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407名高手重庆比赛煮小面
全球1407名高手重庆比赛煮小面
▲炒臊子好阵仗
▲保罗熟练地用筷子挑面
▲花式拉面
▲外国选手打作料先放盐、花椒等。
▼小面,永远是重庆人的最爱。
舌尖上的重庆!昨日,2018中国技能大赛——第七届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面条专项赛决赛暨“巴渝工匠”杯全国首届重庆小面职业技能大赛在沙坪坝区举行,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大厨过招比武,一秀小面技艺。
秀技艺
很有仪式感
此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和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共1407名选手报名参赛,比赛分面条专项赛决赛和重庆小面职业技能大赛。其中,面条专项赛决赛设手工擀制面条和制作一道特色面条两个项目;重庆小面技能大赛竞赛项目分为炼制红油辣子、制作小面、制作炸酱面和展示自选臊子。选手需在60分钟内完成规定内容的全部制作。
上午9时40分,比赛正式开始。来自加拿大的保罗望着操作台,点点头,开动了。保罗来渝开了四年的餐厅,平时最擅长做西餐。不过,闲暇之余,他也走访了20多家重庆小面馆,渐渐喜欢上重庆小面,此次参赛,他打算做一碗杂酱面。
只见保罗不紧不慢,一边点火烧水,一边切面,将面条摆放齐整。等待水开的同时,从酱油到醋、芝麻油、辣椒面······他小心翼翼地抖放作料。“重庆小面狠辣,脆,有一点甜,比较有特色。”保罗说,相比颇有名气的意大利面条,他更爱重庆小面。
赛场的另一端,制作小面的战场格外优雅和充满仪式感。来自法国的大厨弗雷德精心挑着每一根面条。打作料时,放辣椒有点“狠”,连一旁的裁判也咽了一下口水。“重庆版意大利面配辣椒。”弗雷德笑着说,他是一名厨师,很擅长法国菜。不过,为了做好重庆小面,半年前他还特地去拜师学习。
多样性
面条也有西域风
作为职业竞技竞赛,此次大赛无论从视觉、味蕾,还是规模,都为观众奉上了一场饕餮盛宴。
来自全国各地的面条高手,一展绝技、大拼技艺。他们在和面、揉面、扯面之间尽显匠人风范,从原材料的制作到调料的组合;从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到开拓创新,无不体现出厨师深厚的面艺功底。
高手切磋,精彩纷呈。重庆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展台还呈现出西域风情。从面条到配菜,甚至到餐盘摆件雕塑,都由面食制作而成。46号选手带来的豆豆面,七八个精美小汤碗里,均匀盛好面条,面条表面像黄豆一样的配料格外吸引眼球。“这并不是黄豆,而是和小汤圆一样软软的,由面粉制作而成。”选手介绍,从面条到汤料,都是她独门秘创,这样的豆豆面,在吐鲁番地区很流行。
来自新疆的参赛选手马飞,做的是一道“椒麻鸡皮带面”。“新疆的面条柔和、有韧性,水开后,下水煮三五分钟就可捞起来。”马飞从事餐饮20多年,只见他一根一根拉面,然后一截一截扯断,放进沸水里。不一会儿,再将面条从锅里捞出,在凉水里冷却,然后放入碗里、加椒麻鸡。
马飞说,虽说是煮一碗面条,但配料椒麻鸡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面条,而椒麻鸡的制作更是复杂。“这碗面条好不好吃,就看椒麻鸡的口感了。”
绝活儿
传承焕发新生
比赛现场,除了可领略选手的面条绝活外,还可在非遗技艺展上一睹非遗传承技艺。
记者看到,6名非遗传承人用一口直径3米、高1.75米的大锅现场展示炒料技艺。此外,还有独轮车头顶刀削面、高跷呼啦圈剪刀面、长寿一根面、兰州拉面等独门绝技,技艺之精湛,令在场观众赞叹不已。
在小面博览会区域,50家企业现场将最正宗、最传统的重庆小面制作过程也展示了出来,并供到场观众免费品尝。劲道细腻的面条、辣而不燥的红油辣子、酱香浓郁的臊子,看到的是手上功夫,留下的是余香满口。
重庆晚报记者 周小平 文 毕克勤 图
小面走出重庆
不仅只是麻辣鲜香
小面是重庆的特色名片,重庆素有“小面之乡”之称。据了解,目前重庆小面门店已达6.4万家,从业人员40万人,年产值近150亿元;全国门店接近20万家,从业人员100万人,年产值超过400亿元。
赛事主办方负责人表示,通过举办此次技能竞赛,可选拔出大批小面行业的领军英才和技术能手,引领并带动更多人学习、提升小面制作技艺,推动行业发展。同时,此次竞赛也是促进巴渝文化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的一个重要方式。
“重庆小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仅只是麻辣鲜香,还需要在味道、汤料、甚至原材料上进行创新,才有生命力。”裁判员张钊说。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清明祭扫兴起“数字风” 专家业者吁注意法律边界
- 中新健康丨厦门科技助残 让罕见病患不再孤单
- 天津市智能计算与生成式通用智能创新联合体揭牌
- 湖南连续4年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 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超170项
- 秘鲁外交部长宣布辞职
- 今日芒种:仲夏至,农事忙
- 移动互联网十年 年轻人大厂围城
- 全国青少年舞者来渝集训 拼搏“顶尖舞者”资格
- 韩媒:韩宪法专家称尹锡悦实施戒严存在违宪之嫌
- 2023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启动
- 中国船舶MARIC研发绿色节能低碳船亮相上海海事展
- 【经济观察】“狂飙”的量贩零食如何走得更远?
- 北京文博系统提高应急实战能力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展消防演练
- “兴渝杯”国际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在重庆收官
- 专家谈政府数字化改革,如何精准高效、趋利避害?
- 意向投资额超千亿元!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京举办
- 第76届“黄金时段艾美奖”揭晓
- 驻韩美军一架F-16战机在韩坠毁
- 俄国防部:俄军一架图-22M3远程战略轰炸机坠毁
- 澳大利亚悉尼西部一房屋起火 致3名儿童死亡
- 热门推荐
-
- 江苏省公共机构碳普惠管理信息平台试点启用
- 小物件“讲述”亚运故事(西湖走笔)
- 挖掘设计巧思 中轴线创意大赛聚焦历史老建筑活化利用
-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中国仍是欧洲企业的重要市场
- 鸡西向全国推介中俄合作产业前景 6个项目签约额达47.45亿元
- 2022年十大流行语发布,你最熟悉的是哪个?
- 俯瞰新疆兵团机械破雪保墒壮观景象
- 前三季度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718元 同比增长5.3%
- 国际罕见病日:这种严重“重男轻女”的罕见病 你了解多少?
- 韩国在韩日争议岛屿附近开展海洋调查?日方抗议 韩国:不接受
- 台湾“大米哥”耕耘赣鄱沃野 冀推动当地稻作产业提质增效
- “中国厨具之都”如何转型?智能化探索厨房未来式
- 泰国前驻华大使:泰中合作将聚焦科技与青年交流
- 科技考古赋能中华文明探源 揭示山西文化特质
- 杭州技师学院A320大飞机教具正式启用 价值1500万元
- 韩国总统警卫处处长朴钟俊递交辞呈
- 存量房贷利息要降?多家银行客服回应
- 在柬中国建设者屈建刚:勇做开拓者
- 江苏扬州非遗大师精品展开展 152件珍品集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