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安徽郎溪:富硒稻开镰 “稻”不尽丰收喜悦
中新网合肥10月15日电 (储玮玮)眼下,正是水稻成熟的时节,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富硒稻陆续开镰收割。只见田间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微风拂过,稻浪翻涌,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该县梅渚镇桃园村富硒稻基地,稻田间收割机正在繁忙作业。伴随着巨大轰鸣,层层水稻被卷入机器之中,割稻、脱粒、清选、碎秆等流程一气呵成。沉甸甸的稻穗转眼间“变身”为金灿灿的稻谷。种田大户们眉开眼笑,这是他们今年第一次尝试种植富硒稻,就喜获丰收。
“我手里有260多亩地,这次打算拿出55亩地来栽种富硒稻,先种个实验看看。”种田大户芮八斤满怀期待地说道。
产业因“硒”而兴,村民因“硒”而富。富硒米价格高,市场“钱”景可观。
“今年的产量真是没得说,干稻子每亩产量大约在1100斤。照这样的情况,明年我基本上会把手头的田全都栽种富硒稻。这样算下来,一年的收入大概能有30多万。”种田大户陈小伢说。
郎溪县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分布均匀且集中连片,具有规模发展富硒产业的条件。据了解,为引导富硒水稻走规范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之路,今年梅渚镇率先试点富硒水稻种植。
“今年,桃园村拿出1979亩田试点种植富硒稻,现在正值收割时节,亩产达到1100斤,产量和质量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郎溪县梅渚镇桃园村委会副主任徐程辉说,为了更好地推广种植富硒稻,该村从种子、施肥、农药到病虫害防治都进行帮扶,还请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我们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统一收购,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对种植富硒稻的信心倍增。接下来,打算继续扩大富硒稻的种植面积,同时引进更多的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稻米的品质和产量,把富硒稻打造成桃园村的品牌。
近年来,郎溪县依托优质的自然资源,将富硒水稻产业作为产业共富主攻方向之一,拉长“富硒+”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新疆昌吉 探讨中国与中亚农业科技创新合作
- 做年轻的实力派,东风风神以技术与品质领航未来
- 受水害滞留的K1178次列车旅客抵达北京北站
- 首届泛珠三角海事模拟法庭活动在珠海举行
- AI技术成为能源转型好帮手
- 指标化时代,“我要求不高”不过是婚恋中的一句谎言
- 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服贸会“投资中国年”服务业扩大开放推介大会举办
- 私家车跑网约车出事故 保险公司赔不赔?
- 次仁金措一家人:“沐浴教育春风,开启馥郁岁月”
- 2023中国(扬州)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开幕 助力中餐繁荣漂“扬”过海
- 重庆积极推进人才创新创业服务 培育高质量企业
- 北京今明天高温持续天空“颜值”在线 下周或迎来降雨降温
- 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 中国科研团队利用等离子体技术打造新型骨植入材料
- 挪威籍外教数十载支教中国西部深山:与“山里娃”亦师亦友
- 南非和解日宣布2025年将启动全国对话
- 云南德宏:警民联手救助野生豹猫幼崽
- 河北定州:姜香飘溢喜丰收
- 新时代文艺创作深刻体现文化强国战略
- “李时珍故里”湖北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 热门推荐
-
- 11月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24个点
- 海内外知名学者广州共话国际科学协作
- 前7月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13亿元
- “八八战略”,引领实践
- AR入驻传统书画艺术馆 “解锁”亲子研学新模式
- 绿智融合接轨世界 湖南轨道交通跑出“新空间”
- 普京:特别军事行动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 农村学生营养餐岂能成为“唐僧肉”
- 北京昌平十大气象景观揭晓 “气象+文旅”模式赋能经济发展
- 上海一村庄“围村收费”?租户交了房租也得再交费
- 广东茂名启动首届网络短视频创作大赛
- 广西与文莱深化经贸合作 力推经济走廊建设
- 中国驻澳大使肖千:2024年中澳关系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 冰雪活力燃动京城
- 湖南宁乡举行机插机抛秧现场演示会 助力春耕生产“加速度”
- 超380亿元!前6个月跨省异地电子缴税超27万笔
- 以色列国防军:打死一名哈马斯高级指挥官
- 商务部:推动出台新一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
- 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多种新技术应用亮相网络安全博览会
- 特朗普又因违反禁言令被罚 法官警告其再犯或被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