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林黛玉形象是超前的|文化名人谈文化
中新网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 上官云)“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林黛玉一句话,造就了《红楼梦》里的一个名场面,人们一听便能脑补出林妹妹的长篇大论,以及宝玉的尬笑。
大家喜欢林黛玉的聪明绝顶,也喜欢她洗尽铅华后的本真性情,她特有的表达方式击中了年轻人的心,用网络流行的“梗文化”来形容,就是林黛玉的精神状态“遥遥领先”。
而前段时间,一部由《红楼梦》改编而来的电影上映后,再次掀起了一场关于原著的讨论。这场讨论也再次证明了,即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林黛玉依然是许多人心头的宠儿。
从三十余年前起,著名作家刘心武便开始关注《红楼梦》。登上《百家讲坛》之后,他条分缕析地讲述了黛玉的命运、身份,以及结局。
多年过去,他依然认为,曹雪芹塑造的林黛玉很了不起,这个形象是超前的,言语之间带有锋芒,但收放有度,这和当代女性个性解放的要求恰好相通。
《红楼梦》同样是成功的,写出了世间的悲欢离合,亦写出了永恒的人性。
是敏感,还是走心?
翻开原著,有时候,林黛玉看上去似乎有些敏感。
周瑞家的来送宫花,她问“是单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得到回答后,冷笑着又补上一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来的,也不会给我。”
凡此种种,有人就给林黛玉贴上了“小气”“刻薄”的标签,嘲讽她不通人情世故。
刘心武却不觉得林黛玉有多么尖酸刻薄。从《红楼梦》里,透过细碎的生活细节,他看到的是林黛玉的高情商、独立性,以及对安全感的追求。
无论如何,林黛玉说话总会掌握一个尺度,能放能收,不会放肆到“出边”的地步。平时为人大度,小丫头佳蕙来送茶叶,正赶上林黛玉给身边的丫头们分钱,顺手抓了两把给她。
看似言语犀利,实则胸怀博大,在那个时代,黛玉能做到这些,的确难能可贵。
很多时候,她的“小气”,也不过是在追求一种安全感和情感依托。在贾府,她虽然寄人篱下,但外祖母待她极好,林黛玉衣食无忧,唯独在与贾宝玉的情感上,充满了“不安”。
原本她和贾宝玉两小无猜,没想到来了一个薛宝钗,而且薛家也是奇怪,如同“钉子户”一般,在贾府住了下来,“金玉良缘”的说法也跟着来了。
宝黛二人之间的误会越来越大,一次吵架时,林黛玉冲口而出,“我是为我的心”。这个情节,刘心武印象极为深刻,反复读了很多遍。
“在中国,几百年前,《红楼梦》写出了一位贵族小姐,她有自己对新生活的追求,生活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自己的心,为了情感有所依托,很了不起。”他说。
是流量,还是共情?
时光如白驹过隙,来到互联网时代,林黛玉又成了视频网站的“流量担当”。
人们如同发现了宝藏,追星一般研究她的言行举止,调侃她是“林怼怼”,评价人或者事,都是一针见血;更有人模仿她的口吻,创造了一系列“林黛玉发疯文学”,自得其乐。
眼见如此情况,刘心武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林黛玉的说话形式,都是冲破当时封建礼教规范的,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的生命,这和当代女性个性解放的要求是相通的。
“曹雪芹塑造了一个十分超前的林黛玉形象,能够和今天年轻一代的情感衔接起来,互通、共情,很了不起。”他认为,林黛玉受欢迎,恰恰证明了《红楼梦》超乎寻常的价值。
很多作品出现后,命运止步于读者的匆匆一翻,未能流传下去。但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之作,却能吸引读者参与二次创作,派生出诸多想象,几百年之后,生命力依然旺盛。
比如,多愁善感的女孩,可能会被戏称为“林妹妹”;初到新环境,若是表现得对周遭事物新奇不已,那很可能会被打趣一句,“你怎么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
无疑,《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对人物的刻画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写出永恒的人性。于无声处,鲜活的角色脱离书本,悄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超越西方文学
刘心武对《红楼梦》的关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彼时,他接触到了意识流、魔幻变形等诸多风靡一时的西方文学创作手法,也着重阅读《红楼梦》等经典之作,汲取营养。
