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产区加快恢复农业生产
黑龙江省五常市以大米闻名于世。2022年,五常优质水稻产量达130万吨,生产成品五常大米70万吨。8月2日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五常市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部分农田被淹,引发社会关注。五常市受灾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几何?记者近日在五常市进行实地探访发现,目前,五常市境内河流水位已经下降,各方在积极进行灾后重建,农业生产恢复有序展开。
洪灾影响正在评估
记者来到五常大米核心产区龙凤山镇,东兴村潘家屯村民裴凤波领着记者来到自家被淹的水稻田,掐断一把稻穗说:“现在水稻正处于扬花灌浆期,最怕水淹,你看这些水稻粒都是瘪的。”
裴凤波种植150多亩水稻,其中被淹的80多亩地块主要处于牤牛河沿岸,剩余地块的水稻长势良好。“村里80多岁的老人说他们从来没见过持续下这么大的雨,发这么大的水。沿河的农田基本上都受灾了,低洼地块也有内涝。”裴凤波说。
东兴村党支部书记裴凤双在牤牛河堤坝上指着远处的稻田告诉记者,通过水稻颜色就能大致判断受灾轻重情况。“你看那些远处泛着绿色的地块,水稻只是过水,没有长时间被淹,顶多影响产量。你再看看近处发灰的地块,是水稻被淹后污泥残留在叶片表面,这些水稻受灾就很严重。”裴凤双说。
五常市境内有牤牛河、拉林河过境,正是充足的水源、肥沃的黑土、优良的生态,造就了五常大米的优质口感。不过,持续的强降雨让牤牛河、拉林河的水位上涨,冲破堤坝,导致河道两侧农田受灾严重,水稻、玉米大面积倒伏。但一些地势较高或排水较好的地块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据悉,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50万亩,这次洪灾造成一定程度减产,但具体损失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尽量减轻农户损失
在民乐朝鲜族乡民乐村的水稻种植示范园区,水稻长势喜人,颗粒饱满,种植户正在喷施叶面肥。尽管还能从稻株上看见水渍痕迹,但目前稻田内并没有明显积水。
“这里并没有发生内涝,得益于良好的排灌系统,田间沟渠相连,稻田内的积水能够及时外排。”民乐村党支部书记沈洪燮告诉记者,民乐村共有9576亩水稻田,其中1400亩稻田不同程度受灾,沿河地块受灾严重。村里将动用农机免费为受灾农户进行秋收,保证来年正常耕种。
“损失肯定是有,但具体损失情况还要观察今年的秋收数据,和往年数据进行对比。不能光看受灾地块的多少,还要看最终的影响程度。”五常市的一位干部认为,农田抗旱排涝工作要摆上更重要位置,未来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实现“旱能灌、涝能排”。
针对农户关心的保险理赔等问题,目前五常市70%的地块都投了农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农户损失。“灾情发生后,我们立即启动了种植业保险大面积灾害应急处置预案,24小时接受农户报案,开展灾情查勘定损,及时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启动预赔付机制。灾情发生后第3天,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五常支公司已将355万元预赔款发放到971户农户手中,为受灾农户恢复生产生活提供资金支持。”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五常支公司经理关秋艳说。
哈尔滨市也加大了对五常市的帮扶力度。8月10日,按照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121名市直机关干部下沉到五常市,并连夜分成60个工作队进驻受灾帮扶村。连日来,工作队入户查灾核灾,统计地块、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帮助受灾户进行修整,全力开展灾后重建的组织协调工作。
努力实现以丰补歉
目前,五常市农业生产正在有序恢复,当地成立灾后技术指导组深入受灾地块“一对一”帮助恢复生产。“我们正通过加强灾后自救尽可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守欣告诉记者,目前,当地对受灾区域和地块全力抢排田间积水,已抢排42万亩。全面加强田间管理,提早落实防早霜促早熟措施,科学防控病虫害,力争少减产或不减产。未受灾区域水稻长势良好,对未受灾区域和地块,要满足肥水供应,力争多增产,努力实现以丰补歉。
“灾情会对五常大米的供应和价格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不太可能产生太大波动。”五常市大米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野认为,五常大米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抗风险能力强、韧性足,不会因为局部受灾而影响整体产业良好发展态势。围绕巩固提升大米产业链,五常市将有针对性加强帮扶力度,帮助农户、企业渡过难关,推动五常大米产业行稳致远。行业企业也自发捐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2家大米企业捐赠317万元用于抗灾救灾。
