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安徽郎溪:富硒稻开镰 “稻”不尽丰收喜悦
中新网合肥10月15日电 (储玮玮)眼下,正是水稻成熟的时节,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富硒稻陆续开镰收割。只见田间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微风拂过,稻浪翻涌,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该县梅渚镇桃园村富硒稻基地,稻田间收割机正在繁忙作业。伴随着巨大轰鸣,层层水稻被卷入机器之中,割稻、脱粒、清选、碎秆等流程一气呵成。沉甸甸的稻穗转眼间“变身”为金灿灿的稻谷。种田大户们眉开眼笑,这是他们今年第一次尝试种植富硒稻,就喜获丰收。
“我手里有260多亩地,这次打算拿出55亩地来栽种富硒稻,先种个实验看看。”种田大户芮八斤满怀期待地说道。
产业因“硒”而兴,村民因“硒”而富。富硒米价格高,市场“钱”景可观。
“今年的产量真是没得说,干稻子每亩产量大约在1100斤。照这样的情况,明年我基本上会把手头的田全都栽种富硒稻。这样算下来,一年的收入大概能有30多万。”种田大户陈小伢说。
郎溪县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分布均匀且集中连片,具有规模发展富硒产业的条件。据了解,为引导富硒水稻走规范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之路,今年梅渚镇率先试点富硒水稻种植。
“今年,桃园村拿出1979亩田试点种植富硒稻,现在正值收割时节,亩产达到1100斤,产量和质量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郎溪县梅渚镇桃园村委会副主任徐程辉说,为了更好地推广种植富硒稻,该村从种子、施肥、农药到病虫害防治都进行帮扶,还请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我们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统一收购,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对种植富硒稻的信心倍增。接下来,打算继续扩大富硒稻的种植面积,同时引进更多的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稻米的品质和产量,把富硒稻打造成桃园村的品牌。
近年来,郎溪县依托优质的自然资源,将富硒水稻产业作为产业共富主攻方向之一,拉长“富硒+”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福建支持闽企开展全球化经营布局
- 甘肃积石山地震受灾民众迁新居:有繁花“香”伴
- 晋北古长城脚下“冷资源”撬动“热经济”
- 数据要素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 “龙腾盛世 福满拜城”新疆拜城县2024年春晚精彩上演
-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为海洋生态注入不确定性风险
- 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 外媒:缅甸北部矿区发生山体滑坡 已致34人失踪
- 首届全国铁路职工集体婚礼在西安举行
- (聚焦海峡论坛)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福州举行 “台胞博爱服务站”揭牌
- 阿联酋加快推动私营企业本地化
- 多地商贷利率进入“2时代” 公积金吸引力还有多大?
- “四都”“五基地” 能源重地山西吕梁明确新型工业化目标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组驰援地震灾区
- 安徽省公安厅推出36项举措 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 以军:哈马斯拉法旅已溃败,80%边境隧道被摧毁
- 降本增效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率先开展数字化认证工作
- 中国海油首次中标巴西1200万桶原油贸易长约资源
- 中山医学院学术节在穗举行:聚焦加强国际合作 加速肿瘤防治
- 马来西亚和湖南广电携手合作 冀带动中国游客潮
- 热门推荐
-
- 茅威涛再谈爆款越剧《新龙门客栈》:绝非一蹴而就
- 筑牢数字经济的通信“底座”
- “周秦汉唐”遇见“丝绸之路” 陕西文旅产业向西而拓
- 前三季度广东开行国际货运班列950列 全年有望突破千列
- 青海西宁:构建锂电关键材料及锂电池相对完整产业链
- 新疆如何打造跨境医疗服务新高地?
- 小果子带来大收获 新疆多地枣农采摘销售忙不停
- 为什么三岁前的事,记不起来了
- 节后一票难求,延期返岗会被扣钱吗
- 浙江探索打造零碳供能高速服务区
- 保护千年古城 安徽黟县向全球聘贤
- 美总统拜登宣布为受飓风影响的三个地区增加联邦援助
- 节能又环保 福州首个室外智慧健身房获市民点赞
- 雪降长江下游 长三角部分高铁列车停运
- 山西首开“化肥班列” 助力农业物资高效流通
- 百年非遗烟台绒绣:“针尖油画”从画框走入生活
- 上半年广州为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3.95亿元
- 第六届“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 外媒:哥斯达黎加超600万美元银行盗窃案系内部人员所为
- 新疆兵团:20吨冷鲜肉抵达西藏日喀则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