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远渡重洋拍摄非洲面孔
他远渡重洋拍摄非洲面孔
深度游非洲5国带回2T影像素材 感慨中国为非洲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亚的斯亚贝巴的老城区Piazza
几天前,李东完成了他的第一次非洲之行回到广州。
自从十年前弃商玩摄影以来,这个化工专业出身的理工男开始崭露头角,展出摄影作品《宝汉人家》等,备受外界关注。
因为在中国见到很多非洲人群体,李东很想知道他们原来的生存状况,于是,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穿越西非和东非五国。经过非洲五国的走访,他发现中国为非洲当地基建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而中国产品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拓展海外市场。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逸男
这次非洲之行,李东的随身衣物和证件、药品只备了一个小行李箱,另外两箱全是特意准备的摄影、录音、摄像设备。他办理了《国际预防接种证书》,带上许多防蚊喷剂和药膏,并将行程安排在五个非洲国家的首都,并选择条件较好的民宿居住。两个月下来,他并没有碰到疟疾或其他疾病,还笑着说自己有些防蚊过度了,“(蚊子)都是飞直线,很好消灭”。只是初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时,李东没戴帽子走了一天,结果头顶晒得肿红,“吓坏了,手指头按下去是半厘米深的坑。皮肤绷得光亮油黄的,像北京烤鸭,两天后才消”。
理工男的跨界之行
李东说话慢条斯理,此前,他是一名经商的好手。在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李东于1992年来到广州石化设计院工作;2003年后,他做起了高端家具供应商并担任总经理;2008年,李东忽然放弃主业,开始人文和纪实摄影的尝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2014年,展出广州题材的作品后,他开始参加各种讲座,谈论的话题越来越广,并不断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我对广州的认识一直在积淀和酝酿,就像葡萄的发酵过程”。选择去非洲,是因为李东在摄影过程中遇到很多来到中国的非洲人,这激起了他的兴趣,他想了解那些留在老家非洲人的生活。
可当他真正来到非洲后,很快就碰到很多不适应。首先是水电供应不足,即使在内罗毕,他也很难享受到冲凉的感觉;而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他也经常遭遇停电停水;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的基础建设并不太好。“公共设施和社会设施比较弱,条件好的家庭自备发电机、高水塔。很多人对中国的生活非常向往。”李东说。
但这些困难丝毫不减他想深入了解非洲的愿望。每到一个地方,他常常要来回逛上十公里。刚开始,他不敢入夜后在外溜达,但后来发现,“很多当地人都很客气和热情”。
观察完城市后,他就扛着设备找人拍摄,靠着翻译器和不熟练的英语,穿梭于当地酒吧、公益机构、学校和华人企业等。
和当地人沟通,李东颇有心得。在内罗毕,他特意购买了当地的民族服装,而在炎热的拉各斯,他也入乡随俗地剃了光头,“只要展现出尊重和友善的姿态,当地人都比较愿意交流”。就这样,他融入到形形色色的朋友圈中,不仅有贫民窟艺术家、中产阶层的绅士或女士培训班,还有中国的企业家和华侨慈善机构等。他还有幸赶上了拉各斯的华人春晚,欣赏孔子学院非洲学生表演的武打、唱歌等节目,也习惯了“时刻要和苍蝇去抢的”牛肉汤,吃着蘸酱油和辣椒的牛油果。
两个月下来,他累得够呛,尽管很多地标区域他都没时间去,但丰富的采访资料给他全新的体验和思考。
中国援助改善当地人生活
游历非洲五国,李东感叹中国的援助大大改善了当地非洲人的生活。在埃塞俄比亚,他看到干净的贫民窟和拥有垃圾桶的人行道,中国承建的轻轨每日人来人往,在当地备受欢迎。而中国投资的东方工业园区则解决了大量当地劳工的生存问题。那些自备水箱和发电机的小区在他看来,“就像十年前广州的经济开发区,每家工厂自备消防水池和柴油发电机一样”。
在气候条件最好的内罗毕,李东则感受到了开放、法治的国际化都市身影,“每个人都在行色匆匆地奔忙,想方设法地改善生活,连贫民窟也在自行解决问题。”他看到内罗毕老街市中心的车站旁,在正午直射的阳光下,一个黑人小哥像人工复读机般口头播报着广告。李东认为,这正是非洲崛起的动力。
华人企业在非洲发展同样生机勃勃,“中国文化对非洲来说是时尚、先进的”。
对李东来说,创作只是水到渠成的事。采访20多人后,他带回了2T的影像资料,“我真正从个人角度认识了非洲。”李东告诉记者,4月中旬,他将整理出非虚构的文字和部分纪录片。
进“山洞”闭关创作
李东对非洲一直非常关注,并为非洲之行做了很久的准备。他把自己“闭关”的地方称为“山洞”,这其实是位于清远的一座独栋别墅。只是家里空荡荡的,偌大的客厅中,简单放着几样家具,铺上非洲主题的桌布,用花瓶插上两支花。
唯一像样的地方是李东的书桌和工作室。三年来,他每年有一半的时间一个人待在这座别墅中,阅读关于非洲的书籍、学习写小说和剧本创作,做笔记、学制片。他常常搬一个小桌放在阳台上,边看书边做笔记,写写画画,直到越写越顺畅。隔一段时间,他又换到大客厅的书桌办公,寻找新思路。
每天早上四点是李东灵感最旺盛的时候。他会熬点粥、煮上几顿饺子,现在家事几乎都由妻子在打理,埋头苦苦创作的李东觉得很亏欠,“没心思和兴趣做其他的事情,可我一直用家里的钱却没有产出,心理上很愧疚”。
对话:
中国产品在非洲市场机会巨大
广州日报:你这次非洲之行的主题是什么?
