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化时代,“我要求不高”不过是婚恋中的一句谎言
指标化时代,“我要求不高”不过是婚恋中的一句谎言
编者按:7月12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年轻人的婚姻被啥绊住了脚》《都市白领婚恋“不凑合”的心态怎么破》和《一个东北地区大龄男青年的婚恋样本》一组报道,引发热议。
《中国青年报》官微根据以上报道内容发出了“2018年结婚率十年创新低,你是主动剩下还是被迫单身”的话题,迅速成为当日微博话题榜第一位,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转发和讨论。截至7月17日下午,有5.8亿网友阅读,9.7万网友参与讨论,此外有23.1万余人参与话题的投票调查。投票结果显示,“喜欢单身,恐婚控育”是年轻人选择不结婚的主要原因,占比39.6%;38.2%的网友认为是“生活压力太大,难以解决”而选择单身;19.5%的网友单身的原因是“没有合适的对象”。
“我要求又不高,能聊得来就好”,我发现在相亲过程中,不少人经常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然而,他们在相了N次亲之后,终究还是无功而返,最初打着“要求不高”的旗号,久而久之,在别人眼里也会被认为是“挑剔得很”。
说自己“要求不高”,总会给人一种找对象应该不难的潜在感觉,可是,往往都会事与愿违。究其原因,“我要求不高”正如我只想找个“合适的”“合意的”一样,不过是一句整体的、模糊的、概括性的话语,一般都是在第三方(或媒人)面前说的,处在非正式的相亲语境中,或是在和其他人闲聊过程中冒出来的,总归置身于相亲事外。
但是,要求不高并不等于没有要求。其实,每个人的要求都是由一个体系构成的,而不是仅仅由某个单一指标构成,一旦入乎其中,进入正式的相亲语境,“要求不高”很快就会转变,具体化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指标组合。即使你从某个单一指标出发,比如,“我只想找个和我一样爱看书的人”,结果真的遇到一个爱看书的人,却发现他身上还有很多其他“毛病”,根本合不来,于是,新的衡量指标又会出现。换言之,我们都是在用一套完整的指标系统来衡量每一个相亲对象,而每个对象身上都会有不符合某一具体指标的“短板”。
不得不承认,网络化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甚或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高度指标化的阶段,各种领域包括科研成果、绩效考核、健康体检、运动方式等都变得指标化。所谓指标化生存,是指从一种工具的使用,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的各种生活经验都已然落入精算化、具体化衡量的“套路”中。
婚恋恐怕也逃不过此种“劫难”。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更是讲究精确适配。不难发现,婚恋网站的存在就是将男女双方的各种条件指标化,从而达成一个所谓的精确匹配度,而这种指标化的思维方式在现实的婚恋中也或多或少隐藏在不少人的潜意识中。
不恰当地说,每个人的眼睛其实都很“势利”,不过是协助自己筛选、考察和评价相亲对象的“工具”。比如说,婚恋中那些显性的指标可以细化为对方身高多少、长相如何、第一次见面是玩手机多还是交流更多等感性化的评价。当然,还有物质化的显性指标,包括户口、房子、车子等,甚至延伸至对方父母的健康状况。而隐性指标又会包括对方有什么样的爱好、生活习惯如何(是不是爱睡懒觉)、在某些事情的细节处理上(“宠物狗”生病怎么办)是不是“合拍”,等等……
不可否认,婚姻是人生大事,人们对待婚姻还是会抱有较高的心理期待,没有谁会把自己的婚事看作像是去菜场买菜一样简单,随便将就一些也能填饱肚子。虽然有些人对婚姻的理解并不深刻,也没有任何恋爱经验,但是,在没有进入婚姻殿堂之前,也都会在如何选择对象上形成一套固有的评价方式。
尽管这个评价方式可能并不合理和完善,甚至还包含自己对婚恋的各种不成熟的理解和偏见,但是,它都会成为一种指标化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无意识地规定和制约着每个人去作出决策和判断。平时,这些前见和偏见都是隐藏的,一旦进入动真格的、实战的相亲语境中,这种评价体系很快就会启动,而那句经常挂在嘴边的“我要求不高”就会适时隐退,另一套“严格”或“细致”的评价程序和模式粉墨登场。
这样看来,“我要求不高”不过是婚恋中一句平实的谎言罢了。当然,揭穿这句谎言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认清背后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评价体系是如何运转的,简而言之,就是认清自我,重新定位。
