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的禁忌多,这些说法都靠谱吗?
吃螃蟹的禁忌靠谱吗
视觉中国供图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范志红
秋风起,蟹脚痒。现在是吃螃蟹的最好季节。不过,吃螃蟹也是一个有点麻烦的事情。倒不是因为食蟹程序复杂,技术性强,而是因为各种传说,各种禁忌。上网一查,有关螃蟹的禁忌有十几条,还不算口传的。那么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
说法1
螃蟹的营养价值其实没多高,蛋白质也不比牛肉多。
如果按蛋白质含量角度来说,这个说法基本上正确。按鲜重来计算,螃蟹肉的蛋白质含量的确没有鸡胸肉和牛腱子高。不过它水分大,脂肪少,按干重来算,蛋白质含量是不逊色于甚至胜过牛肉的。
不过,一只螃蟹没有多少肉,想用螃蟹肉补充蛋白质,恐怕从时间效益和金钱效益上都不合算。人们花高价吃螃蟹,为的是口味的满足和精神的享受,就不要把它贬低为普通的蛋白质来源了。
说法2
螃蟹不适合痛风和高尿酸的人吃。
这个说法基本正确。水产品尿酸含量本来较高,蟹黄之类更要小心。不至于一口都不能吃,但是肯定不能贪吃。
说法3
螃蟹不适合孕妇吃。
这个说法不一定对。
所谓“寒凉”并不是孕妇不能吃的理由。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是孕妇自己是否此前对螃蟹消化不良,吃了容易产生不适;二是螃蟹是否状态良好,烹调适当。螃蟹这类食物如果烹调不足,容易带有致病菌,体弱孕妇是要格外小心的。两方面问题都没有的话,吃一只解解馋并无不可。
说法4
螃蟹不适合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吃。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
日常蛋白质消化不良、胃酸不足、容易腹泻、容易胀气的人,以及正处于过敏状态的人,吃螃蟹是要小心的,避免吃出不适。有胃炎、肠炎、消化道溃疡、肝胆疾病等问题的人都应当小心,不可贪吃。
说法5
吃螃蟹不能喝啤酒,也不能喝茶,而适合配黄酒或白酒。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要看是什么人。
如果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什么酒都应当避免,白酒也不例外。同时,甜饮料促进内源性尿酸增加,所以配饮料也不妥。
如果是消化吸收功能差,配绿茶需要小心,因为茶多酚有降低消化酶活性的作用。如果身体很好,消化很好,那么配茶或酒,只要不过多,都不会造成麻烦。
黄酒去腥味,更适合配螃蟹这种河鲜类的食物,但也不能过多。比如黄酒50克左右(酒精15克以内)已经足以佐餐,又没有超过膳食指南中的酒精限量。
姜和醋既能去腥,又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也有一定抑制微生物的作用,所以自古以来都要用它们来配螃蟹。
说法6
螃蟹不能和维生素C一起吃。
这个说法早已辟谣。多年来流传“虾不能和维生素C一起吃”,因为“会产生砒霜而中毒”。螃蟹和其他水产品都被纳入了这条禁忌的“扩展版”,一两百毫克的维生素C不会通过“还原作用”产生大量有毒的三价砷。如果吃上千毫克的维生素C,倒是有点危险,因为过多的维生素C本身就可能引起敏感者拉肚子。所以,当天服用过复合营养素药片,并不影响再吃个螃蟹。
说法7
螃蟹不能和水果一起吃。
对部分人而言有道理,但不是所有人的禁忌。在网上查了一下,螃蟹的“不宜搭配”一共有35条,其中包括了多种水果、蔬菜和坚果。
其中的道理大同小异,所以这里一起解释:这些说法适用于消化能力差、怕冷、容易腹泻的人。对体质强壮、消化能力强的人则不适用。
部分水果含有较多的单宁和其他多酚类物质,会降低消化酶活性;有机酸和单宁等物质还具有缓冲作用,能使胃酸的作用下降,削弱其活化蛋白酶的作用,削弱其杀菌能力。
说法8
不能吃醉螃蟹、生螃蟹、不新鲜的螃蟹。
