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申遗成功五周年:看见文明圣地的更多面
中新网杭州7月7日电(鲍梦妮)2019年7月6日,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实证的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五年来,良渚申遗的“后半篇文章”正在写下。
在良渚古城遗址所在的杭州市余杭区,当地通过持续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在良渚古城遗址及良渚文化的保护研究走向深入的同时,推动其逐渐演化为推动文明互鉴、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古老的良渚,也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文明圣地更年轻、多元的一面。
文脉赓续全面深入
保护、赓续文脉,好比一条代代接力之路。而为遗址“让路”,已成为杭州一项跨越四十余年的“传统”。
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当时的“104国道”穿越莫角山等重要的良渚遗址,后来当地交通部门对此进行改道迁移;2016年,为避免过境交通对良渚古城本体的干扰,当地对老“104国道”经过良渚古城的部分进行封闭废止,并开展地形环境修复;几年后,杭州绕城西复线工程绕行6公里,避开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工程遗址,确保文物安全。
“让路”背后,是杭州举全市之力,写好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传承、利用“文章”。
五年来,杭州率先在全国开创“专职机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数字赋能”的大遗址保护管理“文物特区”模式;出台全国首个大遗址保护地方性专项法规《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将良渚新城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良渚遗址保护,以“建新城保古城”创新机制破解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
针对良渚点多面广带来的监管难题,当地打造“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平台”,实现“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警、行为可追溯、保护可提前”的全天候动态化遗址保护闭环。
寻求遗址保护的创新应用是一条长期之路。
“期待未来有一个像ChatGPT的遗产保护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和获取遗产保护管理的数据,给我们的管理工作提供建议和预警。”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孙海波表示。
文明互鉴美美与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五年来,良渚也成为一道桥梁,将世界与中国连得更近。
玉文化是良渚刻在中华文明的印记。以玉为题,良渚文化先后与三星堆文化、红山文化等对话。良渚博物院还联合9个省市17家文博单位在故宫博物院举办“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
在与中国其他域文明联动的同时,良渚也积极对话世界。
6日,“良渚古城·托莱多古城”中西文明对话活动在杭州举行。“良渚古城的精美玉器和复杂规划让我惊叹不已,而托莱多古城的多元文化和独特建筑风格也让我流连忘返。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当日,一位西班牙学者表示。
上个月,“良渚古城·雅典卫城”文明对话、“何以文明·遇见良渚”2024全球巡展分别走进希腊和英国。去年,首届“良渚论坛”成功举办,9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嘉宾参加……
在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考古遗产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徐天进看来,文化文明间的交流对话应是一种常态。
“与国内不同区域文明交流,我们希望来展现良渚文化的‘源’和‘流’。良渚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一个点,它和之后的中华文明究竟有何关系,需要一系列的展览来说明。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把一条条线串联起来,让民众知道,良渚和我们的今天有着密切的联系。”徐天进说。
关于“走出去”,他表示:“接下来,为了让我们自己更清楚了解良渚文明的特征,也让全世界更多人能够认识良渚、了解良渚,我们也会围绕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流策划更多展览。”
文盛业兴赋能发展
传承的意义更在于激活文化的更大价值,利用文化赋能当下。此理念折射于余杭,是一条具体的“大走廊”。
2022年12月30日,余杭首次提出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以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为龙头,将两千多年的运河文化、一千多年的径山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苕溪文化和现代数字文化等串珠成链。
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该社区重点打造“数字技术+文化”产业体系,以游戏、动漫、影视、短视频等作为产业核心发展方向。
该社区运营总监马田思杰介绍,良渚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创业氛围吸引了诸多企业。目前,这里已招引300余家企业。
入驻此处的思享无限控股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文化出海。近年来,该公司持续探索如何将AIGC与良渚文化相结合,并整合高校、媒体等专家资源,共同推进良渚文化的“线上+线下”传播。
“让我们决定留下来的,一方面是良渚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是当地的营商环境,让我们特别有信心。”该企业副总裁印小可说。
本月,作为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之一的良渚5000+艺创园即将开园。这里集产业办公、会展活动、文旅消费等功能于一体,旨在打造成为良渚文化大走廊上的标志性艺创产业平台和文化艺术交流高地。
良渚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径山茶文化公园……近两年,在杭州市、浙江省先后将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纳入战略层面推进的背景下,这条大走廊正在一个个民生、产业标志性项目的打造中愈发成型,向“文化之廊、生态之廊、共富之廊、发展之廊、合作之廊”目标加速迈进。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表示,余杭将举全区之力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进“十大工程”为重要载体,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切实将文化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高品质生活成色。(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8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45元 上调31个基点
- 平安健康2023年中报:管理式医疗践行成效凸显 企业健康管理市场领先
- 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 俄乌局势进展:拜登称尚无向乌提供F-16战斗机的计划 欧盟等宣布对俄制裁新措施
- 俄阶段性挫败乌军大规模反攻?普京回应
- 年轻人中有一批“只为喜欢而消费”
- 2025年高考报名陆续开启 多地要求严格资格审查
- 西藏日喀则:金秋青稞麦飘香 颗粒归仓“丰”景美
- “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广泛 “聪明车”驶向更多城市
- 金融机构调查称:5月英国企业商业信心指数下降
- 台风“格美”过境 福建民众积极展开生产自救
- (第六届进博会)多家跨国药企进博会期间宣布“上新”计划
- 虚实结合“艺气风发” 2022年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开幕
- 外媒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 火势难控!韩江原道江陵山火蔓延 周边居民紧急疏散
- 我国东海北部海域将有8~10级大风
- 国务院国资委:优化中央企业资产评估管理
- 抖音上线地方方言自动翻译功能,让用户“听”懂更多方言
- 这笔造船大单首次以人民币结算
- 广西北海涠洲岛:“孤岛”蝶变休闲度假海岛
- 热门推荐
-
- 台胞广西代父寻根:替父亲看看他回不去的家乡
- 以军方称地面部队已准备好进入加沙地带 加沙人道主义状况持续恶化
-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期待和中国开展“芯”合作
- 免签“朋友圈”再扩容 中老铁路迎首位免签入境旅客
- 成都父亲为女儿“种”出热带水果园
- 央行11月16日开展3770亿元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7天
- 这些出圈的餐饮,你尝过吗?
- 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论坛在巴黎举行
- 首届全球客家文化使者总决赛上演客家文化盛宴
- 陆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有利于解决跨境支付难点痛点
- 电动自行车上路有了“新标准” 以旧换新怎么换?
- 新疆博物馆文创花式讲述中国故事
- 一面“手机墙”帮一人抢票、犯罪团伙分工明确 揭开网络“黄牛”开挂秘笈
- 中药餐饮是营销噱头还是真养生
- 绿色低碳发展,烟台为世界提供范例
- 春运迎返程高峰 铁路、民航各部门多措并举确保出行平安有序
- 新疆巴州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10个
- 云南丽江永胜县连发3次地震
- 美国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同意为俄亥俄州火车脱轨事故支付6亿美元和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