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莫河驼场铃声回荡70年 “沙漠之舟”变“产业之舟”
中新社青海乌兰12月8日电 题:青海莫河驼场铃声回荡70年 “沙漠之舟”变“产业之舟”
作者 王利文 李江宁 赵朗
凌晨四时许,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天空还未亮。在驼铃声中,50岁的莫河驼场挤奶工人艾特热坎·卡布勒别克逐一为其所负责的45峰母骆驼挤奶。为保证驼奶质量和产量,她的第二次挤奶工作在12小时后进行。
地处柴达木盆地东部的乌兰县有草场1692.27万亩,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莫河”蒙古语意为“像胳膊肘拐弯的地方”,这片土地因水丰草茂、河流蜿蜒得名。
“莫河驼场前身是1953年中共中央西北局组建的西藏运输总队,曾为西藏和平解放、青藏公路和铁路建设、柴达木盆地开发等作出了卓越历史贡献。”走进莫河骆驼场青藏驼队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存虎动情地讲述驼工们将第一面五星红旗带入拉萨的故事。馆中数百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默默诉说着驼工及其“哑巴兄弟”骆驼经历的艰难历程。
今年是青藏公路通车70周年,与之密切相关的莫河驼场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如今驼铃声依旧。通过发展盐业开采、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等产业,这个历史悠久的驼场已经转型为一个现代化企业,建成了青海唯一的驼乳产品加工生产线,“沙漠之舟”变“产业之舟”。
“莫河驼场所处盐碱地,这里产的驼奶富含铁质、味道微甜,钙含量比普通牛奶高出近7倍。”浙商孙英豪抓住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发展机遇,4年前创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探索半舍饲养殖模式,对2700余峰长期半野生放养的柴达木双峰骆驼进行饲养。
与骆驼“打交道”并不容易,乌兰县鲜有人掌握挤驼奶的技术。为此,孙英豪特地聘请哈萨克族驯化师、挤奶工开展技术教学指导。艾特热坎于2021年从新疆伊犁来此工作。她介绍道,哈萨克族会通过抚摸和喂食等方式与骆驼建立信任。“如今被驯化的骆驼日渐增多,一峰母骆驼日产2-3公斤奶,每公斤收购价可达40元(人民币,下同)。”
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乌兰县骆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共饲养柴达木双峰骆驼约4600峰,年供奶达300吨左右。此外,当地不断引进先进养殖驯化、驼奶加工技术和设备,开展骆驼养殖驯化专题培训,骆驼驯化效率提升了15倍,能产奶的母骆驼从个位数增加至目前的1200余峰,常温下液态驼奶保质期从不到24小时延长至180天,产业富民效益得到充分释放。2023年,乌兰县第一产业增加值5.68亿元,同比增长4.9%。
“我计划明年创立一家驼肉加工厂,打造高品质的骆驼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谈及未来,孙英豪希望促进骆驼产业链的发展,让“驼铃声”回响不绝。(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欧亚水獭重现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保护区
- 内蒙古冰雪季:多元活动解锁冬日狂欢密码
- 四川都江堰:世界遗产赋能县域经济 文旅融合领跑“旅游名县”
- 今年前7月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近50%
- 欧盟宣布不再延长欧盟尼日尔军事伙伴关系特派团任期
- 当群星闪耀时 两岸百位艺术家近500件作品在浙江展出
- 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 专访学者晏青:饭圈冲突反映的是社会文化断层和价值分歧
- 新西兰九类输华产品卫生证书无纸化改革在天津启动
- 泛滥的大学生“水赛”:几乎人人获奖,举办方巧立名目收费
- “大厨下乡”助力乡村旅游餐饮服务品质提升
- 7月30日8时至31日8时 河北各河系共发生67站次涨水过程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在一滴水里看见太阳
- 北京独角兽企业达114家 全国居首
- 北京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发布 本年度计划供应商品住房约600万平方米
- 关爱孤独症群体:郑州孤独症“公交康复课堂”开课
- 我国南方地区进入主汛期 今年汛情主要有这些特点
- 大风强对流预警双双上线 北方需注意防风防雷雨
- 齐市三十四中教学楼项目曾流标后再次招标,施工方或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 中越歌手壮乡献唱:以声传情促友谊
- 热门推荐
-
- 北京首次布设测雨雷达 实现永定河官厅山峡区域全覆盖
- “丝路同源·山海交响”首届闽昌(木垒)文化旅游节开幕
- 广东以检验检测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 2023年中国科学院科普讲解大赛顺利举办 6位选手获一等奖
- 白露转凉外寒袭
- 广西高考首日平安顺利 多部门联动全力保障考试安全
- 半世纪挽救逾1.5亿人生命!这项工作全球共同做到了!
- 《青海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获批实施
- 香港谐星阮兆祥新晋内地“网红” 冀巡演大湾区、尝试电商
- 特朗普:不会再与哈里斯举行下一场总统选举辩论
- 2000亿元、500万人……从“颜值”到产值 “美丽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 青海油田:油泥砂“巧处理”种出活力绿植
- 当18度的山城遇到蓉城 宁夏固原携农文旅产品赴成都推介
- 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怎样破解“大城市病”?国家发改委回应
-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访问英国牛津大学
- (经济观察)数字化成中国民营企业出海新标签
- 贵州“村超”举办以来实现旅游综合收入逾190亿元
- 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郧县人”等六大遗址项目入选
- 中国官方:促消费政策不是“掏空钱包”“透支需求”
- 全面了解考古新发现 聚焦夏商周三代 探寻何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