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让“城市流量”曲终人不散
成都演艺市场持续火爆,1~9月举办各类营业性音乐演出4100余场,吸引观众超440万人次
“演唱会+”让“城市流量”曲终人不散
阅读提示
作为“行走的GDP”,业界常常用“1:4.8”形容演唱会经济对城市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消费增长的强大带动力,即门票花费1元,即可带来同期周边消费4.8元。以演唱会为契机,通过大型演唱会来拉动当地的消费,正成为不少城市的主动行为。在成都,“演唱会+”如何激活城市发展“一池春水”?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荧光棒挥舞、万人大合唱,追忆炽热青春、纵享集体狂欢……当前,演唱会经济在成都持续火爆,来自该市文旅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1~9月期间,成都已举办各类营业性音乐演出4100余场,吸引观众超440万人次,带动综合消费53亿元。
一场演唱会,客从八方来
“既能感受偶像演唱的震撼现场,还能打卡火锅美食,看大熊猫,体验非常棒!”来自辽宁的孙倩(化名)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和朋友一起到成都看演唱会了,在她看来,看演唱会已成为其选择奔赴一座城市、了解一座城市的重要理由。
为了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跟着演唱会去旅行”的跨城观演成为新潮流,演唱会+秋游、演唱会+Citywalk更是成了新的流行休闲方式。
去年,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在成都连开9场,成为该市演出史上的罕见现象。有相关方面为到场的12.1万名观众进行画像,发现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大幅提升,其中省外观众约33.9%的占比,约4.1万人,大批跨城观演的中青年消费群体的热情不仅“点燃”了城市活力,也成为巨大的消费潜力客群。
“城市要有影响力、代表性,同时机场、高铁等交通便利且能辐射周边区域和城市,同时对体育馆的要求也会比较高。”接受记者采访时,成都展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姮坌刚刚乘飞机落地其他城市,与艺人经纪公司沟通下月即将在成都举办的演唱会事宜,近两年,基于上述关键因素的考量,许多艺人将成都作为辐射西南片区的优选城市,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她的工作节奏也明显加快。
“一场演唱会,客从八方来,今年落地的演唱会很多都是去年就开始做排期、定档、报批、上架和销售宣传。”赖姮坌认为,成都文旅拥有双重魅力,对于年轻消费群体来说具有吸引力,按照当前的趋势,今年的演唱会无论是观演人数、场次都可能再次创下新高,“一场演唱会不再只是歌迷和偶像的双向奔赴,也是演出产业和地方经济的高度协同融合,成都在这一方面展现出较强优势。”
做好加法,挖掘产业链潜力
“2023年是成都演出市场的‘重启’之年,经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赛事筹备,各类可用于举行大型演唱会的体育场馆焕然一新,为演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成都市文广电旅局音乐影视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运会主要场馆中的东安湖体育公园和凤凰山体育公园不仅符合万人演唱会审批人数要求,同时也因为设施设备条件良好而获得观众喜爱。不仅如此,该市还拥有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公园等剧场、音乐厅108个。
业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31个城市举办了演唱会,其中演出场次在50场及以上的城市共有6个,成都以50场的数量与深圳齐名。事实上,成都很早就开始布局推动城市音乐演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该市持续加强“三城三都”建设,文创、旅游、体育、美食、音乐、会展6大产业已成为成都新兴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今年以来,该市在全面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推动演出产业蓬勃发展,印发《成都市大型营业性演出联合监督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实行门票“强实名制”。同时,通过优化配套服务、优化审批流程等改革创新举措,为主办方减少活动申报过程中的时间和运营成本,吸引更多文旅资源进入成都。
“这无论对于主办方,还是承办方,都是非常重大的政策利好。”赖姮坌介绍,就在今年7月,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成都开出了首单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许可决定,将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审批工作时限压缩至8个工作日,“演唱会作为粉丝经济和文旅经济的重要载体,既聚人气,也聚财气,政府只有做好加法,才能真正挖掘出产业的发展潜力”。
“流量”变“留量”
