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魅力迎来机遇:中国何以打动海外游客
入境游稳步增长 谋创新提升品牌
中国何以打动海外游客(中国旅游创品牌⑨)
在山东台儿庄古城景区,来自俄罗斯的凯特(左)、玛瑞雅(右)两位外国游客身着中国传统的戏曲服装,吸引了众多游客观看。
高启民摄(人民图片)
受签证便利化、旅游产品多元化、旅游综合配套优化完善、旅游服务品质持续升级等多重因素的积极拉动,中国入境游市场连续几年实现平稳持续增长。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日益受到海外游客的青睐。
大国魅力 迎来机遇
新年伊始,上海先后迎来了“环球奥德赛”号、“玛丽女王2号”等满载外国游客的邮轮,这些入境游客除了参观外滩、新天地、田子坊、豫园、朱家角等经典景点外,还欣赏了舞龙舞狮、戏曲、面人、糖画、剪纸、空心字、草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还有一些外国游客到访上海市民家中,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感受最原汁原味的上海特色。
上海去年共接待入境游客890万人次,同比增长2.37%。上海一直加快提升入境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规模与品质,吸引更多入境游客来探索“上海故事”和“中国故事”。
上海入境游的发展只是中国入境游的一个缩影。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入境游市场稳步进入缓慢回升通道。去年入境游人数达1.4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其中,外国游客3054万人次,增长4.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629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6%。缅甸、越南、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是主要客源国。
中国既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建设成就;既有美丽的自然资源,又有繁荣发展的活力。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中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国形象已初步确立,这进一步激发了海外游客认知“现代中国”和“崛起中国”的原生动力,有效统领着新时期的入境游发展。这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入境游发展所面临的全新战略机遇。
提升品质 打响品牌
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向记者表示:“中国发展需要旅游贡献力量。庞大的旅游市场应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主渠道,入境游市场应成为国家间人文交流机制的主渠道。文化的自信既来自本国人民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也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尊重、爱好和了解。”
“入境游的市场开发和战略制定,需要重视文化体验优化,重视口碑营销以及口碑营销的整体设计。年轻人是时代的未来,应通过塑造品牌,提供便利,优化产品,吸引更多海外的年轻人来华旅游,这是中国入境旅游品牌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厉新建说。
谈到入境游的品牌建设,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李创新博士建议,“入境游应实现中国特色文化资源与全球客源市场主流消费群体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出更多优秀的工艺美术、演艺、娱乐、节庆、展览等中华传统文化产品,开发高质量的动漫、网络音乐、数字艺术等新型文化产品,扩大中高端旅游产品的文化供给。同时,应丰富入境游产品的类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重点打造长城、大运河、长征三个主题的国家文化公园。有序引导和推动冰雪旅游、温泉旅游、邮轮游艇旅游、自驾车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等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建设”。
目前,国际间的旅游竞争已从单纯依靠市场推广、争夺境外客源逐步扩展到目的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的配套完善。特别是在全域旅游时代,国际游客对跨境出行便利化、目的地发展与管理、公共服务配套等总体接待环境给予了更高关注。李创新表示,中国入境游在签证便利性、环境可持续性、旅游安全与保障、游客服务配套设施、旅游商业环境、国际开放度等方面尚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创新引领 海外营销
中国入境游的海外营销很多时候只是宣传著名景点的自然风光,缺乏“吃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的深度体验,尤其难以吸引海外的年轻游客。厉新建向记者建议:“中国入境游的国际营销要有国际营销的范儿,而不是在国外做中国营销。要直面挑战,走专业化道路,才能获得有效的营销成果。要基于大数据进行品牌塑造的再设计,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构建有自身的模式,在入境游营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
近年,苏州、成都等旅游热点城市纷纷创新海外营销,提升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入境游持续增长。成都旅游与全球范围有影响力的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围绕熊猫主题、美食主题等举办短视频挑战赛等特色活动,实施精准营销。苏州实施高频度、本土化、专业化的营销,利用知名的国际社交平台,将苏州独特的文化魅力直接传递给海外受众,持续策划苏州旅游的主题和活动,实现了线上、线下加体验的合力推广。
李创新说,未来要持续提升以“欢乐春节”和“美丽中国”为代表的文化和旅游推广品牌活动的影响力,进一步发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旅游办事处窗口的作用,以广受海外客源市场群体好评的“中国文化周”等活动形式开展海外营销创新。
综合当前的市场表现与未来市场信心,李创新分析说,今年中国入境游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并从“一带一路”倡议、文旅融合中获取更多的发展新动能,进一步优化结构与提升品质。
赵 珊
赵 珊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翰海2024秋拍预展近1500件艺术珍品
- 2025义乌时尚饰品工厂展启动邀约 展会面积30000平方米
- 从房价大跌到GDP增速第一,鹤岗经历了什么?
- 《中国探月》回顾不凡路(文艺创作谈)
- 广东核酸混检最高限价每人份由8元降为6元
- 收录143处红色旧址、遗址和纪念设施 《黄浦·红色起点》在沪首发
- (八闽千姿)福州百年侨厝 中西合璧焕新生
- 香港管弦乐团内地七城巡演于北京收官
- 2024特朗普拜登再对决?美国民调:大多数人没兴趣
- 美研究人员:“毒列车”事发地化学物质浓度升高 部分被发现致癌
- 青海海东:4名“驴友”被困山中 消防连夜搜救
- 暑运里的火车车钩“诊断师”:在体力活里干技术活
- 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寻根桑梓地,共叙血脉情
- 商务部:全力保障灾区生活必需品供应
- 青海玛多官方:有网民假借地震非法募集资金及物资
- 全国多地用人单位到吉林选才 用人需求有新变化
- “老味道”焕发新活力 太原“文化地标”月饼受热捧
- 金融咨询公司高管警告:美国经济衰退迫在眉睫 美股将面临严重后果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全部对外公开
- 花钱就能冲热搜 “网络水军”是如何操纵热搜的?
- 热门推荐
-
- 广西将建设面向东盟特色药用植物种质库
- 抖音生活服务:春节假期日均消费同比增长153%,返乡过年带火小城经济
- 5月中国CPI同比涨幅回升至0.2%
- 日本发生7.1级强震 日本气象厅呼吁民众紧急撤离海岸
- 新疆呼图壁第四届冰雪风情节开幕 激活冰雪经济新动能
- 在柬中国建设者屈建刚:勇做开拓者
- 德国初创企业增长快
- 【国际漫评】收放自如
- 端午假期 “2小时高铁圈”短途游受欢迎
- 装包子的袋子要收1.8元打包费
- 戴香囊、吃粽子 端午习俗中有哪些要注意的点你知道吗?
- “一带一路”乐队亮相福建泉州唱响“中国梦”
- (第七届进博会)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区总裁:在进博会汇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 补偿金过低,违约金过高,如此竞业限制公平吗?
- 又喊口号?中情局长称对华“脱钩”愚蠢,却又声称美国应“去风险”
- 小龙虾抢“鲜”上市却遭冷遇?
- 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沪举行
- 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公使:勿将“去风险”变成“去机遇”和“去合作”
- 14.16亿立方米、400多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交出惠民生“成绩单”
- 国家统计局: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