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人士厦门共探“好房子”“好社区”实施路径
中新网厦门1月9日电 (记者 杨伏山)第二届中国“好房子·好社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9日在厦门召开。会上,业界人士聚焦“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分享住房设计、建设、运维、服务经验做法,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本次研讨会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指导下,由中国建设报社、福建省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共同主办。研讨会以“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四好’建设”为主题,搭建起以人民为中心的“政企研学媒”协同创新交流平台。部分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分管住房保障工作的领导、相关领域的专家及企业负责人参会。
厦门市政府副市长张志红在致辞时说,近年来,厦门市为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投入更多资源提高住房品质,特别是在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方面开展了一些积极探索,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周边配套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实现“住得下、住得近、住得好”。另一方面,提高建设品质,鼓励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采用先进理念技术,高标准建设福建省最大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洋唐居住区,提供住房1.34万套,惠及3万多人。
同时,该市积极推进城中村的现代化治理,改善城中村居住环境,把城中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现代化社区,积极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中国建设报社党委副书记、社长韩店称,本次研讨会与会者共同探寻“好房子”“好社区”实施路径,提炼总结“好房子”“好社区”经验做法。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主管的行业主要媒体,《中国建设报》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为发展模式,为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让越来越多“好房子”为“好生活”代言。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居民的住房与服务的需求,福建省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赵峥谈到,首先要有“好思路”,其次建设好“好房子”,配套好“好社区”,提供好“好服务”。福建省房地产业协会正努力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聚焦住宅设计、保障性住房、社区建设、物业服务等领域内容,搭建供应链平台促进供需对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本次研讨会对恢复市场信心,满足市民改善居住品质需求,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柳文定表示,近年来,福建省从好标准、好设计、好建造、好建材、好服务等方面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系统推进“好房子”建设。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推动福州、厦门、泉州率先推进好房子建设,每个城市打造2个以上保障性住房好房子示范项目并纳入发展保租房城市年度监测评价的主要考核指标。
在商品房建设方面。加大“闽派”建筑风格传承引导,突出建筑隔声、建筑遮阳、隔震减震等技术应用,指导各地推动“第四代”住宅(立体生态住宅、城市森林花园住宅)建设。大力推广“系统代脑、机器代工、工厂代现场”的新型建造方式。
“把保障性住房建成好房子,可以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实现安居。”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翟波表示,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居住方面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新型的建造技术等新技术,以及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我们的房屋建设中去,引导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从过去注重速度、数量,转向追求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实现转型发展。此外,按照“安全、舒适、绿色、智慧”要求建设保障性住房好房子,可以让居民住得安心、放心、健康,用得更方便,同时可以节约生活成本,也有利于满足适老、适幼、青年友好等多元化生活方式和居住需求,可以更好释放刚性住房需求潜力。
“人是目的,房子是手段。”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马秀莲表示,好房子不仅要见房子,更要见人,见一个人、见一群人、见社区。好房子、好社区要服务于人,塑造更加活力健康的个体,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共融,共创更加和谐、更有归属感的社区。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建筑师刘东卫谈到,聚焦制约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战略的突出矛盾,应转变发展模式,促进建设品质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向新需求,落实绿色低碳可持续要求,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居住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实现“双碳”战略目标。面向新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建筑产品的长久质量,将提高产品供给高质量延伸到建筑全寿命期环节,全面提高建筑综合性能。面向新发展,重点关注城市新建可更新性住房、既有存量可持续再生住房建设。
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才介绍了为民众创造高质量生活空间的“厦门经验”,即拿出好的地块、满足空间需求、打造综合社区、落实绿色标准、加强智能管理,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
在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结合实际工作,为推进“四好”建设提供思路。
会上还启动了“好房子·好社区”品牌共建仪式,凝聚行业先行者与行业头部企业力量,为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攻难关、破难题!202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 一个传统潮汕村庄的活力与隐忧
- 美国野火肆虐致10人伤132栋建筑被毁 一地进入紧急状态
- 中国学者发现第六大植物激素运输“秘密通道”
- “外卖诗人”一年出版两本诗集 销量超10万
- 菲律宾发生海上撞船事故 4名中国游客受伤
- 浙江杭州:以法治之力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 汇丰推30亿美元新经济信贷基金 面向内地与香港两地新经济企业
- 夏末暑热未散尽,养心护心勿松劲
- 新职业青年塑造不一样的乡村
- 北京建筑大学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开展开放活动
- 各地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 2023中国奶商指数持续提升 Z世代引领牛奶“向新力”
- 中国丰收地图:三夏时节插秧忙
- 分歧公开化 土方对瑞典芬兰“入约”三方会谈机制“说不”
- 青藏铁路拉萨车务段多举措保障西藏暑运期间旅客运输工作
- 做好这四步 轻松应对乳牙疾病
- 第35个国际减灾日 上海举行地震避险应急演练
-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山中唱响运动歌
- 大美中国色,绽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 热门推荐
-
- 台风“杜苏芮”已致福建130余万户停电 今夜将进入江西境内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 民政部通报福利彩票2.2亿大奖情况:全流程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 AI赋能戏剧艺术 学者:人与AI互不相轻
- 分心驾驶如同“盲行”交通安全不容瞬间马虎
- 南非西开普省遭遇极端天气 超1.5万人受影响
- 上海科技馆举办特别活动致敬遗传学泰斗谈家桢先生
- 河北高温“炎热占主场” 农民下地看旱情
- (经济观察)1200亿件快递映照中国经济活力
- 安徽省属高校与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点占比达64.9%
- 张氏梅辞去越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职务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到,这类消费对于扩大内需为何至关重要?
- 敦煌研究院八十载:几代莫高人忆芳华向未来
- 江苏宿迁一小区商铺发生火灾 造成6人死亡
- 经济观察:消费投诉信息公示,是监督也是鞭策
- 【新闻随笔】社区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
- 供电危机下南非国家电力公司CEO提前离职引关注
- 接任才三天 韩国新任代总统崔相穆被警方立案调查
- 房地产项目“白名单”陆续落地,融资协调机制加速运转
- 共建陕西“绿芯”金丝猴视觉形象征集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