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产区加快恢复农业生产
黑龙江省五常市以大米闻名于世。2022年,五常优质水稻产量达130万吨,生产成品五常大米70万吨。8月2日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五常市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部分农田被淹,引发社会关注。五常市受灾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几何?记者近日在五常市进行实地探访发现,目前,五常市境内河流水位已经下降,各方在积极进行灾后重建,农业生产恢复有序展开。
洪灾影响正在评估
记者来到五常大米核心产区龙凤山镇,东兴村潘家屯村民裴凤波领着记者来到自家被淹的水稻田,掐断一把稻穗说:“现在水稻正处于扬花灌浆期,最怕水淹,你看这些水稻粒都是瘪的。”
裴凤波种植150多亩水稻,其中被淹的80多亩地块主要处于牤牛河沿岸,剩余地块的水稻长势良好。“村里80多岁的老人说他们从来没见过持续下这么大的雨,发这么大的水。沿河的农田基本上都受灾了,低洼地块也有内涝。”裴凤波说。
东兴村党支部书记裴凤双在牤牛河堤坝上指着远处的稻田告诉记者,通过水稻颜色就能大致判断受灾轻重情况。“你看那些远处泛着绿色的地块,水稻只是过水,没有长时间被淹,顶多影响产量。你再看看近处发灰的地块,是水稻被淹后污泥残留在叶片表面,这些水稻受灾就很严重。”裴凤双说。
五常市境内有牤牛河、拉林河过境,正是充足的水源、肥沃的黑土、优良的生态,造就了五常大米的优质口感。不过,持续的强降雨让牤牛河、拉林河的水位上涨,冲破堤坝,导致河道两侧农田受灾严重,水稻、玉米大面积倒伏。但一些地势较高或排水较好的地块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据悉,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50万亩,这次洪灾造成一定程度减产,但具体损失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尽量减轻农户损失
在民乐朝鲜族乡民乐村的水稻种植示范园区,水稻长势喜人,颗粒饱满,种植户正在喷施叶面肥。尽管还能从稻株上看见水渍痕迹,但目前稻田内并没有明显积水。
“这里并没有发生内涝,得益于良好的排灌系统,田间沟渠相连,稻田内的积水能够及时外排。”民乐村党支部书记沈洪燮告诉记者,民乐村共有9576亩水稻田,其中1400亩稻田不同程度受灾,沿河地块受灾严重。村里将动用农机免费为受灾农户进行秋收,保证来年正常耕种。
“损失肯定是有,但具体损失情况还要观察今年的秋收数据,和往年数据进行对比。不能光看受灾地块的多少,还要看最终的影响程度。”五常市的一位干部认为,农田抗旱排涝工作要摆上更重要位置,未来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实现“旱能灌、涝能排”。
针对农户关心的保险理赔等问题,目前五常市70%的地块都投了农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农户损失。“灾情发生后,我们立即启动了种植业保险大面积灾害应急处置预案,24小时接受农户报案,开展灾情查勘定损,及时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启动预赔付机制。灾情发生后第3天,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五常支公司已将355万元预赔款发放到971户农户手中,为受灾农户恢复生产生活提供资金支持。”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五常支公司经理关秋艳说。
哈尔滨市也加大了对五常市的帮扶力度。8月10日,按照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121名市直机关干部下沉到五常市,并连夜分成60个工作队进驻受灾帮扶村。连日来,工作队入户查灾核灾,统计地块、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帮助受灾户进行修整,全力开展灾后重建的组织协调工作。
努力实现以丰补歉
目前,五常市农业生产正在有序恢复,当地成立灾后技术指导组深入受灾地块“一对一”帮助恢复生产。“我们正通过加强灾后自救尽可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守欣告诉记者,目前,当地对受灾区域和地块全力抢排田间积水,已抢排42万亩。全面加强田间管理,提早落实防早霜促早熟措施,科学防控病虫害,力争少减产或不减产。未受灾区域水稻长势良好,对未受灾区域和地块,要满足肥水供应,力争多增产,努力实现以丰补歉。
