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行的烦恼:营收净利增速放缓
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三季报收官,6家国有银行前三季度“成绩单”随之揭晓。10月30日,六大行集体公布三季报,整体来看,六大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共计10594.44亿元,平均日赚近38.67亿元。不过,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整体增速放缓,个别银行出现归母净利负增长。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LPR下调、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银行净息差收窄趋势仍在持续。
业绩:放缓与分化
六大行前三季度“成绩单”集体“出炉”。10月30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集体公布三季报。整体来看,六大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共计10594.44亿元,平均日赚近38.67亿元。
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前三季度,六大行营收、归母净利整体增速放缓,个别银行出现部分指标的负增长。
“宇宙行”工商银行仍稳坐六大行头把交椅。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64.22亿元,同比下降3.8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0.25亿元,同比增长0.13%。但归母净利润增幅已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回顾2023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营收同比减少3.55%,归母净利则同比增长0.79%。
建设银行延续“增利不增收”,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690.22亿元,同比减少3.3%;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2557.76亿元,同比增长0.13%。
农业银行营收增速则由负转正,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402.12亿元,同比增长1.29%,去年同期则同比下降0.54%;但归母净利增速有所放缓,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3.72亿元,同比增长3.38%,不及去年4.97%的增速。
虽然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保持了正增长,但在2024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农业银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刘世栋透露,受LPR持续下调、房贷利率批量调整等宏观政策变动,以及主动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该行营收进一步增长仍将面临一定压力。
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则保持营收、净利“双增”态势,2024年1—9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783.48亿元、2603.49亿元,同比增长1.64%、0.09%;实现归母净利润1757.63亿元、758.18亿元,同比增长0.52%、0.22%,但增速已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
交通银行则未能延续去年同期业绩增长趋势,报告期内,营收、归母净利“双降”,实现营业收入1961.23亿元,同比下降1.39%;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686.9亿元,同比下降0.69%。
“在经济放缓、银行让利的大背景下,国有大行业绩依旧保持了足够的韧性”,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但受净息差收窄、手续费收入下滑等影响,多家银行普遍出现下降;同时,受益于信用成本的下降,部分国有大行依旧实现净利润的小幅增长。
信贷:加码科技领域投放
今年以来,银行业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三季报中,多家银行披露加大对科技创新、普惠信贷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六大行年内新增贷款规模超8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大行新增贷款规模均超万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工商银行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28.1万亿元,增加2.01万亿元;建设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5.7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9万亿元;农业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4.6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7万亿元;中国银行客户贷款总额21.4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7万亿元。
对于信贷投放增速较快的原因,农业银行信用管理部总经理王霄汉在2024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该行信贷投放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三农和县域业务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二是围绕着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三是个人贷款领域持续走在同业前列。
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在千亿水平。报告期末,邮储银行客户贷款总额8.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304.8亿元;交通银行客户贷款余额8.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50.72亿元。
邮储银行在三季报中透露,客户贷款总额的增长,主要是该行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个人小额贷款实现较快增长,同时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信贷投放,积极推进产品服务创新,公司贷款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薛洪言指出,今年1—9月,社会融资规模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39万亿元。国有大行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在周期下行阶段积极扩大贷款投放力度,对于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跨周期的角度看,也为新周期来临后业务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净息差:仍面临收窄压力
近年来,监管引导银行降低融资成本,让利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银行净息差(即“净利息收益率”)收窄态势明显,今年前三季度净息差下行压力仍在持续。
工商银行净息差收窄幅度较大,报告期内,净利息收益率1.43%,同比减少24个基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净息差、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41%、1.52%,均较去年同期减少23个基点。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同比减少17个基点、16个基点至1.45%、1.89%。
交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则为1.28%,同比下降2个基点。对于净利息收益率同比下降的原因,该行提及,主要是资产端收益率下行较快,一是受存量房贷利率调整、LPR下调、个人房贷利率政策下限调整等因素综合影响,客户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较多。二是受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影响,证券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为对冲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报告期内,该行合理摆布资产负债配置,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强化存贷款定价精细化管理,保持了净利息收益率的相对稳定。
而受LPR下调、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银行净息差仍面临收窄压力。农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副总经理汪洋表示,预计今年农业银行的净息差将保持基本稳定。在资产端,考虑到10月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和LPR的进一步下调,贷款收息率仍将面临下行的压力,叠加债券市场利率整体低位运行,预计资产端的收息率仍将承压;在负债端,随着今年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外币的负债利率上升的持续影响,负债成本的压力将继续得到缓解。综合存贷款两端利率调整的影响,大部分可以相互抵消,整体对今年的净息差影响比较小。
“从明年的变动来看,在金融让利实体的宏观政策导向下,预计农行的净息差仍将承压,变动的趋势与同业基本保持一致。”汪洋补充道。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三季度银行净息差下降,主要是银行仍面临存款定期化压力,负债成本较高;银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让利实体经济;加上市场利率中枢下移及金融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等。另外,银行大幅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等稳楼市政策,也在短期对银行净息差构成一定影响。从趋势来看,尽管三季度银行净息差继续放缓,但呈现收窄趋势,预计四季度净息差有望企稳。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邮轮船员体检“一检四证”新模式首现厦门
- 从春节申遗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统一认定标准 政府失信也上“黑名单”
- 市场监管总局:一季度我国新设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14.3%
- 韩国周末高温天气造成至少17人身亡
- 台风“卡努”将影响东北地区 华北华南云南等地有较强降雨
- “五一”假期浙江水上客运量预计超120万人次
- “国际智囊团”为北京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 为世界各国提供合作机遇(国际论坛·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 山东省—韩国经贸合作交流会举行 签约项目金额达4亿美元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背后的青春力量
- 新疆兵团乡村振兴中的“飞手”夫妻
- 我国全面进入汛期
- 4支国家医疗队在贵州开展巡回医疗 服务群众5000余人
- 台湾商业总会荣誉理事长:两岸优势互补发展新质生产力
- 新漫评:遗毒不清,南海生态何时安宁?
- 以总理办公室:停火谈判“具有建设性”,但分歧仍然巨大
- 错峰出游 老年人挑大梁
- 及时上报铁路险情 四川等地94人获奖励
- 国际社会:中欧深化合作为世界注入确定性
- 热门推荐
-
- 植物蛋白肉、3D打印肉…… “未来肉类”走向餐桌
- 聚焦老舍“透到骨血里”的老北京文化 “老舍笔下的西城”论坛在线举办
- 山西晋城铁壶匠心传千年
- 黑龙江:“立冬首日”寒意足 日均气温跌破零度
- 国际热评:上合“朋友圈”再增员,发展“稳定器”添助力
- 累计投入300亿 “不造车”的华为意欲何为
- 国家税务总局:上半年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491.7亿元
- 共富如何先行?浙江推进“产业链”化身“共富链”
- 第五届冷湖科幻文学奖揭晓 9篇获奖作品合集将与公众见面
- 喝中药怕苦能加糖吗?关于中药这些知识务必掌握
- 中国银行内外联动助力中印尼双边本币结算
- 胰岛素行业将迎巨变?
- 前4个月中国对阿盟进出口总值创历史同期新高
- 联合国:加沙人道主义援助努力正处在崩溃边缘
- “烟台造”大型垂直起降无人运输机首飞成功
- 第十届成都汽配展在蓉开幕 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
- 中欧班列(武汉)跨境线路达49条 辐射40个国家、113个城市
- 国家发改委: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落地见效
- 成都:133万粒积木颗粒拼成超85平方米“太阳神鸟”
- 黄晓明出演《玫瑰之战》 44岁还是“傻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