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领跑”,中国汽车产业从量变到质变
“追赶”→“领跑”,中国汽车产业从量变到质变
——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从2009年起,中国已经连续15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新四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国汽车产业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进入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完成动力转型并实现汽车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时代。“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方向的积极倡导者和引领者,为中国汽车走向制造强国提供了机遇和信心。”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75年间,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由弱到强。尤其近十年来,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浪潮中,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赛道异军突起,跨国车企借力中国市场加速转型,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成为“引领者”的难得机遇。为此,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特别推出系列报道,全面、系统地展开回顾与盘点,今日推出第一篇:“追赶”→“领跑”,中国汽车产业从量变到质变。
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日起,从党和国家发展汽车工业的宏观决策,到一汽、东风等大大小小汽车项目的具体实施;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确立,到引进先进技术、对外合资合作……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如今,中国汽车年产销量已连续15年蝉联全球第一,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
随着“新四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国汽车产业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进入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完成动力转型并实现汽车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时代。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十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一路高歌猛进,连续9年产销全球第一。借助新能源赛道,我国汽车产业正以“引领者”的姿态,迎来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同时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从“一片空白”到突破3000万辆
新中国成立之初,汽车工业一片空白,更没有成型的汽车厂。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举行奠基典礼,新中国的第一座汽车厂拔地而起,中国汽车工业也以此为原点,开启崭新的时代。
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张书林表示,“从1953年到改革开放前的25年间,老一辈汽车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为建设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无私无畏地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合资生产轿车,让轿车进入家庭形成世界最大的市场规模,为实现自主创新自主发展奠定基础,并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信息,我国于2009年以产销1379.10万辆、1364.48万辆的成绩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到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5年蝉联全球第一,更是首次突破3000万辆“门槛”,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
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使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青睐有加。各跨国车企或调整战略,或更改产品设计,以满足中国汽车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也在不断扩大的市场中抓住了发展机遇,快速崛起的造成新势力已经发展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在多方势力和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今年延续着稳定增长趋势。今年前8个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67.4万辆和187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和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预测,“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同比增长3%。”
尽管我国汽车产销牢牢占据全球“老大”位置,但“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于2017年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汽车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链条存在短板,创新体系仍需完善,国际品牌建设滞缓,企业实力亟待提升,产能过剩风险显现,商用车安全性能有待提高。”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还强调,“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
伴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新型技术和应用模式的不断涌现,全球汽车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汽车产业充分利用这一“换道超车”机遇,抢占竞争优势地位,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查阅和搜集行业数据,列出以下几组数据,可以从某个侧面更好地诠释和反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过去这十年所取得的成绩。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7.5万辆,到2023年攀升至949.5万辆,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六成以上。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依旧强劲,1-8月产销分别完成700.8万辆和70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0.9%,占比37.5%。
另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数据,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02.7万辆,同比增长43.2%,渗透率再次突破五成,达53.9%。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表现再超预期,呈现加速上行趋势。新能源乘用车已经走出了区别于传统周期性规律的独立行情。”
不止产销规模领先,我国在过去十年里还形成了自主可控、结构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自主品牌在“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三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技术领域实现局部领先,并开始对跨国车企进行“反向”技术输出。
张书林指出,“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方向的积极倡导者和引领者,这为中国汽车参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际竞争,为中国汽车走向制造强国提供了机遇和信心。”(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王文天辞行拜会柬国会主席昆索达莉
- 7户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公布
- 天水麻辣烫产业如何持续“上分”?金融业开始整活了
- 洋山港首次完成甲醇燃料加注船燃料补给测试
- 广西贵港平南县一民房倒塌 致1死3伤
- 宁夏银川:市民图书馆“充电”过别样假期
- 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西南地区和江南西部等地有雨雪天气
- 英国发生持刀袭击事件 2名儿童死亡9人受伤
- 暑期,让孩子爱上整本书阅读
- “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计划”在京启动
- 多端发力迎接年终消费旺季 快递量爆发式增长折射消费市场蓬勃活力
- (乡村行·看振兴)“菜篮子”成致富“钱袋子” 山西新绛果蔬抢“鲜”上市
- 广深加速打造低空经济全产业链
- 中国日报漫画:对比
- 北京将打造一批互联网3.0标杆应用 带动产业创新发展
- 天津研发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全球首次实现吨级量产
- 这届网友,热衷为安陵容、宋青书逆天改命
- 上海小剧场风生水起 “小而美”获年轻人青睐
- 国际识局:美国政府躲过“停摆”,然而更大危机还在前方
- 陕西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城乡建设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 热门推荐
-
- 加强尖端芯片生产!美政府拨款195亿美元补贴英特尔建厂
- 共筑视界新篇章 合肥维视眼科医院开业
- 今年计划10000套!河南郑州促进房产市场“卖旧买新、以旧换新”
- “歪果仁带你游青海”第三季正式启动
- 美国会确认特朗普当选前夕 国会大厦附近架起隔离栏加强安保
- 7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2.2% 行业持续良好运行态势
- 长三角力保企业用工 拼经济“开门红”
- 新春走基层|火树银花 贵州台江“舞龙嘘花”闹元宵
- 古代就有包邮区?鉴往知来让考古成果实证“何以中国”
- 杭州宾利驾驶员将面临什么刑罚?律师解读
- 中国首个核药领域外资项目落户浙江海盐
- 预定利率全面“降档” 三大类保险产品“接棒”
- 探寻广西桂林回族乡潜经村“民族团结”的幸福密码
- 境外回流人员亲述“杀猪盘”诈骗过程:受害目标多找征信良好的有编制人员
- (两会访谈)访宁吉喆:调动一切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
- 杭海城铁开通运营三周年 加速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
- 专家传授盛夏时节食疗“秘方” 指导食品安全“避坑”
- 阿尔茨海默病早筛早查尤为重要 社会认知仍需提高
- 美商务部将27家中国实体从“未经验证清单”中移除
- 食用菌行业首本蓝皮书北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