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智融合接轨世界 湖南轨道交通跑出“新空间”
中新网株洲12月15日电(鲁毅 张雪盈)为期3天的202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轨博会”)近日在湖南株洲举行。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专业展会,本届展会吸引了18个国家的74位外宾参会、美国首次以国别展团参展、海内外600多家企业线下线上参展、促成19个签约项目总金额达203亿元……
“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看湖南。”本届展会规模、观展人数、签约金额等丰硕成果,无不见证着中国轨道交通与装备制造的硬核实力,更释放出更多全球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机遇。
超强阵容彰显硬实力
本届轨博会以“智慧轨道,联通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超6万平方米,设置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湖南省轨道交通成果示范及未来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运营维护及设计咨询等5大主题展览。
展会现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精彩亮相,静态展示了中国首台大功率纯电新能源调车机车、首列山地齿轨列车,以及面向欧洲干线铁路研制的平台化调车机车代表产品等新车型;动态展示新一代创新型路面交通工具SRT,提供以中小运量解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产品方案。
本届展会吸引了卡特彼勒、康宁、西屋、巴斯夫等国际行业巨头参展,国际参展企业占比超两成;美国、德国、奥地利等14个国家和地区政要赴会寻求合作机遇,展会期间近30万人观展……汇聚业界大咖的本次展会,“国际范”十足。
“我看好中国市场,我们已经与湖南多家轨道交通企业展开合作。”美国西屋交通运输集团中国区总裁崔垚介绍,该集团目前是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客货运设备、系统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增值服务的供应商,西屋交通在中国市场实现3亿美元销售额的同时,带动了约6亿美元中国企业的出口额,“这是一个典型的双赢结果。”
展会期间,中美轨道交通国际合作圆桌论坛、面向欧洲轨道交通发展论坛相继举行,邀请西门子、3M、福斯罗等美国、德国企业代表,与湖南优秀企业代表就制动控制、基础制动等产品特色进行推介,并围绕欧洲市场动车组产品与技术创新发展、欧洲铁路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及机遇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搭建中、美、欧轨道交通企业进一步互利合作平台。
展会超强吸引力的背后,是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厚重历史和强劲实力。历经80余年的发展壮大,湖南已形成集聚程度高、产业规模大、产品谱系全、创新能力强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2022年产业规模已超1500亿元,汇聚骨干及配套企业400多家,重点整车装备本地配套率超80%,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比超80%。
绿智融合引领新风向
展会主办地株洲国际会展中心动力谷大道上,首次亮相的新型轨道交通产品超级虚拟轨道列车(SRT)3.0版本穿梭在不同展馆之间,成为现场的人气明星,吸引不少游客搭乘体验。
“新一代SRT采用高能量锂电池储能技术,充电10分钟可跑25公里,升级为氢燃料技术后,可实现超200公里的长续航,还能通过‘图像识别+北斗定位’感知地面虚拟轨道,实现有人值守的自动驾驶。”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系统研发主管李春明介绍,这款列车无需铺设轨道、架设接触网,最小转弯半径只有15米。
“常见的电车或轻轨转弯时一般要靠前轮带动后轮,而这款车首次商业应用全轮电驱转向系统,车轮可以同时转弯,具备绿色、灵活、高效的特点,可应用于中小城市主干线、大中城市交通支线等场景中。”李春明说,“绿色、智能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
展会现场,还有能爬雪山的齿轨列车、无人操作磷酸盐漏斗车等一批运用新技术的新型轨道交通产品亮相。氢能源驱动、纯电驱动、永磁驱动……瞄准动力更“新”,含“绿”量更高等目标,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纷纷探“新”发展。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结合自身产业的技术基础研制的绿智城轨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聚焦列车级融合、车地融合、列车群融合和线网融合,打造“一种网络、一套平台、一个大脑”等举措,助推列车运行更节能,预计可使供电侧网侧节能超30%、列车运营效率提升10%,可靠性运营故障率下降30%以上,并使运营成本降低20%。
当前,全球轨道交通产业正处于技术爆发和跨行业交融的黄金时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指出,中国持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群人口将不断增加,对于轨道交通装备的需求将持续扩大,产业规模仍将维持增长趋势。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绿色、智能发展,势在必行。
展会现场,《轨道交通产业双碳行动湘江宣言》正式发布,倡导始终将绿色化和数智化作为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双轮”,加快构建低碳、高效的产业指标体系,构建“产品+”“系统+”等低碳新业态新模式,打造零碳车间、零碳工厂、零碳科技产业园。
向“新”而行“驶向”全球