在相亲的道路上,不同的人会持有不同的理念。有的人坚持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无法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甚至想要那种“一见钟情”式的婚恋;而有的则久经“相亲”沙场的考验,不再相信婚姻里有爱情,把择偶的物质条件要求得更加细致,工作性质、收入多少、房子选址等,唯有各个方面都满足预期,才肯婚嫁。当然,孰是孰非,也很难给出直接的道德评价,但是,善意的提醒,劝其适当反思和进一步认识自我,才是根本的出发点。
或许,网络信息时代,指标化的婚恋观给我们的一个导向就是完美主义。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2018年发布过的一份《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如果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结婚对象,您会怎样”的问题,69.53%的青年选择继续等待,直到找到理想的人才会选择结婚。
然而,要找到“理想”(符合自己指标体系)的人,无疑只会提升婚恋的标准和难度。过去,一些有关婚姻的“鸡汤式”话语似乎很是流行,比如,“婚姻是一场修行”“婚姻要互相包容,互相忍让,理解彼此的不同,接纳彼此的不同”。如今,这样的说法显得过于“老套”,很少人再去唤起或者思考“婚姻的本质”这样的哲学问题,取而代之的则是“个人主义”“个性主义”“独性很强”,甚或是“精确适配”的工具化、功利化思维,似乎只要选对了人,婚姻就会一劳永逸,而宽容、谦让、妥协也已经“不合时宜”,谁会愿意勉强接受一个跟自己“不匹配”“不同步”的人?
我想,面对“年轻人的婚姻被啥绊住了脚”这样的反问,我们是不是应该真正反思和认真检视一下自己的评价体系,是不是过于指标化、细节化,简而言之,过于“完美主义”?
胡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1-7月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
- 最新健康研究称,缺少亲友探访或与更高死亡风险相关
- 成都直达香港高铁开行 全程约10小时
- 楼市“以旧换新”能否激活市场需求?
- (走进中国乡村)萝卜销海外 菜农变身“萝卜经纪人”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如有需要将进一步收紧政策
- (身边的变化)“鱼米之乡”竞逐现代农业:一粒种子的“芯”动能
- 以舞蹈为笔、以古镇为纸:千年新市古镇舞蹈艺术季拉开帷幕
- 图览|有朋自“阿拉伯”来,这四国与中国有何渊源?
-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出炉
- 创新玻璃材料 创造智能生活
- 全球首台可变径斜井掘进机始发 实现可变径开挖
- 7月15日央行开展1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
- 南宁铁路警方多举措提示旅客防范电诈 守护旅客安全返乡
- 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规章信息公开系统正式开通
- 第三轮输配电价改革开启 电网企业彻底告别“吃差价”
- 定调202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大看点
- “两山”高效转化富民增收 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焕发新活力
- 宝马与出租车碰撞侧翻自燃 事故责任在哪一方?
- 2023年,全球动荡变革危中有机
- 热门推荐
-
- 蹲久了再站起来会头晕眼黑?别不当回事儿
- 甘肃岷县百年铜铝铸造“守艺人”:心灵之作让铜不再是冰冷金属
- 浦东机场“从善如流”,只是纠错第一步
- 广东阳山旱地西洋菜畅销大湾区 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 北方未来三天温暖升级 南方雨水再度发展增多
- 福建石狮举办网上年货节助力乡村振兴
- 农业农村部:多措并举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
- 黎巴嫩总统任命纳瓦夫·萨拉姆为总理
- 山东出台方案加强财会监督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 俄媒:俄罗斯将继续实行汽油出口临时禁令
- 2024年春运收官西藏民航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 中国疾控中心:短期内XBB系列变异株引发大规模流行可能性低
- 江苏徐州鼓楼“五社联动”赋能基层微治理
- 用音乐传递温暖与爱意 “05后”为特殊儿童义演筹款
- 出海印尼,“下南洋”故事启新篇
- 近千例“有记录死亡”再揭美国种族灭绝原罪
- 世卫组织:土耳其叙利亚地震的受灾民众可能高达2300万
- 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何以有为”?第十六届黄帝文化论坛开坛
- “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亮相中国美术馆再现“书学之路”
- 原创公路喜剧《椰子兄弟》揭幕第八届上海国际喜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