这个说法正确。水产品体内有大量微生物存在,而且污染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等细菌的比例很高(去查一下国内相关文献就知道了),甚至带有多种寄生虫。必须经过有效的加热杀菌处理才能保证安全。
仅仅加点酒泡泡无法起到充分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的作用,贪图口味鲜嫩而加热不足也非常危险。
不新鲜的螃蟹、死螃蟹更是细菌大量繁殖,非常不安全,坚决不要吃。
说法9
螃蟹必须现烹现吃,不能吃隔夜的。
这个说法基本正确,但不绝对。螃蟹富含蛋白质,秋季环境温度还比较高,即便烹调后也极易增殖细菌。不建议提前烹调之后放几小时再吃,最好是趁热吃掉。
不过,如果一餐没有吃完,也不必扔掉,但必须及时冷藏,并保证彻底加热杀菌再吃。
提醒
螃蟹虽好,也得适量,不要一次吃七八只甚至十几只。
另外,吃了螃蟹,这一餐其他高蛋白食物,包括鱼、肉、虾、贝、蛋等,就可以相应减量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秋国庆假期福建口岸出入境客流量同比增长近7倍
- 3954标箱!这个班列5次刷新单月发运量历史纪录
- 郑州警方通报“天价寻狗启事”:消息系杜撰
- 广东发展猴耳环林下经济 助力林农致富乡村振兴
- “血腥周末”再现 美国2024年已发生343起大规模枪击案
- 云南大理火车站站房原址重建全面开工
- “亮眼”“火热”,“挖掘机指数”喜人 折射中国经济活跃性与韧性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在沪落幕
- 武夷山文旅市场“热”力十足
- 绥芬河举行经贸合作对接会 签订边境云仓等35项合作
- 非法移民和难民问题让欧盟左右为难(环球热点)
- 地球最热年的“COP”,COP28将把地球带向何方?
- 北约要制定长期援乌计划,匈牙利外长:现在正确做法是尽快结束战争
- 智能车“黑科技”汇聚中国智能车大会
- 因洪水导致的北京房山失联村全部复联
- 上海博物馆东馆11月将全面建成开放
- “非洲淘宝”正当红 跨境电商如何持续为中非经贸赋能?
- 防患于未“燃” 中消协这个提醒 事关你我安全
- 游客为景区“洗脸”值得推广
-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发课程包 开启台生“偶”遇之旅
- 热门推荐
-
- 多国专家将赴渝话“减抗” 会议成果将带上联合国大会
- 匈牙利总理突访基辅 系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首次
- 为什么说河北的这座城市,凝缩了“天下”的模样?|旅游促三交之①
- 从青铜器“宅兹中国”铭文,看“中国”的最早出处
- 加拿大副总理兼财长弗里兰宣布辞职
- 专家解读:症状差异更多取决于病人个体反应 各人群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 毕业求职,这些要点你必须知道!
- 8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同比增长4%
- 2023年国开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 李雪琴爱康AI未来之夜嗨聊健康趣事,网友:狠狠共鸣了
- 这座六百年的村庄里藏着中国建筑的奇观
- 巴西:《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葡语版发布
- 新西兰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受灾地区仍有8人失联
- 2024年故宫博物院年票于12月1日至12月31日发售
- 第四届福建省街头文化艺术颁奖仪式暨展演活动福州举行
- 辽宁沈阳:第九届浑河岸交响音乐节唱响城市振兴乐章
- 社会形态的变化逐渐让人情不再“进退两难”
- 外媒:电击95岁老人的澳大利亚警察,被判过失杀人罪
- 塔里木油田超深层油气年产突破2000万吨
- 广西儒艮保护区首次发现白斑军舰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