针对农田受灾可能导致粮价大幅上涨的传言,五常市地大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磊给出了不同答案。“一方面,受灾地块有限,部分水田受灾来水快、去水也快,对五常市整体粮食生产影响有限;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粮价虽呈现上涨趋势,但涨幅空间有限,暴涨的可能性更低。五常市水稻主栽品种稻花香2号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不太可能因为局部受灾而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张磊说。
五常市振禾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龙认为,五常大米的种植面积在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中所占比重很小,局部受灾不会影响全国粮食生产的大局。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农业生产自救,但从长远来看,还要提升五常大米品牌美誉度,保证五常大米品质,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作为企业,我们要力争生产更多的优质五常大米,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周立龙说。
(经济日报 吴 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被控受贿1647万余元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张务锋认罪悔罪
- 山西省劳动模范李培德:“关于锅炉,我什么都想研究研究”
- “书本里的北京中轴线”展览亮相京城多所书店及中小学校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000种对谈会在天府书展举办
- 律师:520红包分手后不用返还 情侣间大额转账要明确资金性质
- 陕西公安机关“冬春行动”已破获刑事案件2300余起
- 桂滇黔三地在桂竞演壮剧 92支队伍好戏齐聚
- 湖南建立村庄规划部门联合审查机制 全面提升编制质量
- 广西助残就业产品推介会活动在南宁启动
- 国产手机卫星通信时代要来了吗
- 湖南长沙县发布“二十条”政策支持打造预制菜产业强县
- 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设备供电系统部分停止事故 中国驻日使馆回应
- 国图艺术中心推出2024暑期儿童演出季
- 甘肃庆阳乘数而上:筑数字之“巢” 引数据之“凤”
- 致7死2伤!山西中阳“3·11”煤仓溃仓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王毅:中国愿做加强全球治理的稳定力量
- 辽宁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
- “中国孩子的书香世界”绘本展印尼巡展活动拉开帷幕
- 云南“山月亮组合”:创作民歌“时代声音”义不容辞
- 总投资超32亿元 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花滩子水库开工
- 热门推荐
-
- 中国贸促会:6月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68.8%
- 让善行接力 让爱心传递(暖闻热评)
- 让企业感受到司法温度 江西抚州多措并举实现“法惠千企”
- 时尚和国潮走红青年朋友圈 彰显着青年文化自信
- 新疆木模戳印技艺传承人: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 天将降大任于“啥”人,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记错?
- 平陆运河全线首次完成中位省水池输水廊道封顶
- 中央气象台暴雨、强对流天气、大风三预警齐发
- 在产业链中创新 皖企发展新质生产力见闻
- 《希汉对照柏拉图全集》首发 直译给出直白精准翻译
- “3元自助早餐杀疯了” 什么都能吃到吗?为什么这么便宜?
- 新春走基层|萧县白山羊 成了香饽饽
- 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 国家网信办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
- 上海提高知识产权领域开放水平 将建海外纠纷数据库
- 北京开展电动自行车等9类产品专项整治
- 让长江文化绽放时代光芒(人民论坛)
-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正式开工 总投资额521亿元
- 第十六届“汉语桥”在云南大理启动 93国110名中学生追梦中文
- 全球极濒危树种资源冷杉野外回归第二期工程启动
- “拒绝办理”不是服务特殊群体的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