“灾情会对五常大米的供应和价格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不太可能产生太大波动。”五常市大米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野认为,五常大米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抗风险能力强、韧性足,不会因为局部受灾而影响整体产业良好发展态势。围绕巩固提升大米产业链,五常市将有针对性加强帮扶力度,帮助农户、企业渡过难关,推动五常大米产业行稳致远。行业企业也自发捐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2家大米企业捐赠317万元用于抗灾救灾。
针对农田受灾可能导致粮价大幅上涨的传言,五常市地大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磊给出了不同答案。“一方面,受灾地块有限,部分水田受灾来水快、去水也快,对五常市整体粮食生产影响有限;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粮价虽呈现上涨趋势,但涨幅空间有限,暴涨的可能性更低。五常市水稻主栽品种稻花香2号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不太可能因为局部受灾而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张磊说。
五常市振禾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龙认为,五常大米的种植面积在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中所占比重很小,局部受灾不会影响全国粮食生产的大局。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农业生产自救,但从长远来看,还要提升五常大米品牌美誉度,保证五常大米品质,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作为企业,我们要力争生产更多的优质五常大米,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周立龙说。
(经济日报 吴 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哪个行业农民工月均收入更高
- 台湾苗栗县青工总会一行参访武汉交流青年工作
- AI创业,追逐风口但别轻信“红利”
- 我们的人民城市|“浮萍”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有了新期待
- 2023桂林艺术节金秋将启 彰显“共生”特色内涵
- 考研难还是读研难?克服困难比确定答案更重要
- 重庆发布今年首个森林草原火险红色预警信号
- 第六届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结果揭晓 马来西亚赛区三作品获奖
- 开放式耳机市场再迎力作 杨云:让用户关注运动安全,享受运动乐趣
- “中华翰墨情”佛港澳台侨中小学生书法比赛夏令营在广东佛山开营
- 大连警方通报:一公交车失控与多车碰撞,致4人受轻微伤
- 从售药体检到购物拍照 24小时不打烊“神器”你试过吗
- 前3月广州海关累计查获各类“异宠”2564只
- 新疆唐王城遗址考古首次展出一批珍贵出土文物
- 首场“代表通道”上的关键词:创新、传承和英雄
- 第七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武汉开幕
- 我与国家一起前行丨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化火起来
- “最会秀恩爱城市”南京排第二
- 首个《核桃与脑健康科学白皮书》发布 六个核桃助力“核桃健脑”
- 巴沙尔·阿萨德抵俄后首次发声:离开叙利亚不是计划好的
- 热门推荐
-
- 防范人工智能风险要有安全阀
- 规范异宠交易势在必行
- 联通亚欧、量质齐升、互利共赢,盘点中欧班列10年之变……
- 第4号台风“派比安”在海南万宁沿海登陆
- (经济观察)山东文旅迸发热力与活力,如何进阶高质量?
- 开心果、玫瑰花茶、皮影戏……中国市场给叙利亚产品带来机遇
- “一度电”的美丽“新”世界 ——能源转型浪潮中的民企发展路
- 善待的岁月里,他们“老”好了
- 澳大利亚发布首份“国家机器人技术战略”
- 今年前4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突破1000万吨
- 马斯克最新表态: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应采取措施保护扎波罗热核电站免受任何攻击
- 湖南江永瑶乡做活“桃经济” 延展乡村文旅产业链
- 驻保加利亚大使董晓军夫妇举行2023年“温暖迎春”招待会
- 探访郑州消费市场:年味趋浓,商家促销忙
- 推动两国文旅合作深化 泰国国家旅游局举办“泰国魅力摄影展”
- 美国警察入职培训时长不如水管工?
- 开启两岸文化交流新窗口《声生不息·宝岛季》创作座谈会举办
- 央行:7月末M2余额303.31万亿元 同比增长6.3%
- 惊险一幕:美国一飞机紧急迫降高尔夫球场 机腹擦地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