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谈丨2025年标志性改革举措让百姓可感可及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5日讯(记者 朱晓航)“我理解的标志性改革,应该是起到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作用的改革,并且能够迅速让老百姓可感可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采访时说道。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那么,2025年标志性改革举措有哪些?
黄汉权举例说,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怎样给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给民营企业吃上“定心丸”。他表示,2025年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要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
黄汉权认为,第二个标志性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将更好指导各个地方打破行业封锁、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推动商品要素等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之间顺畅流动。
“还有一个标志性改革,就是财税体制改革。”黄汉权表示,现在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较大,且面临化债的压力。通过财税体制改革,一方面可以扩大中央的事权,增加中央支出,为地方减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大地方的财力和税源,让地方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来发展经济。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财政部:严禁会计师事务所以或有收费方式提供审计服务
- 走进帝王庙寻“龙”:来这里读懂中华民族“大一统”
- 小斑块大问题,颈动脉斑块怎么修?
- 《俄罗斯经济发展研究(2022-2023)》发布
- 农业农村部:春节期间“菜篮子”产品供给完全有保障
- 商务部等五部门进一步明确二手车出口有关要求和程序
- 专访:中国在人道援助领域发挥着积极影响力——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总干事马尔迪尼
- 科技助视障人群用手机“看”最新电影
- 硅谷银行事件扩散加大美欧衰退风险
- 广西提升审批效能 近三年办理农房规划许可15.7万本
- 韩茂莉:何为“中国”?山东、山西中间的“山”去哪儿了?
- 资讯有故事丨包粽子 赛龙舟 端午节过出“国际范儿”
- 五常大米产区加快恢复农业生产
- 美国编剧协会与制片方达成初步协议 大罢工有望正式结束
- 美媒:拜登赢得美国北达科他州民主党初选
- 东盟职业教育学者盼中国帮助培训更多职业技能人才
- “Whoosh”变身流行语 商家吃上“高铁饭”
- 共赴八千年之约 第十九届辽宁·阜新玛瑙文化旅游节启幕
- 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将落户深圳 计划9月投入运作
- 抖音电商618数据发布:国货表现亮眼,洗护、服饰、晴雨伞等受欢迎
- 热门推荐
-
- 西延铁路铜川新区制梁场全面转入规模制梁新阶段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重庆:“山水之城”的未来科技感
- 京西智谷-首都在线自主创新算力点亮 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香港中乐团邂逅“周秦汉唐” 阎惠昌:从传统文化汲取音乐“养分”
- 首个国产新冠口服用药报告:5天内治疗很关键
- 另辟蹊径突围新能源赛道,宁波“再造一个汽车产业”
- 戏画的前世今生
-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探馆:数字赋能文化传承创新
- 专访“邮轮人”杨国兵:国产邮轮如何竞逐全球蓝海?
-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 | 探寻“最早的中国”,为何要从二里头开始?
- 普华永道:在港上市公司ESG披露日趋完善
- “我们的中国故事”分享交流会在伦敦举办
- 韩国最大在野党宣布暂缓弹劾韩德洙
- 2024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展示时尚产业多元新生态
- 拉姆·钱德拉·保德尔当选尼泊尔新总统
- “快递驿站加盟”骗局:一年半800多人上当
- 湖北荆门市博物馆新馆开馆 展五千余年人文历史
- 土耳其大地震对能源市场有何冲击
- 英国7月份商店价格通胀放缓
- 走进民企看发展丨爱折腾的张朝阳:秉承长期主义 机会就会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