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新研究:亚裔最重生死,却最难获得临终关怀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一项美国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新冠疫情暴发和种族主义袭击增多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亚裔开始考虑生死大事和临终关怀,这一比例高于全美其他种族群体。然而,由于许多亚裔不愿公开讨论生老病死,他们较其他群体更难获得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根据英文媒体报道,临终关怀提供商VITAS Healthcare收集的数据显示,多达41%的亚裔受访者表示,当下发生的事件让他们更多地思考死亡。相比之下,有36%的拉美裔、27%的非裔和24%的白人持相同看法。
然而,在做临终关怀计划方面,只有7%的亚裔提前规划了要如何度过生命的最后一程。白人中这一比例为25%,非裔比例为22%,拉美裔比例为21%。2/3的受访亚裔表示,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查找相关信息。
“对于一些移民来说,临终关怀和缓和治疗,甚至止痛药物的概念都非常陌生,”VITAS医学主任罗伯特·阮说。“这些事情并非在所有国家和文化中都常见。许多重病患者选择在没有外部护理的情况下返回家中自然死亡。”
同时,专家指出,亚裔倾向于将死亡视为一件家庭内部事务,习惯任由疾病发展,对缓和治疗避而不谈。
罗伯特·阮表示:“对于老一辈人来说,经历痛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认为,忍受一定程度的痛苦能避免‘丢脸’或显得软弱。”
当被问及希望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得到怎样的对待时,63%的亚裔表示,他们希望得到情感上的支撑,这一比例高于其他任何种族。而临终关怀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
VITAS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医疗官约瑟夫·谢加(Joseph Shega)说,在让更多人接受临终关怀、参与有关生死的对话,还需医疗服务提供者具有跨文化知识储备,医务人员具备文化敏感性,懂得亚洲语言的翻译人员也不可或缺。
他说:“我们知道许多病人讳疾忌医,这种现象也很常见。除了鼓励患者制定临终关怀计划外,我们还需要让医务人员能够引起患者的注意,并以一种文化敏感的方式发起这些讨论。”(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媒前高管:2023年中国这五件大事,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2023,我的中国记忆
- 美方高度关注歼35A和红19亮相
- 日本气象厅面向宫古岛、冲绳本岛等地发布海啸警报 预计浪高3米
- 北斗系统技术论坛在港举办 冀助力香港智慧城市建设
- 韩媒:文在寅之女因涉嫌酒驾被移送检方
- 美媒:马斯克与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会面 讨论美伊关系
- 荷兰史基浦机场发生致命事故 一人卷入飞机发动机身亡
- 成交价202.95亿元 山西成功网上挂牌出让两宗煤炭探矿权
- “民资入铁”再探路
- 新疆吐鲁番秋季晚熟哈密瓜进入采摘季 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五起侵犯商业秘密典型案例
- 浙江:“药”让青山变“金山”
- “醉驾处罚新规”开始实施:15种情形从重处理 10种情形一般不适用缓刑
- 贵南高铁全线贯通运营 中国唯一毛南族自治县通高铁
- 专家企业家齐聚哈尔滨 共谋人工智能引领龙江数字经济发展
- “立冬”时节到 “小雪”翩然来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水危机威胁世界和平
- 中国商务部回应美将29家中企列入所谓涉疆法案实体清单
- 8月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80个点
- 中国深化电子计价秤整治 打击“缺斤短两”等违法行为
- 热门推荐
-
- “喝了几口就进急诊” 这个网红饮料近期频上热搜
- 2023年世界无烟日主题宣传活动在银川拉开帷幕
- 伦敦最繁华商业街要遭“抢劫”?数百人聚集围观,9人被捕
- 青海“8·07”日月山埋尸案罪犯马成被执行死刑
- 俄罗斯经济压力下稳住了阵脚
- 从“揽客”到“留客” 各地掀起文旅消费热
- 美国宣布投入25亿美元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替代燃料汽车补给站
- 法国东南部遭暴雨袭击已致3人死亡 仍有4人失踪
- 追星刘亦菲成功!林一揭秘“玫瑰”幕后故事
- “一朵云”助力山西运城打造政务“新质服务力”
- “探店”出版文创:文化融入文创 有新意才合心意
- 2023之江艺术季上演经典昆剧《十五贯》 由五代昆剧人共演
- 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揭示:内蒙古草原近40年平均表现为弱碳汇
- 美国1月成屋销售量再下降 已连续12个月下滑
- 2024年“AI+教育”变革加速 智能化融合达新高度
- “华中康养地”湖北咸宁:大健康产业成势见效
- 链博故事丨一个智慧大脑,如何“链”出全球创新活力?
-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260万亩农田升级 甜蜜产业致富一方
- 湖北恩施推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加强中高考期间校园食品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