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茂莉:何为“中国”?山东、山西中间的“山”去哪儿了?
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王诗尧)大地之上遍布着人类的足迹,大地之下保留着过去的历史。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韩茂莉日前推出新书《大地中国》,将历史的时间体系纳入地理空间。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蕴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过往,读者们可以在书中一探究竟。
摘掉历史、地理的“枯燥”标签
“关于历史地理,能给大家讲出来的都是听着比较有意思的,事实上每一个问题背后的研究是非常枯燥的,我们做的就是那种最枯燥的研究。”
身为一名在职大学教授,虽说职业是教书,但韩茂莉透露,自己基本上一周只有周一才有课,下午在清华大学上历史地理这一门全校通识选修课,晚上回到北大继续上这门课。剩余的其他时间,她都花在了做研究上。
据韩茂莉介绍,她写这本《大地中国》的原因很简单,许多关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的专业书籍都很枯燥,不是面对大众的。“农业就是一个春种秋收的事情,又是研究古代农业,需要引经据典,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这件事是真的,古时就存在的。”
可以想象这样的一本书,面对大众而言,似乎没有多少吸引力。所以,出版社的策划人员找到韩茂莉,希望她能够写一本更加通俗易懂的书籍,可以让更多读者愿意去了解,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轶事,也包括地理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最终,《大地中国》选取的每个主题,就是韩茂莉在枯燥的研究之中,筛选出的能够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的各类常识内容,“尽量让大家看得进去”。
虽然韩茂莉一再重复了“枯燥”这两个字,但实际上她很享受在“枯燥”中寻找乐趣的过程。“古人怎么种地真的很枯燥,但是你一旦在这些枯燥的东西之中发现一种逻辑,在这种逻辑之中看到一个问题,又解决了问题,那一瞬间是很快乐的。”
其实研究的枯燥与否对韩茂莉来讲并不重要,因为她心中早已有了更高的追求。“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世界上只有四个,中国就是其一。对于中国历史时期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与地理、农业有关的问题,我们自己不解决,还等西方学者来解决吗?所以,我能耐得住寂寞。”
山东、山西中间的“山”去哪儿了?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查询“山东山西的山是哪座山”,排在最前面的答案会告诉你是太行山,其他链接中还提到了崤山、华山等等。事实上,如今山东和山西之间早已“无山”。
韩茂莉解释道:“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在不断变化,最早是实实在在有山,而且山也在不断变更,从崤山到太行山,再到现在山这个概念与两个行政区已经没有关联。”
《大地中国》的书中详细记录了这座“山”从有到无的过程。其实,今日的山东、山西已与往日不同。
提及往日的山东、山西,需从关中说起。从字面看,关中就是被众多关口包围的地带。而在众多关口之中,通向东方的函谷关最为重要。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市境内,大约商周时期,函谷关设关之后,不仅成为东西往来的必经关隘,而且由此界分出了关东、关西,以及山东、山西。
若以函谷关为界,关口以东地带为关东,关口以西地带是关西;若以崤山为界,则崤山以东为山东,崤山以西属山西。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山西虽在地理空间上成东西并列的两片,但事实上差异悬殊,山西所在的关中只有三万多平方公里,而山东则是当时天下的核心所在。
到了战国时期,这个划分界限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他就是杨仆。当时将军杨仆立了大功,汉武帝决定封他为关外侯,但是他“耻为关外民”,请求皇帝移关。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要求,将函谷关从今灵宝市向东迁移至一百四十多公里外的新安县。
于是函谷新关与太行山构成的共同界限,成为关东、关西,以及山东、山西之界。这个时期,界分山东、山西之间的山脉就变成了太行山。
那从何时起,山东、山西无山为界了?韩茂莉指出,金代设立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两个一级行政区,此时山东两路都与山无关。从金代起,至明清两代设山东布政使司,再到今天的山东省,近千年来,时间赋予了山东、山西不一样的含义。
“中国”原意并非指国家?
《大地中国》探寻的是中国的过往,那首先要清楚“何为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意思是位于天下之中的国。韩茂莉称:“最早的中国概念是中心之地,就是在古人拥有的国家版图之上,他们认为最中间、最中心的一块被称为中国。古人认为,当时国家的中心大约在今河南省西部,后来文化附加在该地区上,形成了华夏文化。”
华夏文化核心区在以河南西部为中心的地带开始,延伸到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这种与文化有关的中国内涵,一直到1689年才转变成主权国家。”
1689年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出现了“中国”一词,而用在这里的“中国”不再是文化区,代表的是大清帝国。这是“中国”第一次被赋予了代表主权国家的含义。
中国大地就像一个舞台,漫长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在此上演。韩茂莉说:“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过去,这是我们的本能。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学习什么专业,走到一个地方,都会想一想它原来的样子,这是我们最简单的好奇心。”
世界上只有中国历史悠久且一脉相承。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都不具备一脉相承的历史。“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人们应该了解过去,知道祖先的过往,然后从历史中获取古人的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智能赋能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经济体系提质增效
- 北京市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启动 适应成长需要丰富阅读供给
- 中新健康|疾病有性别差异 中国科研人员揭示雄激素如何调控
- 协会报到、“抱团取暖” 湖南华容探索自助互助养老新模式
- “我国自然资源生产率排行榜”于浙江杭州出炉
- “事实核查共同体”在沪启动 各方携手打击虚假信息
- 海口举办“暖冬行动”招聘会 多元化服务护航毕业生求职
- 沙尘暴、大风、暴雨、强对流 四预警齐发!
- 厄瓜多尔前副总统绝食自杀未果
- (身边的变化)“鱼米之乡”竞逐现代农业:一粒种子的“芯”动能
- “空气好得能卖钱”: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绿色底色
- 安徽蚌埠发生交通事故致3死3伤 肇事车辆驾驶人已被控制
- 业内人士探讨金融助力“双碳”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 南航增投暑运热门市场 计划总航班量超25万班次
- 乡村“土话”广播员 五十五载谱写“永不消逝的电波”
- 两岸青年相聚辽宁 第二十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辽宁分营开营
-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苏扬州启动
- 两岸媒体人探访高原“千眼天珠” 感受“大国工程”魅力
- 顺丰嘉里越南专列首发
- 国务院国资委:中国新一轮国企改革开局起步
- 热门推荐
-
-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关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新能源汽车补贴措施的严正立场
- 天津邮轮复航后出入境(港)人员突破20万人次
- 遭遇文具盲盒“刺客”,怎么办?
- 装在口袋里的AI心理治疗师【数字陪伴 缓解焦虑】
- 60岁以上老人骨痛骨折 不都是骨质疏松
- 中国驻印尼大使陆慷:印尼高铁经济开始形成
- 国际观察:全球南方第一方阵 “大金砖”未来可期
- 江苏徐州“解忧故里游”带火乡村休闲旅游
- 甘肃完成生态质量监测样地核查
- 浙江上线专利转化资源库 “盘活”高校院所存量专利
- 国家发改委:8月22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不作调整
- 湖北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 前列腺癌“静悄悄”50岁后高发需警惕 留神这项指标异常!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破解缺水“瓶颈” 黄土高原如何种出“富贵果”?
- 第37届科技周活动在天津开幕
-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年内通行中欧班列数创新高
- 河南三天累计投入抗洪抢险救援力量约1.78万人
- 这个民营经济大市,为民企接班操碎了心
- 套路这么多,“青环5”有点尴尬
- 三十七年如一日,坚持在岛上当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