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禽四两” 营养一定高过“走兽半斤”?
“飞禽四两” 营养一定高过“走兽半斤”?
专家:平衡膳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民以食为天。关于食物营养,百姓们普遍认为,“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民间也有谚语,“宁尝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有人由此推断出,动物腿越少,所含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越高,无腿的鱼类营养价值最高。事实真的如此吗?记者采访了营养学专家。
蛋白质差距不大
“从营养成分来分析,这些肉类蛋白质含量差距并不是很大。”滨湖医院营养科李远碧医师解释说。
“四条腿的”是形容猪、牛、羊等家畜,由于肉色红,百姓通常称之为“红肉”;“两条腿的”指鸡、鸭、鹅等禽类,肉色较浅,大家习惯性称之为“白肉”。100克肉品中,“红肉”、“白肉”、鱼肉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克、19克、17克左右,相差无几。
在脂肪含量上,猪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略高,会造成心血管负担,产生三高风险。但猪牛羊肉等“红肉”也有它的优势,由于血红素、铁及B族维生素的含量比较高,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适当多摄入。鸡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如果烹调方式得当,抛却鸡脖、鸡屁股等部位,单纯以鸡肉考量的话,营养较为均衡,且价格适中,所以深受百姓喜爱。鱼肉蛋白质含量高的同时,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较高,特别是深海鱼类,富含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EPA、DHA等促进大脑发育的营养元素,从增强体质来看,鱼的确是健康食品。
优先同时要均衡
按照科学饮食原则,单纯从不同肉类所含营养角度来说,“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不无道理,但李远碧医师强调,生活中应饮食平衡,一味地追求营养而偏食不可取。
不同的人群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优先选择、适当多摄取对健康有益的食品,如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应该多食用一些健脑的鱼类,缺铁人群则可以多吃一些猪瘦肉,身体缺钙需要多补充牛肉、猪瘦肉和鱼类等。但是,优先、适量多食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营养均衡。
长期以来,不少人在膳食结构上存在一种误区:蛋白质多吃有利健康。从总体上说,都市人膳食中的优质蛋白已经足够了,但不少人还是热衷补充大豆蛋白等营养品。殊不知,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同时,人们应该走出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误区,可以广泛选择一下其他的肉食,这样对饮食平衡很有好处。
李远碧提醒,科学饮食应结构均衡、营养平衡,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要合理。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每天能量消耗的60%左右,脂肪占25%左右,蛋白质占15%左右。
无需盲目求杂
很多人都知道,食物多样化是平衡膳食的基础,“食物吃得杂一些”这个健康理念确实是有道理的。但是不是意味着“吃得越杂越好”?李远碧说,生活中无需盲目追求“杂”,不能一味考虑食物品种数量而忽略了膳食结构。
研究表明,人类每天需要通过食物摄入40多种营养素来满足身体的需要。而自然界的食物多种多样,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并不完全相同。具体来说,每种食物都含有至少一种营养素,而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种类、含量都不同,除了母乳以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给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所以,我们每天的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只有尽可能多地选择食物的品种,才能得到充足而均衡的营养素,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但是,食物摄入也并非越杂越好。对于有肠胃病和消化不良的人来说,过多地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
粗粮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刺激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还可改善肠道菌群,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缩短粪便中有害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预防肠道肿瘤。此外,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血糖。可减少机体对脂肪的吸收,有利于预防高脂血症,还可增加饱腹感,有利于控制体重。中年人多吃粗粮,补充膳食纤维,可有效预防高血糖、高血脂等“富贵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玉米粉、小米、麦麸、荞麦、绿豆等粗粮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生活中,并被越来越多追求粗细搭配、合理膳食的市民所青睐。但是,粗粮类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像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胃肠功能差的人、缺钙缺铁等微量元素的人、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免疫力低下的人、重体力劳动的人、老年人和小孩等,这些人都不适合过多地食用杂粮类。
日常生活中,米饭可以做成二米饭或者三米饭,大米搭配荞麦、燕麦或者糙米等,也可以在米饭中增加一些杂豆类,红豆、蚕豆或者黑豆等,不仅实现种类多样,而且谷物和豆类中的氨基酸还能很好地实现互补,使蛋白质的利用率达到最大。煮粥也是同样的道理,杂粮粥里可以多放几种全谷类粮食或者豆类。面条、馒头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粗粮控制在主食的三分之一即可,最多不可超过二分之一,尤其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不但要控制好粗粮的量,而且要做到软烂,才不会伤害肠胃。
很多朋友并不明白这些,听周围的人说“食物吃得越杂越好”、“多吃粗粮身体好”,就盲目地跟风照做,实际上是不合理的。李远碧提醒,对于一些疯传的养生概念,大家一定要仔细地分析和鉴别,或者咨询医师和专业人员,不能盲目地采纳和照做,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费秦茹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洪欣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走基层)侨乡长乐游神“火”到海外,缘何受欢迎?
- 补水谨防胃痉挛
- 乌空军:击落六枚俄罗斯导弹
- 重庆为期两个月的电商节实现网络零售额391.6亿元
- 受台湾花莲县海域7.3级地震影响 深圳铁路部分列车停运
- 大熊猫“比力”和“仙女”即将返回中国 日本民众惜别
- 福建艺术节持续火热 “艺术+”带动文旅“热”
- 四川成都:2023年460.45万人缴存住房公积金801.96亿元
- 雨夜里的“排涝人”坚守岗位 减少道路积水对出行影响
- 美国“人鱼姑娘”为第十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拉开大幕
- 美方就黎以局势表态:停火协议没有破裂
- 2023顺天湾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下月1日开幕
- 第七届进博会首票进境展品通关
- 专家学者共话中医药未来:传统医药需传承创新
- 和评理|坚守正确相处之道 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 4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增长28.8%
- 中新健康|专家呼吁SMA“松软儿”尽早接受治疗
- 正畸,年轻人“自我养育”的又一种方式?
- 南湛高速广西段6月通车 广西提升与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
- 生成式AI应用或将大爆发,哪些场景率先受益?
- 热门推荐
-
- 他从普京的心腹,险些成为普京的心腹大患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遇见大运河丨大运河的千年生长史
- 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开发数字水利将能有效应对水灾害
- “青春之城”何以常青 浙江上虞诠释近悦远来
- 用“迷你厨房”炒菜,刺鼻味道扑面而来
- 辽宁招商引资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30.1亿美元
- 中方呼吁以最大紧迫感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 春运期间火车票已累计售出1.32亿张
- 在公益领域“做自己的冠军” “跳水女皇”高敏助力少儿体育教育
- 中国举办新能源汽车技能大赛 紧贴实际需求培育人才
- 武警桂林支队:清明祭英烈 军魂永传承
- 人工智能驱动 全球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推出一款科技论文写作助手
- 北京市民政局:养老卡经26道程序老人元旦前拿卡
- 凉山州喜德县“乡村振兴2.0”:荒地变“车间” 农民“打卡”种地
- “90后”壮族“织郎”玩转非遗 “名锦”焕发时尚光彩
- 朝鲜宣布进行战略巡航导弹发射训练
- 中国电动汽车对围堵说“不” 保护主义“回旋镖”必将伤及美国自身
- 四川:挂牌督办金简仁快速路沱江大桥项目“9·13”较大事故查处
- “不能让核污染水污染大海”(国际视点)
- 救援进行中!消防员已营救甘肃地震被困人员7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