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西北适水产业“第一县”以渔治碱探新路
中新网银川7月2日电 题:(走进中国乡村)西北适水产业“第一县”以渔治碱探新路
中新网记者 李佩珊
盛夏时节,位于宁夏银川平原上的贺兰县随处散发着绿意。稻田阡陌纵横间,5.8万余亩波光粼粼的池塘镶嵌其中,青青芦苇随风飘荡,一幅塞上“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多年前,这些池塘还是寸草不生的盐碱滩,如今,这里不仅养起了淡水鱼,还迎来了海鲜的丰收,让海鲜养殖向距离大海更远的内陆挺进。
西北内陆的“水族馆”
7月1日,记者走进位于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的宁夏黄河经济鱼类水产种质资源场,只见20座巨大的圆形循环水养殖池内,鲤鱼、草鱼、鳜鱼、鲟鱼等数十种鱼在清澈见底的池水中一边畅游,一边吸着“鲜氧”。进入二楼,黄河经济鱼类图谱跃然墙上,VR体验等互动设备吸引研学的学生参与,大家仿佛进入了水族馆一般兴奋。
宁夏黄河水产种质资源场建成于2021年,主要进行黄河鱼类的标准化繁殖、繁育、种质资源的保护。整个车间采用全程自动化控制、工厂化养殖的循环水模式,过滤得到的鱼粪和饵料会被输送到稻田,成为生物肥料。经过这样的循环养殖,能实现节水30%-40%。
养殖池内,一种体色犹如彩虹的鱼种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负责人董跃辉介绍,这是今年新引进的一万斤虹鳟鱼。
“这是银川首次引进养殖的虹鳟鱼,除了黄河鱼类,我们还在尝试各类鱼虾的养殖,今年还引进了罗氏沼虾。”董跃辉表示,引进之初,他们将新品种放入工厂化循环养殖池暂养,通过全程自动化控制循环水,实现水温和氧含量的调节,保证生长速度。目前,虹鳟鱼正处于增肥阶段,一些超过2斤的鱼已可进入市场,10月后,虹鳟鱼将大面积陆续上市,丰富消费者餐桌。
不只是虹鳟鱼,据贺兰县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站长邱文杰介绍,今年以来,贺兰县先后引进大黄鱼、黄鳍鲷、斑节对虾、香鱼、鳜鱼、青蟹等新品种,通过扩大名优养殖和设施规模,大幅提高名优鱼类苗种、大规格鱼种和成鱼养殖产量,70%以上的产品稳定外销西藏、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
盐碱地里游出南美白对虾
含盐量超过0.1%的土壤通常被称为盐碱地。宁夏虽地处黄河灌区,历史上却没能逃过被土地次生盐碱化支配的困境。宁夏用黄河水养鱼已经有几十年历史,近年来又发展起用盐碱水模拟海水养殖虾蟹。“以渔治碱”,成为宁夏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用盐碱水养出来的“海鲜”能放心吃吗?这是不少消费者初次接触这类商品时会产生的疑问。负责人强佐洲表示,宁夏宜渔盐碱水土分布广泛,引黄灌区土壤盐化多属盐土分布类型,盐度多在2至18之间,pH值在7.7至9.3之间,发展海产品养殖优势明显,虾蟹口感更加鲜甜。
而南美白对虾无疑成为宁夏最成功的海鲜驯化品种。宁夏蓝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拥有400亩高产养殖示范池塘、6000平方米南美白对虾育苗车间和超5.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养殖温棚。
在强佐洲看来,盐碱地里养海鲜,不只是调节水质这么简单,还需要很多技术加持。他先后请来清华大学和福建的技术团队,升级大塘养殖为设施养殖,逐步调整盐度,并及时补钾等微量元素,让海洋类鱼苗逐步适应盐碱水的低盐环境。“通过高产养殖示范、现代化温棚养殖加持,南美白对虾今年可实现年产12万斤左右。”强佐洲说。
盐碱地里养鱼虾,不仅盘活资源,更有广阔市场前景。为了让“陆产海鲜”走得更远,贺兰县还做优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在引进品种苗种长途运输、本地盐碱水苗种淡化、苗种培育及饲料驯化等方面设立研发技术攻关项目的同时,也投建了以大宗淡水产品为原料的“鱼丸、鱼饼”和以加州鲈、斑点叉尾鮰为原料的“鱼片、生鲜”预制菜生产线,寻找适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大力发展适水产业的贺兰县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水产品集散中心,跃身成为西北适水产业“第一县”及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动力足、底盘稳 中国经济乘势而上开启“加速跑”
- 天津警方通报“小区地下车库多辆汽车一夜被砸”
- 亚洲制造业论坛秘书长罗军:制造业由大做强需做好三方面工作
- 多措并举呵护儿童健康
- 志愿者为星星的孩子捏出小世界
- 卷对卷印制太阳能电池能效创纪录
- 虚拟现实技术为工程建设插上“翅膀”
- 以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
- 扎法尔:中国的帮助使巴基斯坦彻底告别“无电时代”
- 新疆新年首匹汗血马诞生
- 南洋佳肴暖昆明 马来西亚文化美食节启幕
- 47位省外浙籍文艺名家被聘为“艺术乡贤”
- 海内外学者谈“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 共促提质发展
- 朝鲜发布韩国无人机渗透进入平壤事件最终侦察结果
- 杭州西湖游船推限定版太子湾“爱如繁花”水上专线
- 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洪都拉斯两辆巴士迎面相撞致17人死亡 14人受伤
- 京津冀携手打造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高技能“人才圈”
- 音乐剧《绽放》再登昆明 演绎张桂梅“燃灯人生”
- 黄土高原上的“小江南”:“稻+”模式拓宽村民致富“稻”路
- 热门推荐
-
- (乡村行·看振兴)古县赞皇 “山中短笺”:露营也有“中国式浪漫”
- 河南麦收进程过半 已收获小麦4410万亩
- 新疆阜康农旅融合新场景:美了乡村、乐了游客、富了村民
- 湖南凤凰竹山苗寨“文明实践+文化旅游”振兴乡村
- 黑龙江省首艘入级推拖船“贾巴尔”顺利联检出境
- 抖音发布公益报告:两年1.8亿人参与公益,累计创作107万条公益内容
- 鄂尔多斯警方抓获3名跨境网络赌博平台管理人员
- 这种以城市命名的水果,蕴藏了怎样的“甜蜜”?
- 瞄准新质生产力 杭州探索经济发展“新引擎”
- 不负青山不负春 山西人工造林规模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
- 外媒:红新月会派出73支救援队前往疑似伊朗直升机事故地点
- 难治复发性风湿免疫性疾病有了新疗法
- 生动展示年轻人情感体验 这五部剧本讲了啥故事?
- 总结鲁班工坊海外建设成果《2021年鲁班工坊建设与发展报告》推出
- 中国证监会同意“基金E账户”APP正式上线运行
- 匈牙利将延长并扩大对乌克兰农产品进口禁令
- 东海热带低压停止编报 “贝碧嘉”向西北方向移动
- 3月中国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
- 1—8月31个省份收入同比均保持正增长 3个省份增长20%以上
- 同江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年内首次突破5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