恰恰是在研究过程中,他看到了《红楼梦》里各种鲜活的女性形象。“林黛玉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有自己的新生活,‘我是为我的心’,极具前瞻性、先锋性。”
不止林黛玉,《红楼梦》里的很多女性角色都吸引了刘心武关注的目光,比如秦可卿、贾探春,乃至刘姥姥,性格鲜明又不落俗套,绝无混淆的可能。
这种对女性形象的展现,在《金瓶梅》中亦早有端倪。《红楼梦金瓶梅合璧赏读》中,刘心武提出一个观点:《红楼梦》与《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互相辉映。
相较于之前的中国古典文学,《金瓶梅》开了一个好头,写了很多女性角色,比如孟玉楼、吴月娘,也写出了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生死歌哭。
《红楼梦》很好地继承了《金瓶梅》的这些特点,而且在人物设置上有了新突破,写到了大量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并借贾宝玉之口说出了一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不唯如此,在林黛玉身上,也能看到超越时代的独立性,刘心武说,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曹雪芹的这些语气、想象,直抒胸臆,如闪电一般照亮天空,超越了当时的西方文学。
从这个角度说,《红楼梦》是给人以希望的,对女性价值观的呈现亦是超前的,它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巨著,带着人性的温度穿过岁月,依然熠熠生辉。(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嘉兴港:氢能重卡跑出绿色海港路
- 俄副总理:俄罗斯将于8月每日减少50万桶石油出口
- 本周末继续降雨 京津冀“七下八上”期间为何多夜雨?
- 乌总统泽连斯基圣诞之际发表讲话称“想要和平”
- “中柬同框”图片巡展在柬埔寨金边举办
- 黑龙江入冬仪式拉满了 秋菜“老三样”您囤了吗?
- 报告:总结文博数字化建设五个理念,提出八个数字化基础场景
- “中国京剧”IP推出,赋能国粹传承创新
- 西瓜防御病毒感染机制获揭示
- “藿香正气冰中式”走红 能当饮料随便喝吗?
- 天冷,千万别让老人走丢了
- “中国鲜枣之乡”山西临猗举办鲜枣文化节
- 埃尔韦·勒穆瓦纳:很开心让中国朋友遇见法国文化
- 央行: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23年提供查询服务达53亿次
- 中马企业签约开展航天产业合作
- 中国贸促会:7月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环比上升12.6%
- 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成立 瞄准创建国家区域文物鉴定中心
- 传统美食品出新滋味
- 透明木材有望很快取代塑料
- 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万列 发送货物超100万标箱
- 热门推荐
-
- 打开竹编新天地
- 中国首个区块链专用计算硬件开放架构BUDA“菩提”发布
- 各地积极应对强降雨和高温天气
- 消费升级催生“赏花经济”
- 俄乌局势进展:北约称相关方已向乌交付230辆坦克 两国总统联合访乌
- 青春筑梦者:新疆喀什“95后”小伙“疆味儿”说唱赞家乡
- 福建平潭口岸上半年出入境人员达2.5万 同比增长5.2倍
- 白皮书勾勒青光眼患者画像:呈年轻化趋势、多与慢病共病
- 天津发布涉养老机构纠纷案件白皮书 助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 良渚申遗成功五周年:看见文明圣地的更多面
- 土耳其电动汽车产业取得历史性突破
-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悬水小村:从海岛版“西伯利亚”变“诗与远方”
- 改善生活方式,预防血管钙化(名医讲堂)
- 2023年宁夏高价值专利总量达历史新高
- 【新春走基层】乡村大集上的文化味
- (八闽千姿)七夕节赏《陈三五娘》:闽南爱情佳话传古今
- “春天里的中国”全球媒体对话会哈萨克斯坦专场在阿斯塔纳举行
- 大陆歌迷在北京纪念邓丽君诞辰70周年
- 台风“潭美”来袭 海南岛交通出行受影响
- (进博故事)“进博认证”助外企扎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