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香椿会中毒、致癌?食药专家教你正确打开方式
浙江在线杭州4月14日讯(记者 吴佳蔚)苏轼曾云:“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春天吃香椿,在许多“老杭州”心中,就是一种“赶时髦”。
伴随着这股舌尖潮流,今年,这款春季限定版美食的一季度市场价一路飞涨,甚至超越每斤百元的象拔蚌,比肩波士顿龙虾。直到近日,进入销售尾声的香椿才渐渐放低了姿态,每斤价格在25元至40元左右,钟爱它的市民有了大快朵颐的机会。与此同时“网红”已久的香椿最近也招来“致癌”质疑,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记者在上城区劳动路农贸市场了解到,接近出产尾声,一度价比龙虾的香椿价格大幅回落。 记者 吴佳蔚 摄
“网红”香椿限季限量供不应求
上班族尝鲜玩起网购拼单
4月14日下午16时左右,记者来到位于上城区的劳动路农贸市场。此时,市场已迎来晚市,记者逛了一圈,仅一家摊位还有香椿卖。
记者接过一把掂量了下,手腕粗细的一小捆,约三两重。凑到鼻前闻,香气很足,还有些近似马兰头的涩味。
“最后几把了,卖到下周就不进货了。”摊主周大姐将仅剩的两小把香椿芽上秤打包,“这两天价格便宜了,25块钱一斤,想买得趁早。”
周大姐告诉记者,杭城农贸市场里的本地香椿主要来自富阳和余杭山区,3月初就开始大量上市,持续销售到4月末。今年由于市场需求大,最贵时能买100多元,“大伙儿都说赶上进口龙虾的价格了。”
记者发现,市场里的香椿都是按“把”卖,六七块钱一把,一把3两左右,足够做个菜。对此,周大姐说,就算是价格顶峰时期,在她的摊位一天至少也能卖出20多斤,相当于60多把,“经常是临近中午就被抢完了,供不应求。”
而在仙林苑农贸市场,摊主赵师傅已经打电话向供应商订好了两周的香椿。“眼下本地出产的香椿已经订不到了,只能从外地进。”赵师傅说,杭州人一直有“应季尝鲜”的习惯,加上香椿鲜有批量种植,他每年都会提前与农户预定好货源,赶一波“香椿热”。之所以贵,很大原因是香椿作为树上的美食,都是要从树枝上剪下来的。
当然,挑选香椿也是有讲究的,赵师傅说,香椿要挑紫色叶片的,比较嫩,绿色叶片的香椿已经有些老了,口感不会太好。
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不少菜农也把生鲜买卖做到了线上。记者通过手机搜索某外卖平台发现,上面所标的香椿价格略高于农贸市场,每斤在60元到80元不等。
这样的价格,对于精打细算的“马大嫂”们,或许会摇头放弃,但对于工作忙碌、偶尔下厨的年轻上班族来说,尚能接受。“网上买主要图个方便,还能和朋友、同事拼单,这样坐在家里就能尝到鲜,也挺好的。”市民胡小姐说,香椿上市时,她和同事还通过某网购平台以“产地直邮”的形式订购了好几斤,分摊下来比农贸市场更划算。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不少上班族选择通过网购买香椿。 记者 吴佳蔚 摄
被网传“香椿致癌”吓住了?
食药专家教你正确打开方式
当红之际,一条“流言”砸得香椿措手不及:一些健康公众号发文称,吃香椿会致癌,因为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不少网友看后大呼:“该如何拯救你?我的香椿炒蛋!”
在杭州,香椿最经典的吃法就是炒鸡蛋。先把香椿焯水,这是为了去除大部分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待水的颜色变碧绿后捞起,挤干水分切碎成小段,撒上一小撮盐,和鸡蛋拌在一起。等油锅热了,“嗤啦”一声倒进去,这种只有春天才吃得到的味道值得期待。
据研究,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它身上那股独有的味道,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解春困。
那么,香椿是否真的致癌呢?记者咨询浙江省食安办获悉,香椿确含一定量亚硝酸盐物质,但“含有”并不等于“致癌”。
省食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也就是说,香椿中含有硝酸盐、亚硝酸盐很正常,其他像芹菜、油麦菜、菠菜等大家常吃的蔬菜中同样含有,并不需要大惊小怪。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亚硝酸盐每日允许摄入量是0.13毫克/每千克(公斤)体重,而香椿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其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大约在1.475—2.778微克/克之间。
“比如一个体重60公斤左右的成年人,想吃香椿吃到亚硝酸盐中毒,一次至少需要吃1.6千克左右的香椿,生活中不太现实。”该负责人表示,由此可知,“吃香椿容易导致亚硝酸盐超标、导致中毒、致癌”的说法纯属谣言,并不可轻信。
不过,食药专家建议,过敏体质者或者健康人群在身体抵抗力差、身体不适的时候,应少吃或不吃香椿,避免引起过敏症状。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货物贸易创历史同期新高 增长动能量稳质升
- 广西推进实施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
- 30名优秀选手角逐第十四届广西大学生科普演讲比赛决赛
- “中国边疆地区人民生活”图片展在东京开幕
- 中国证监会优化融券相关制度 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 湖南博物院藏扇面展开展 扇里扇外意韵悠长
- 电力人“浙”一年:于无声处守岁岁平安
- 中国代表在第二届气候变化与核能作用国际大会阐述中国立场主张
- 2025年春运首日火车票今起开售 购票有新变化
- 坦桑尼亚前总理洛瓦萨去世
- 统筹保障用地 广西一季度核销重大项目用地指标488公顷
- 治疗新冠有没有“特效药”?如何科学使用抗病毒药物?
- 小天鹅在湖北竹山“休整”觅食
-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澳门互免签证协定生效
- 加强涉未成年人文创产品监管
- (新春走基层)浙南山区的春运护航者:坚守十三载 用温情点亮归途
- 2025年1月1日起中国调整部分商品关税税率税目
- 赢者通吃败者退场 春节档为何冰火两重天?
- 嗑瓜子历史悠久:明神宗爱吃椒盐味
- 亲历者还原十年前中国大运河申遗细节:“决胜多哈”惊心动魄,那一刻全场沸腾
- 热门推荐
-
- 一起诈骗案背后的“主犯”疑云
- 浙江启动“博物馆里过大年” 春节将推出120多场展览
- 重庆合川:以“统战+”模式 探索基层统战组织建设新路径
- 青藏铁路西格段最大中间站改造完成投入使用
- 到2025年北京石景山人形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力争突破10亿元
- 黄河宁夏段进入2024—2025年度凌汛期
- 中国内地2024年暑期档票房破100亿元 喜剧片表现出色
- “注水”证书搅浑家政市场,育儿嫂寻求“足金”培训
- 报告:2022年亚太区酒店投资总额将超107亿美元
- 中新健康|厦门攻关心血管健康领域技术难题
- 中国南方航空投资24亿元建设深圳新基地
- 点水成“金”生态富民 浙江安吉交易水生态产品1.46亿元
- 和评理 | 推动“大金砖合作”行稳致远 开启“全球南方”联合自强新纪元
- 杭州“枫桥式检察e站”促案件再审 维护当事人公平正义
- 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首届CCF大学校长论坛
- 中国将取消对出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信息等申报要求
-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投资并购市场平稳回升
- 青海省3家企业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端午假期火车票今日开售 “进淄赶烤”或再现
- 雇老人干农活被质疑 要尊重老年人“再就业”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