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柬中国建设者屈建刚:勇做开拓者
中新社金边2月5日电 题:在柬中国建设者屈建刚:勇做开拓者
作者 欧阳开宇 余湘珺
黝黑的皮肤颜色、硬朗的面部线条、结实的上臂肌肉……屈建刚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干练刚劲,人如其名。
这是他16年来在柬埔寨各个项目工地上日晒雨淋留下的印记,从西哈努克港市的KOH PUOS大桥、华电码头、集装箱堆场到诗梳风市北线铁路;从国公省斯登沃代水电站到磅清扬省阿江水利灌溉开发工程,柬埔寨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作为一名中国建设者在海外奋斗的身影。
2007年,屈建刚受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委派来柬埔寨执行KOH PUOS大桥项目。一行6名中方员工,都是第一次出国常驻,合用2台笔记本电脑,从祖国的大西北来到了陌生的东南亚。
“主跨200米的连续梁结构大桥,对于一个在此之前没见过大海的我来说的确是个挑战”,说起在柬埔寨做的第一个项目KOH PUOS大桥,西安人屈建刚对此印象深刻。那时的柬埔寨发展程度远远不如现在,全国几乎没有几条修好的路。屈建刚清楚地记得,当时项目部只有一台交通车辆。因此,他每次去金边市办公都会选择把车留在项目上,自己先坐大巴车到城郊,然后再乘摩托车进城,行驶在红土颗粒飞扬的路上,没有哪一次到达时不是灰头土脸的。
刚进入柬埔寨市场,什么都是从零开始,组织调配资源的难度非常大。那时候柬埔寨境内买不到合适的钢筋、水泥,只能从国外(如泰国、越南)进口,因此必须做好物资采购的计划工作——“买早了,要多花钱租仓库存放;买晚了,会耽误施工进度”。
第一个项目完工后,一方面积累了经验,能够更好地结合柬埔寨旱季、雨季把握施工进度;另一方面,屈建刚也渐渐有了信心,开始参与更多项目的开拓,以便在不同项目间灵活调配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项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如今,已是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公司党委书记的屈建刚故事背后,也是深耕于柬埔寨多年的中国电建在此地长期发展的见证。
最近,屈建刚正忙于柬埔寨国家重点工程菩萨水电站项目的启动工作以及4号公路升级改造项目的履约攻坚。其中菩萨水电站是中、韩、日三国企业在柬埔寨市场开展合作的典型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柬埔寨每年提供3.69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同时项目具备发电、防洪、生态、旅游等多重功能,对柬埔寨经济和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连接首都金边与重要港口城市西港的4号公路已使用多年,原有的两车道已无法满足现在的通行需求。由世界银行出资,中国电建承建的4号公路升级维护项目于2021年动工,项目完工后将大大提高4号国道的运载能力和安全系数。
屈建刚介绍,这条路上运得最多的就是集装箱,集装箱货物包括出口欧美国家的衣物、进口的建筑材料等。小集装箱货柜6米长,大的长达12米,一个货柜20多吨重,加上车流量大、雨季强降雨多,路面被压得坑坑洼洼,损坏非常严重。为此,他们选择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专门与业主沟通,使用更多排水管涵来解决常年困扰这条道路的雨季淹水问题。
修桥筑路是一项民生工程。“既然要修路,就要修好路,修得让当地民众满意”,屈建刚说,每次听到当地老百姓夸赞中国企业修的路好、中国人能干时,他的心里都会燃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这也激励他一直坚持以项目规定的标准打造高质量工程。
疫情期间,屈建刚陪一线同事坚守境外开展一系列工作。今年春节在柬埔寨过,去年在泰国项目部过,尽最大可能把休假的机会留给了长期坚守一线的员工。
“有‘一带一路’倡议引领、有电建集团和水电十五局国际优先的支持,有众多优秀国际从业者的无私奉献”,屈建刚说,“今后我们团队将继续深耕于此,在印尼、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不惧风雨、奋力前行,一起用实际行动为共建‘一带一路’写下生动的注脚。”(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国各界:提高光伏产品关税危害重重 合作共赢才是人心所向
- 《中国消费经济运行报告》丛书发布 矩阵式展现中国消费研究新成果
- 奏响乡村振兴“科技曲”
- “铁三角”回归 《南海归墟》架构中式海洋奇观美学
- 兰州榆中“浪街”:集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游 唤乡愁体验恬静田园游
- 国家能源局: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1.9亿千瓦
- 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 西班牙暴雨天气造成死亡人数升至3人
- 南昌铁路增开多趟“春游列车” 助力游客赏花踏青
- “演唱会+”让“城市流量”曲终人不散
- 中央气象台10月30日06时继续发布大风黄色预警
- 受审画面曝光!“俄副防长伊万诺夫不认罪”
- 李白的书法《上阳台帖》,藏着哪些历史故事?
- 民航局:预计今年暑运每日有近195万旅客通过航空出行
- 广西德保县燕峒乡:聚“椒”产业发展 “辣”动民众增收
- “懒人快递”也可以两全其美
- 新疆博斯腾湖亮相推介会 向全国发出旅游邀请
- 长图解读:博采众长,“一带一路”绘就文明互鉴新图景
- 以色列进攻加沙最大医院 敦促哈马斯投降
- 科普|大规模临床结果登上NEJM,他汀不耐受患者的福音来了
- 热门推荐
-
- 七部门:养老服务费预收的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 美国前副总统彭斯提交文书参加总统竞选
- 让“草根美食”吃得更放心
- 我国已累计培养1100多万名研究生
- 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举行“茶和天下”·雅集福茶品鉴专场活动
- 外媒:以色列向加沙移交80多具巴勒斯坦人遗体
- 5元以下饮料为啥越来越少?糖、瓶子等原料都在涨价
- 调查指32.2%台湾中学生曾遭“微歧视”
- 美股收高:道指涨0.53%,航空股普涨
- 商务部回应美涉电信公司移除中国产品法案
- 湖北今年首批大闸蟹抢“鲜”出口
- 玉树少年的北京生日:走进课本里的“远方”
- 更多合作还是对抗 欧盟站在对华关系关键十字路口
- 不到50公里:俄核潜艇直逼美国海岸
- 【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科技范儿,种出“智慧田”!
- 外媒:特朗普宣布将对墨西哥与加拿大商品征收25%关税
- 以军称装甲车和地面部队已做好进入加沙地带的准备
- 抖音反诈提醒:所谓“抖音客服”让你转账,千万别信
- 低龄接种宫颈癌疫苗效果更佳
- 世界话消博丨发展中国家参展商积极参与消博会 期待与中国大市场同频共振、互利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