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铁路文化收藏暨集邮展在陕西宝鸡开幕
图为现场展出的火车模型。 李弢 摄
中新网西安4月15日电(张远 焦键 胡德才)第二届中国铁路文化收藏暨集邮展15日在陕西宝鸡机车检修厂开幕。18000余件珍贵藏品在此次展览亮相,展示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
此次展览旨在以铁路文化收藏、集邮展览为载体,通过“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铁路文化”的群众性铁路文化交流活动,宣传中国铁路奋进新征程的时代风貌,进一步激发铁路干部职工和铁路收藏、集邮爱好者的爱党爱国情怀。
图为展览现场。 刘一江 摄
本届展览共征集到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名铁路收藏家和爱好者选送的珍贵藏品、邮品,代表了当前铁路文化收藏的较高水平。其中,集邮展为省级邮展,分竞赛和非竞赛两大类别,集中展出112部369个标准集邮框、5000余贴片主题邮集,展期4天;另有来自全国铁路的百余名收藏家,展出铁路纸品票证和铁路用具等实物18000余件,以铁路老物件诉说中国铁路从落后走向领先的发展历程。
展览期间,还开展“爱宝成、爱铁路、爱祖国”少年儿童邮票设计主题活动,铁路集邮专家向少年儿童讲解了邮票科普知识并现场设计制作邮票。同时,精心布展了蒸汽、内燃、电力、高铁等不同类型机车模型百余台,通过游戏互动、模拟运行等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图为展览现场。 刘一江 摄
与此同时,还组织参展人员参观宝鸡机车检修厂厂史馆、中国铁路供电发展陈列馆,观看铁路主题电影并乘坐“秦岭最美小慢车”赴宝成精神陈列馆、观音山车站等参观交流,实地体验“不怕苦、不服输、不含糊”的宝成精神和西铁美好大家园的建设成果。(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债务上限法案
- 2024北京文化论坛发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3年度十件大事”
- 日媒:日本核爆受害者后代抗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
- 浙江宁海湾鸟岛迎来出生潮 千余只鹭鸟宝宝破壳亮相
- 《聊斋志异》手稿等十部稀世古籍在辽宁省图书馆集中展出
- “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广东湛江启动第九届海鲜美食节
- 史上最长“双11”启动
- 骗完母亲又骗母亲好友 一男子及同伙“自导自演”骗取钱财近千万元
- 云南公安机关“夏季行动”共破获刑事案件3.29万起
- 广州民航历史图片展在穗开展 老照片唤醒昔日民航记忆
- 山东举办“警营开放日” 中国首只柯基警犬“福仔”亮相
- 【中国那些事儿】印度学者眼中的新疆:繁华、开放、多彩
- 王鹏:勇攀科研高峰 把青春融入强军事业
- 2023年“潇湘杯”工业设计大赛启动 面向全国征集作品
- “90后”女维修工的如火青春:超越自我 不负韶华
- 聚焦产业转移 四川“金融活水”赋能制造业发展
- 400场惠民科普活动等你来
- 浙江磐安:让“磐安云峰”茶香香飘世界
- 当书法遇上奥运:艺术家写“福”送“福”“为奥运喝彩”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完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机制
- 热门推荐
-
- 千亩杨梅俏枝头 江西修水铺就“梅”好乡村振兴路
- 乌鲁木齐部分区域进入静态管理:旅行社大量退改,酒店续住不涨价
- “23年前学姐留下励志纸条”感动浙大
- 著名导演去世!他的作品家喻户晓
- 激活“文化+智造”双螺旋基因 让年轻人越来越爱中国造
- 不能忘!不敢忘!国家公祭日南京拉响防空警报
- 知名男星无缘白玉兰提名,网友吵上热搜,多方回应
- 青海西宁:非遗走进街头 “一站式”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 美国政客的“心不在焉”
- 全国首个乡村小学AI科技馆在江西建成开馆
- 市场监管总局成立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
- 【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好新甘肃】甘肃和政研学游“不跟风”:唱花儿捏彩陶 打磨地域特色课程
- 即插即用可定制 多器官芯片演绎人体原理
- 楼市新政“四箭齐发”后 有中介累得腿打飘
- 中国驻日本使馆提醒在日同胞防范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
- 野火一年焚毁近90万公顷土地 欧盟提出森林监测法案
- 武陵山区铁路“危石工”:尽心坚守 清除隐患
- 首届中国智能穿戴产业百人论坛在深圳举行
- 江苏扬州平山堂“初心讲堂”:穿越千年邂逅“东坡先生”
- (国际观察)美国三位重磅人物相继离世,他们给中美关系留下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