记者发现,在演唱会经济热潮中,城市之间愈发加码吸引大型演唱会落地。从政策支持到服务保障,从市场推广到文旅联动,各大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演唱会经济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和国庆假期全国演出市场呈现上升态势,国庆七天假期期间,全国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达到125场,票房收入8.6亿元,观众人数127.1万人次,均比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演出经济对城市产业发展的‘杠杆效应’越发明显,各个城市都在积极争取这波红利,但最终会回归到完善和提升城市综合实力这一实际问题上来。”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蔡尚伟认为,市场不会一直高歌猛进,最终还是会回归常态和理性,这也进一步要求城市在软硬件、服务能力、治理能力上,都要跟得上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发展趋势,“只有文艺IP和城市形象相得益彰,才能让演唱会经济带来的‘城市流量’曲终人不散”。
市场变化莫测,观众需求愈发多元,如何留住演唱会经济带来的“人气”,成为留给城市的难题。自2023年至今,位于成都金牛区的凤凰山体育公园,因赛演产生的总票房已达14亿元,进一步拉动的消费规模大约是98亿元。
为抢抓演艺经济高速发展机遇,促进赛事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市正在加快推动《成都市关于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出台,拟在集聚高水平主体及人才、打造特色演艺IP、支持“演艺+”等多方面出台政策,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奖励,金牛区、龙泉驿相关属地部门也在加快根据区域内赛演资源凛赋出台配套政策。
“我们也希望通过正向的政策引导,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演唱会落地成都,让一时的‘流量’变为可持续的‘留量’,真正推动文化旅游更好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成都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工人日报 记者 李娜 通讯员 潘文苑)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欧盟中国商会设立金融工作组 研讨人民币国际化等议题
- 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专家学者齐聚孔子故里 共探儒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沉浸式旅游风靡山东 游客“入戏”游玩赏景
- “谁家有宠,借我遛遛”:中国大学生“共享式”遛宠悄然兴起
- 山西第二批8家省级重点专业镇授牌
- 金与正谴责韩国再向朝鲜散发反朝宣传单
- 专家学者在深圳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金融创新发展新路径
- 中新健康|玩游戏“晕3D”何解?专家支招
- 山西万荣:外加剂产业从“一根棍棍一口锅”奔向百亿产值
- 黑龙江省最大玉米生物发酵产业基地将落户肇东
- 端午节假期将至,公安部发出道路交通安全预警
- 俄“雅库特”号核动力破冰船进行海试
- 柳州市文旅局长喊话北京市民:欢迎大家坐着动车来嗦粉!
- 纽约林肯中心上演“唐诗的回响”视听盛宴
- 2024广东时装周展现“非遗”焕新魅力
- 台风“摩羯”持续增强 海南提升预警级别
- 康弘药业:一家本土药企的“弯道超车”之路
- 外媒:中国高科技核能发展领跑全球
- 热门推荐
-
- 以赛促学、以赛促建 陕西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 (改革进行时)从国有资本“三个集中”看中国国企改革新方位
- 滴滴租车全国300城上线 接入多家合作伙伴超万家车行
- 北京571家养老机构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对接机制
- “北溪”事件迷雾重重,泽连斯基最新发声回应
- 从越南跑到俄罗斯,外贸人今年春节前怎么“抢订单”?
- 证监会召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座谈会
- 大规模设备更新激活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汕汕高铁汕头站一期工程封顶
- 贵州:建成40个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项目 村医待遇每月提高200元
- 全国台联第二十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江苏分营开营
- 2023级京港澳台新生交流营闭营仪式在北京举行
- 上半年海关查扣嫌疑侵犯知产货物5070万件
- 长江海事局:长江干线春运预计客货两旺
- “江南客厅——长三角传统工艺生活美学设计展”首展在沪揭幕
- 沙特开通吉达—北京新航线 助力沙特到2030年每年游客总数达1亿人次
- 新疆阿勒泰赴穗开推介会:以文学力量推动文旅繁荣
- 古特雷斯发表声明谴责莫斯科音乐厅遭恐怖袭击
- 上半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6.2万亿元
-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重要进展:中国压力最高深水开发井完成钻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