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面膜“换个马甲”身价至少翻5倍
“蹭热度”冒充医美面膜
普通面膜“换个马甲”身价至少翻5倍
“比普通面膜安全、效果好!痘痘、痘印、敏感肌都能用”……时下,医美面膜广告势头强劲。原本医疗机构用于皮肤治疗的医美面膜,因主打医用、安全,备受美容达人青睐。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普通面膜打着医美面膜的旗号在朋友圈、微信群、QQ群、电商等平台销售。一片普通面膜成本价仅三四元,层层包装打上医美标签后,价格至少翻涨5倍。
■新华社
普通面膜
浑水摸鱼“蹭热度”
做完微整容手术,陈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名为“寡肽舒缓修护蚕丝冰膜”的医美面膜。不料,使用后皮肤瘙痒、红斑遍布,“找医疗机构鉴定其实就是普通面膜,真是害人不浅。”陈女士说。
医美面膜属于医疗器械,注册为“械字号”;而普通面膜属于化妆品,注册为“妆字号”。陈女士购买的这款面膜是注册为“妆字号”的普通面膜,但其广告称可在做完医美项目后用来镇静、修复皮肤。一些美容诊所向客户大力推荐,称“褪红、消炎效果很好”。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医美面膜被称为医用敷料,针对皮肤治疗和美容手术术后的修复,成分多是透明质酸、活性胶原等,主要在医疗机构销售。
“‘械字号’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生产,更严格、更规范。”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莫秀梅说,医美面膜成分比较单一,针对性更强,防腐剂等添加少,经过无菌生产后安全性较强,可直接用于皮肤伤口。
医美面膜逐渐走红,一些普通面膜也来“蹭热度”。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大量普通面膜以医美名义售卖。例如,一款名为“伊肤泉舒缓修复保湿面膜”的产品,在宣传中写着医美字样,声称可用于微针、水光等医美手术的术后修复。但记者查询发现,这款产品只是普通面膜。
在朋友圈里,还有一些号称进口的医美面膜,产品说明上找不到任何备案信息。
莫秀梅说,普通面膜冒充医美面膜存在不少隐患。化妆品面膜有香精、添加剂等成分,如果是美容术后或者有伤口的皮肤使用存在危险。
记者暗访:
一片三五元面膜贴医美标签售价15元以上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化妆品生产厂家瞄准这一市场,把普通面膜贴上医美标签,通过微商、直播、美容诊所等渠道销售,价格翻了几倍。
在国内规模最大的化妆品展示交易中心广州美博城,记者随机走访了多家化妆品生产加工厂。这些厂家都表示,可以代工生产医美面膜。一片面膜的订单价3元至5元不等,销售价15元以上。有商家称“卖得很好”“太便宜了消费者不会信”。
广州楚美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水涟肌透明质酸多肽修护面膜”,显示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为“粤妆”。工作人员称,此款面膜没有添加防腐剂、香精,在破皮情况下使用也不会感染、不会滋生细菌,跟“械字号”的面膜差不多,“生产了两三年,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这里大部分医美面膜都不是‘械字号’。‘械字号’面膜和‘妆字号’面膜配方差不多,就是证件不一样。”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说,他们的面膜可以用于痘痘肌、晒伤、祛斑后的人群,一些美容诊所长期进货。但记者在该公司生产的“修复面膜”上看到,产品成分表上有一项居然标注着“肌肤”。
一些宣称代工医美面膜的厂家介绍,微商群体是他们的主要客户。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展示了一款名为“医美·玛蒂莎”的“妆字号”面膜,包装说明称适合“激光镭射及微针疗程损伤肌肤”。工作人员说,他们的客户群大部分是网络主播,一些主播每周进货上千盒。一盒面膜进货价格不到30元,销售价格达上百元。
电商平台应加强审核对微商等加强监管
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的广告宣传中不得有“化妆品名称、制法、效用或者性能有虚假夸大”“宣传医疗作用”的内容。一些电商平台对化妆品广告宣传也有相关规定。
但事实上,一些卖家明目张胆地公开违规销售,并没有引起电商平台的重视。广东省医学会医事法学分会主任宋儒亮认为,电商平台应加强审核与监管,否则,一旦发生消费纠纷,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对电商平台,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等售卖,由于私密性强、规模小,监管相对更难。”宋儒亮说。
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从事经营活动,依法需要取得相关行政许可的,应当依法取得行政许可。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微商、代购、主播等经营者都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拥有营业执照,否则会面临处罚。宋儒亮表示,社交平台应该加强把关,对微商经营者进行资质审核与监管,并与监管部门数据共享,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监控。
宋儒亮认为,对于超过审批许可范围的经营宣传、打着医美旗号误导消费者和虚假宣传的情况,监管部门应该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打击和处罚。
“虽然安全性较强,但医美面膜也不是人人都适用。医美面膜更多针对皮肤创伤、皮肤修复,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些使用正规‘械字号’医美面膜后过敏的情况也不少见。”莫秀梅建议,消费者应该避免盲目跟风,谨慎选择,尽量通过医院、药店等正规平台购买。
(全文共2105字)
暗访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全面投产
- 专家学者齐聚孔子故里 共探文化“两创”实践路径
- 探访折叠屏手机市场:需求快速攀升 多款产品无现货
- 政产学研对话“东数西算” 聚焦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建设
- 拉萨纳木错文旅融合体验游活动:美丽天湖 用心呵护
- 安徽合肥警方去年侦破涉网案件3100余起
- 辽宁以电子证照为支撑提升特种设备智慧化监管能力
- 浙江海岛观察:一方星辰大海何以“近观”?
- 专家贵州兴义共话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
- 聚焦拓展“检察+” 陕西检察力量助建公益保护新模式
- 汇丰行政总裁:中国拥有将新技术发展为世界领先产业的远见
- 长时储能需求显现 锂电池龙头纷纷加码布局
- 暴雨频频登场 浙江启动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
- 对守法市场主体“无事不扰” 上海持续优化人社监管措施
- 枪支暴力,美国社会解不开的死结
- 武汉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五大领域显成效
- 会员制仓储式超市开市客南京首店将开门迎客
- 北京东城聚焦老城保护复兴 重塑独一无二壮美空间秩序
- 南亚东南亚名茶飘香南博会 各国冀携手开拓世界茶叶市场
- 6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0.7% 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 热门推荐
-
- 【光明时评】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
- 蔡昉:从民生着眼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
- 夜间出游如何更安全(链接)
- 烟台蓬莱“八仙调解”巧解矛盾 法官指导赋强调解
- 2023年广西·凭祥中越边关旅游节开幕
- 想要发挥佳 考生喝水注意四点
- 四川省红十字心理救援队为西藏震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咨询
- “碰瓷”中国大蒜,一些美国政客太“装蒜”
- 月圆,梦圆,心愿能圆! “圆梦行动”圆梦进行时
- 中澳学者、艺术家及心理学家共同探讨艺术疗愈理论与实践
- 谁在借“夜骑潮”做“黑生意”?
- “重要人畜共患病监测预警与一体化防控”项目在青海乌兰落地
- 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揭牌 加强渝新、渝港金融法治合作
- 广州铁路:受地震影响的杭深高铁、甬广高铁已恢复运行
- 云南镇雄县“1·22”山体滑坡已致20人遇难 24人失联
- 民政部:清明节假期第二天各地祭扫活动平稳有序
- 清华大学举行“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70周年纪念大会
- 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回到巴西
- 老人小孩孕产妇这样用药
- 拜登下令,美军打击叙利亚境内两处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