李东:是关于蜕变和出路。我希望从非洲人的切入点来反映社会和国家的变化,虽然很难但也很有意义;我关心每个人的出路问题,比如我自己的出路,还有非洲人来中国再回到非洲后的出路等。
广州日报:为什么要从摄影转型做剧本、小说这些你个人并不擅长的东西?
李东:单是拍摄一条街所涵盖的内容和影响力比较单薄,单纯用照片呈现比较局限。纪录片和非虚构小说的信息量会更广,故事通过电影艺术的提炼会更加有深度。现在我的剧本大纲已经写到第六版了。
广州日报:目前中国商品在非洲的市场大吗?
李东:其实非洲市场会给中国产品很多机会,但海外市场的真正竞争力还没有打开。比如拉各斯的高档连锁超市,目前我还没发现有中国品牌。在雅温得商品交易会的展销大楼,我也没有发现参展的中国厂家。目前发展较好的像传音、华为等手机行业,还有日用品、二手电器等,比如二手相机很畅销。非洲的摩托车市场很大,但当地没有真正的一手车。只要质量过硬,中国的二手车在那里也会很有市场。
广州日报:接下来的纪录片整理会采取什么思路?
李东:我会做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面向企业家,介绍非洲的风土人情和投资状况,哪些地区和行业的发展机会比较好。我希望鼓动一些热血青年或企业家,去投资建企业,推出适用于非洲的产品。第二个版本是针对学者的。目前我们的学术界有一些误导,总是发表符合西方潮流和风尚的文章。但是西方关注的和我们关注的是错位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记者调查线上自习室App乱象:越来越像社交软件
- 珠江委完成流域四省(自治区)2023年度水资源管理监查
- 元宵节的十个小知识:汤圆、元宵有啥不同?
- “中华文明史诗百咏”100方篆刻亮相 呈现史诗般文化长卷
- 蔡志忠出新书:漫画如何传达传统文化?
- 过一个有文化味儿的国庆假期
- 新疆巴克图口岸过货量创新高 外贸势头旺
- 泽连斯基签署2024年乌克兰国家预算法案 军事开支占比高
- 香江观澜:国产大飞机访港:好风凭借力 振翅翱云空
- 春节的十个小知识:春节为啥又叫新正、元日?
- 东南亚榴莲燕窝咖啡北上受捧 客商竞逐中国市场
- “中华水塔”青海:“十四五”以来治理水土流失1523平方公里
- 沿着边境看中国 美丽新疆展风华|边境小镇居民有了稳稳的幸福
- 多地多部门采取措施防范溺水事故 强化人防、物防、技防举措
- 第三期“2024能源中国—青年菁英记者计划”开营
- 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生成
- 湖南:税惠红利加大民营企业前行“马力”
- 《中国商贸物流发展报告(2022年)》发布:物流运行保持恢复态势
- 俄方回应朝鲜向俄派兵:系韩国当局炒作
- 四部门和天津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热门推荐
-
- 我们会迎来怎样的2024春节档?
- 2023中国—东盟应急管理论坛举办 提升区域安全生产水平
- C财经│【链博展讯】中外企业齐聚链博会 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齐亮相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正定!
- 香港7月份认可机构存款总额上升0.6%
- 德银CEO:中国有望实现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目标
- 兴业银行启动2024年“敬老月”活动 并为首批“安愉人生”养老金融服务中心授牌
- 记者追问美国“双标”问题 国际奥委会重申反兴奋剂决心
- 持续强降雨致安徽81.1万人受灾 关闭景区259个
- 中国要求加强汛期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救灾
- 西渝高铁城口任河特大桥百米高墩桩基全部浇筑完成
- 快讯!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米歇尔·巴尼耶为新总理
- 珍爱网调查报告:八成单身男女通过“投喂美食”来表达好感
- 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选举第三轮投票开始
- 日媒:日美战机在日本海上空联合训练
- 进博会|开放·合作·共享
- “组合拳”促科创积极性 上海加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业发展
- 俄罗斯计划在3月将原油日产量削减50万桶
- 探访呼和浩特青年夜校:年轻人夜晚组团“充电”
- 以《一路幸福》公交,记录首都百年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