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暑热未散尽,养心护心勿松劲
■洪怡 张华
夏末时分,暑热未散。早晚温差逐渐加大,在这样的环境中,脆弱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警惕“高危时刻”。
根据医院历年统计数据,气温每升高1℃,到急诊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会增加17.3%。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夜晚同样闷热,心血管疾病患者勿轻视暑热余温。
十类人群更易出现心血管疾病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扩张,从而导致更多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供血会相对减少。高温还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此外,人体出汗较多,体内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大,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生活中,以下10类人群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需要警惕:既往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人群;65岁及以上人群,尤其是高龄老人;长时间户外工作人群;长时间久坐办公室吹空调人群;不喜欢喝水人群;喜欢猛灌冷饮人群;喜欢冲洗冷水澡人群;喜欢辛辣刺激的重口味人群;喜欢熬夜人群;不喜欢运动的人群等。
保护心脏必须防患于未然
预防心血管疾病,做好下述几件事,让心脏经受住温度考验。
■心慌胸闷别大意
闷热的天气很容易让人透不过气,许多心梗患者会在发病前3至4天有心慌、憋闷、胸痛乏力的先兆症状,尤其是老年人,要格外警惕,高温天如感觉胸闷等不适,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冠心病患者切忌洗冷水澡
当人体出汗较多时,皮肤的毛细血管大多处于扩张状态。此时如果突然洗冷水澡,会刺激血管收缩,引起心悸、胸痛等不适症状。冠心病人群尤其要注意,洗冷水澡会增加身体负担,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甚至心梗的发生。
■警惕室内外温差过大
从吹着空调风的凉爽室内突然到闷热的室外,人体心血管会突然舒张。反之,从闷热的室外突然进入凉爽的室内,血管会突然收缩。如此会造成血压波动过大,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室内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为宜,室内外温差<8℃为佳。进出空调房间时,可以先在门口站一会,给身体缓冲的同时,也给心脏一个适应过程。空调开启一段时间后记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新鲜空气。
■及时补充水分
人体出汗较多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否则血液粘稠度增大,血流速度减慢,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同时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加重脱水。
■遵医嘱服药,切勿自行停药
有些患者觉得天热胃口差,吃得相对清淡,血压血脂也都正常,可以停药一段时间。谨记,这种行为并不可取。不论春夏秋冬,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长期坚持服用药物治疗。即使血压较前期下降也不可随意自行停药、减量,需要在医生综合评估疾病程度、危险因素后调整药物。
■保持良好心情
情绪激动会使心跳加速,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脏负荷。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不动怒,气温过高时,适当减少体力活动,避免不必要外出。
■切莫贪凉
过冷的食物和饮料不仅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影响消化功能,过冷的刺激如大口喝冰镇饮料、吃冰镇西瓜还会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因此,不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吃大量过冷食物、冰镇饮料,食物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再入口,可以小口慢饮。
■晨练时间不宜过早
有研究证实,70%至8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猝死时间发生在早晨6点至上午10点。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通过专业医师指导和精准康复评估后,选择个体化运动处方,挑选一些适合自己运动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
在户外运动时,注意选择有遮阴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运动的同时随时补充水分。运动时间可以选择在气温较适宜的清晨或傍晚进行,千万不能在烈日下、高温时锻炼。
■定期监测指标,观察动态变化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肥胖人群因高热量饮食容易罹患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吸烟人群因长期吸烟会影响全身血管,加速动脉硬化;“三高”人群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高危因素会导致粥样斑块形成,从而出现一系列疾病;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容易造成血液流动缓慢,多种代谢途径提高动脉硬化概率,远高于非高血糖人群。
这些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心电图、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观察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早发现危险信号,采取干预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预防和治疗疾病。如果发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作者洪怡为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心脏康复科主任医师,张华为心脏康复科主治医生)
相关链接
养生膳食养心护心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长夏,此时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重,人比较容易感受湿邪,感觉疲劳、乏力、睡眠不足、胃口差等,严重时还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天热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会损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更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此时要格外注重养心。
可以从饮食入手慢慢调理身体。主食建议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豆类、蔬菜、水果、菌类为主。清淡饮食不是完全的素食,肉类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完全素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对肉类要少食、淡食。烹饪以清蒸、水煮为主,减少煎炸,少放油盐,尽量保持食物的原味。
推荐几方养生膳食:
健脾化湿粥:
薏苡仁、燕麦、荞麦、糙米、红豆、赤小豆一起浸泡半小时后加水煮粥,煮至米开豆烂,在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可以养心,健脾化湿。
百合杏仁粥:
鲜百合、杏仁与粳米同煮,加白糖适量温服。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病后虚热,干咳劳咳。
胡桃粥:
胡桃仁(捣碎)2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有补肾、益肺、润肠的功用。常食核桃粥,不仅能补肾,还有延年抗衰老作用。
梨粥:
梨2只,洗净后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可作为立秋后常食的保健食品。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年法国农博会揭幕 农民示威抗议引发关注
- 加拿大5月份通胀率实现近两年以来最小增幅
- 北京国际儿童电影展金花奖最佳长片《海洋传奇》上映
- 专家学者建言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 北京构建“人才+产业”发展模式 打造制造业人才高地
- 聚焦源头治理 山东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成效
- 广西来宾推动糖业智能化建设 实现蔗糖全产业链“从头甜到尾”
- 法国新政府正式组阁 公布内阁成员名单
- 十部门:明年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将达2.5张
- 芭堤雅昆明路演 暑期中国赴泰游有望再“升温”
- 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旅客从西双版纳中老边境出入境
-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致谢加拿大“当代白求恩”赴华义诊
- 黄金木乃伊首次亮相北京
- 今年首次增持!中国4月增持美债33亿美元,日本、英国减持
- 开车溅行人一身水 交警:违法!处罚
- 福建沙县:“河长制”助力水清岸绿常相伴
- 回国赶秋招,收好求职指南
- 德国经济前景暗淡 鼓噪对华“去风险”非明智之举
- 成都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人员突破400万人次
- 永久性视力损伤或有望恢复 科学家首次在小鼠模型中实现
- 热门推荐
-
- 钟才文:最大程度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 揭秘《西游记》:孙悟空的颜值到底啥水平?
- “00后”女机务:当好“飞机医生”,守护航班安全
- 广东省气象局:今年广东“龙舟水”预计比常年略偏重
- 多国首次组团参加消博会:“收获远超预期”
- 新疆伽师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带动当地民众发了“牛”财
- 【文化中国行】古老文明扬中外 匠心妙手焕光彩
- 山东花式解锁“文旅经济” “点燃”多元消费新活力
- 中华民俗邂逅“法式风情”:沪上中法少年共绘元宵文化交融“百景图”
- 【新春走基层】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中方教师:盛开在肯尼亚的中文之花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将积极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逾2000万字《人民艺术家·王蒙创作70年全稿》在京首发
- 外媒:北马其顿选出该国第一位女总统
- 商务部: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
- 黎真主党证实其媒体关系负责人死亡
- 世界旅游组织:中国重启出境游为全球旅游业带来积极影响
- 新疆民间歌手家庭传承:传统非遗“唱”出新活力
- 一波“瑞兔宝宝”降生,有人就叫“初一”
- 管好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 中国财政部公布新规
- 宁夏贺兰山宿集一期酒庄综合体项目封顶 2025年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