“目前,哥伦比亚只有1000多公里的铁路网在运行中,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年将铁路网络扩展到超过5000公里。”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奥斯卡表示,此次参会就是为了邀请中国企业前往哥伦比亚,参与其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相信中国企业的能力,将有助于哥伦比亚建立自己的铁路系统,实现绿色、可持续交通。”
近年来,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最新成果已与众多国家共享。出口马来西亚的ETS动车组,创造世界米轨动车组最高速;出口德国的调车机车,采用领先的混合动力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比传统机车节能超过30%;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得益于承建方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提供的包括投融资、车辆新造,以及既有车辆通信信号系统、线路及机电系统全面现代化升级改造和全系统维保等内容的整体方案服务,实现现代化升级。
中国轨道交通产品正“接轨”世界。目前,株洲生产的电力机车、城际动车组、城轨车辆、智轨以及轨道交通装备衍生产品,出口欧洲及非洲、东南亚等地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前列。
湖南轨道交通何以“驶向”全球?
创新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副主任陈建雄介绍,湖南轨道交通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相结合,构筑了独具特色的“厂所结合”协同创新生态,拥有行业唯一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形成了以该中心为核心,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为结点的网络化创新生态系统,贯通了从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快车道。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湖南将按照“产品高端化、要素国际化、市场全球化、技术自主化”的思路,以建设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加快产品谱系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节目和技术创新应用亮点
- 11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907元 上调85个基点
- 山东加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 擦亮绿水青山“生态名片”
- 南航370条航线3300班次邀乘客机上赏月
- 马铃薯收获忙、瓜果飘香、辣椒红 田野好“丰”光升腾起“金色希望”
- 韩国检方逮捕首都防卫司令部司令官李镇雨
- 俄罗斯外交部召见芬兰驻俄大使 并驱逐9名芬兰外交官
- 尹锡悦批准最大在野党党首逮捕同意请求书 国会将表决
- 澳大利亚最低工资7月起将提高至每小时24.1澳元
- 央行: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2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6316亿元
- 范扬、梁时民、王辅民中国画作品展在蓉开展
- 培育文化旗舰企业 掌握文化传播解释权
- 2024(第三届)电力建设数智化大会聚焦行业数智化转型
- 陕西完成321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全覆盖检查 近半数存弄虚作假问题
- “中国企业信用指数”首次发布
- 西藏阿里最美“警色”温情守护
- 广西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 构筑开放新高地
- 被犬咬伤女童家属筹款后引争议 个人求助筹款应如何规范
- 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与园林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 7月11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比昨天上升1.8%
- 热门推荐
-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出入境船舶比增64.1% 福建宁德三都澳港区外贸货运量创新高
- 印尼一架直升机在巴厘岛坠毁
- 12月17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前一天上升0.05个点
- 茸芭莘那献唱“民歌大观”:带着民歌走向世界
- 中国8月末M2同比增6.3% 社融存量同比增8.1%
- 青海供销“协同发展” 七年累计完成农畜产品销售104.5亿
- 广东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首位伤员出院 系15岁男生
- “点石成金” 广西贺州致力打造“世界重钙之都”
- 青石峁气田首条骨架外输管道外销气量突破1亿立方米
- 北京丰台探索产城融合发展路径 推动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 流动的中国充满活力(锦绣中国年)
- 上海海关实施智慧监管大幅压缩国产飞机海外交付总体时间
- 18艘LNG船!中企拿下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
- 父亲起诉女儿返还老人房产被驳回
- 阳信高速大旺垌2号隧道左洞贯通
- 11月12日起 运城盐湖国际机场将开通香港航线
- 滑雪“开板”当心这些法律问题
- 中秋假期安徽黄山秋高气爽 旅游形势平稳有序
- 浙江宁波一装潢材料市场发生火灾 消防正在扑救
- 吵架猝死不赔?法院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