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气候伪善”当休矣
在本应聚焦“团结、行动、落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一些美西方政客再次散播有关中国碳排放谣言,妄图将更多减排份额强加给发展中国家。这些虚假信息和者寥寥,倒是一些美西方国家“谈钱色变”的名场面备受关注,其应对气候变化的伪善本质一览无余。
全球气候变暖是温室气体累积排放的结果,美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主要责任方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历次评估报告均明确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量消费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造成的。在1850年至2019年人类活动累积排放的二氧化碳中,超过58%是1990年以前排放的,其中北美和欧洲地区累计排放量最高,分别占全球23%和16%。
中国在2022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已比2005年下降超51%,而一些谣言制造国家却还因一己私利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来回反复。美国政府一面言之凿凿地将气候变化称为“关乎存亡的威胁”,并宣布成立气候保护团队,一面不断打破石油产量的最高纪录;欧盟要求对“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征收所谓碳关税,自身碳排放量仍高达世界平均水平1.4倍,特别是在2021年还大幅反弹9.5%。美西方一些政客苦心杜撰的“中国排放”谣言,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高级主任达尼埃莱·维奥莱蒂称为对气候治理没有任何帮助的“噪音”。与此同时,在本届大会筹集气候基金时,阿联酋作为主办国带头提供1亿美元,而一贯喜欢唱高调的美国却只答应出资1750万美元。这一数额与其全球最大经济体、累积碳排放第一大国所应承担的责任相比实在少得可怜,与会多国代表感叹“令人失望”“令人震惊”“令人尴尬”。
美西方国家一些政客并不是不明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和发展大势,实在是难以割舍过去200多年肆无忌惮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真金白银,还妄图攫取更多全球剩余“碳预算”继续发展自身经济,让发展中国家去承担与之不相称的沉重减排责任,甚至还能实现以保护气候之名限制其发展的狭隘政治私心。
气候变化无国界,如果抱着功利主义思维,总是希望多占便宜、少担责任,任由气候持续恶化,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在气候挑战日益紧迫的当下,已有越来越多的声浪驳斥美西方“气候伪善”面具下的自私行径。有关发达国家应当正视历史,发挥自身资金、技术、能力等优势,真正承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气候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为包括自身在内的人类社会构建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郭 言
郭 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京港青年柔道训练营开营仪式在北京举办
- 文韵承古今 书香润中原——为“文学中的河南”而来
- 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论)
- “白塔妙会”文创市集落幕 助力文化消费新场景建设
- “柱子票”“注水”“退票难” 想踏实看场演出怎么就那么难?
- 倒查20年!内蒙古又有“老虎”落马
- 如何正确“打酱油”?类型无须纠结 更应关注摄入量
- 新疆2024年“家庭服务业”专场招聘活动在吐鲁番市启动
- 澳大利亚参议员:核潜艇合作是澳政府最具灾难性的外交决策之一
- 国际识局:多国股市波动,背后是对美国经济状况恶化的担忧
- 韩国六个在野党发起尹锡悦弹劾动议案
- 《云襄传》主创恳谈会举行 武侠剧如何实现类型创新?
- 百色出台中国首部规范芒果产业发展地方性法规
- 13个省份公布前三季度成绩单 GDP平均增速达6.0%
- HSK中国留学展在越南河内举行
- 江泸北线高速重庆段建成通车
- 西安交通大学举行202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
- 国家能源局公布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典型执法案例(23—25)
- 韩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 大型原创音乐剧《殷红木棉》在穗展演
- 热门推荐
-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以侨为桥 泉州优品“扬帆出海”
- 浙江文化观察:国宝黑陶罐记载了良渚先民啥秘密?
- 系统构建中医脉络学说解决微血管病变国际难题
- 第六届世界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实现“零碳绿发”
- 浙江两会观察:土味农产品如何满足新期待?
- 走进不一样的“创新工场”:人才培养何以更精准
- 粤医院设立多学科门诊治疗神经发育障碍患儿
- 2025第二届南亚国际书展(尼泊尔)在加德满都开幕
- 南非限电状况好转 处于近九个月以来最佳供电水平
- 深圳虚拟电厂产业加速跑 百余企业进入产业链
- 《青春几回合》聚焦90后创业生活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大幅改组内阁
- 长三角铁路2024年端午小长假三天发送旅客逾960万人次
- 今年三季度中国铁路发送旅客11.5亿人次 较2019年同期增长11.6%
- 法国官方发布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行动计划
- 记者化身孔庙导游:带游客穿越时光 感知儒家文化魅力
- 江西: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善作善成
- 破20亿元!银幕内外,何以看点满满?
-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纪念集会在东京举行
- AMRO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中国赴东盟游客增长有助当地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