了。
最近,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有消息称,研究人员已发现两个重要基因,可以调控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延缓衰老相关行为功能的退化。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通过敲除两个基因,让老年生活更有质量。
关于衰老,人们一直在刷新认识
既然讨论衰老,我们就应该了解,随着岁月流逝,我们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十世纪30年代末期,科学家发现,限制饮食可以延长小鼠和大鼠的寿命,这说明衰老是一个“可塑的过程”;1957年,George C. Williams提出了拮抗基因多效性的衰老进化理论,认为进化会选择对生命早期发育和生长繁殖有利的基因突变,然而这些突变在生命晚期会加速衰老;随着新实验方法的出现,人们又对于衰老现象从个体到细胞和分子层面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61年,Dr. Hayflick发现,细胞老化现象即细胞分裂是有极限的,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之后就会进入老化时期。接着人们提出了一个“衰老的端粒假说”——体细胞每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会随之变短一点,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界限的时候,细胞便停止分裂进入老化阶段。
二十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科学家还提出过一种“自由基假说”。即DNA损伤累积以及细胞或组织磨损假说为代表的损伤/错误累积理论,强调环境对分子或者细胞的侵蚀导致损伤的累积,进而引起衰老,认为人的身体“就像机器用久了会坏一样”。
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衰老研究进入“基因时代”。1983年,科学家Klass在模式动物线虫中鉴定出第一个长寿突变体,发现一个叫age-1的基因突变,令线虫的寿命延长了40%-60%。1993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Cynthia Kenyon教授又发现单个基因daf-2发生突变,可以使线虫寿命增加一倍。她因此提出了“寿命受基因控制”的理论。
接下来近三十年里,科学家陆续还发现了上百个“长寿基因”。人们对于寿命的调控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发现长寿与健康其实可由不同的身体机制调控。
新发现两个基因,可以调控衰老机制
延长寿命已不再是抗衰老的唯一目标,健康衰老机理便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因此,寻找有效途径来延缓衰老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和认知功能退化,便成为抗衰老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蔡时青研究员所在团队发现,一些长寿基因虽然能延长寿命,但并不一定能延缓动物行为功能的退化,而提高神经递质可改善老年动物行为能力,最终,他们发现了两个全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
2月2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妨碍健康衰老》为题,在国际著名学术论文期刊《自然》上在线发表。
他们以“神经递质系统在衰老中的变化”为衰老作标记时,发现有一条新的“胶质细胞-神经元信号通路”在调控衰老速度。研究报告中,他们首次阐述了这一自然变异会影响衰老相关行为功能退化的机制。接着,他们又用线虫和小鼠这两种动物进行相关实验,并结合人类大脑基因表达数据库进行筛选、分析,发现了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从而阐明了有关认知功能衰老的调控机制。
研究人员之所以选用线虫,是因为线虫体型微小(身长仅1毫米),易于培养,遗传背景清楚且便于遗传操作。其生命周期短,3.5天就可以发育成熟产生后代,整个生命周期大约就是21天。但即使是线虫,检测其衰老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也不简单,需要通过繁复的实验进行检测。
他们又通过基因结构与人类更为接近的小鼠来做实验。小鼠繁殖周期长,生命周期长达三年。通过构建指定基因被敲除的小鼠实验模型,他们发现,降低小鼠Baz2b功能可以让小鼠在衰老过程中保持更加“苗条”的身材,且能保持更好的认知能力。
他们发现,衰老过程中,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将导致生命体行为功能退化。而改善神经递质功能,就可能提高老年生命体的行为能力,比如多巴胺信号随衰老下降,提高多巴胺神经递质功能,就可提高老年人认知功能。
他们采用多种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要实现老年个体行为功能的改善,需要激活线粒体的活力,而这两个全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正好可以作用于此。
以阿尔兹海默氏症为例。新发现的这两个抗衰老靶标基因在衰老的大脑中出现表达增加,这可能正是导致阿尔兹海默氏症线粒体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
这一研究给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带来了新希望。而减少这些病症,无疑就能让我们“老得有质量”。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文化中国行丨文昌灰塑:刀堆手绘描出万紫千红
- 突发!俄阿尔泰边疆区一轻型飞机坠毁 飞行员死亡
- 加方诬称中方与网络水军攻击有关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驳斥
- “烟火气”兼具“文化味” “文化年货”丰富群众节日生活
- 超强台风“苏拉” 逼近 粤闽沿海将掀狂风巨浪
- 中国商务部回应日本向WTO提交书面文件:应反躬自省
- 匈牙利经济部长:强烈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 “链氪”探链丨一分钟拆解汽车链 看看造一辆车到底有多复杂?
- 装在口袋里的AI心理治疗师【数字陪伴 缓解焦虑】
- 北京石景山做好山水文化融合文章 打造“六张文化名片”
- 北京打造“演艺之都” 去年营业性演出达4.9万场
- 中国研发团队研制新一代激光陀螺驱动模组
- 中秋国庆双节前三天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4.26亿元
- 旅芬大熊猫“华豹”“金宝宝”将于今年年内提前接返回国
- 六部门:到2029年我国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
- 一线调研|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浙江交上这份答卷
- 9月北京城市交通压力突出 交通部门提升通学出行服务
- 陕西汉中:非遗保护体系基本健全 力促古老非遗焕发新生
- 下半年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延续稳中有进总体态势
- 足迹遍布全球1754个城市 春节出境游预订量创近4年峰值
- 热门推荐
-
- 频遭吐槽的景区“票中票”该管管了
- 重庆警方侦破一起制售盗版中小学教科书案 涉案金额3300余万元
- 美容化妆品防伪技术全新升级 一品一码全程可追溯
- 湖南首次发现海洋性鸟类红喉潜鸟
- 走私淫秽漫画在网上倒卖 两男子分别获刑
- 出道二十年,刀郎为何还能硬控华语乐坛?
- 将嘎授勋:来自蒙古族搏克文化中的前辈传承
- 江西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可达35~36℃
- 美共和党总统竞选人黑利申请特勤局人身保护
- “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评论员观察)
- 海内外学者聚焦浙江义乌:促全球商圈共建“一带一路”
- 2024中国航空科普大会在渝举行 翟志刚寄语青少年探索太空
- 第六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开幕 “黑科技”亮相吸睛
- 古巴南部海域发生5.9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美媒:2名乌克兰飞行员前往美国接受战斗机飞行训练
- 特朗普两起案件将迎新进展 美媒:他面临难以平衡的挑战
- 台风黄色预警发布:“银杏”即将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
- 现代汽车全球实力再进阶 北京现代借势向好
- 中国大部陆续升温 多地入春较常年偏早20天以上
- 拓中澳贸易商机 2023澳中博览会将于9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