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35亿美元到5.94万亿美元——中国国际经贸地位显著提升
从11.35亿美元到5.94万亿美元——国际经贸地位显著提升
75年前,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承担着“发展生产、周转经济”的历史任务,在西方国家的封锁和打压中艰难起步。
75年栉风沐雨,中华民族正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在全球经贸格局中的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
从1950年进出口总值仅11.35亿美元,到2023年达5.94万亿美元——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部挑战,中国货物贸易总额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搭建起一系列广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贸易水平实现历史性跃升
上海洋山港码头,一艘艘满载各国特产的货轮陆续靠岸,进口商品让中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越来越充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一列列满载“中国制造”的火车向西驶出,出口商品让各国人民拥有更多高性价比的消费选择……
外贸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
沿着时间维度,回望历史深处,更能体会到中国外贸发展成就来之不易: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仅11.35亿美元,80%以上的出口商品是初级产品,国家只能通过粮食出口换取外汇,从国外购买紧缺的工业设备和原料。那时候,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地位不高、缺乏优势,更谈不上话语权。
斗转星移、潮起潮落。历经75年砥砺奋进,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贸易大国。
数据最能直观地展现今日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
贸易体量持续壮大——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5.94万亿美元,其中出口3.38万亿美元,占国际市场份额14.2%,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进口2.56万亿美元,占国际市场份额10.6%,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首次突破21万亿元,规模再创新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近1.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年进出口总额。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大量出口初级产品换取工业品进口的被动局面早已扭转,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引领全球市场;2023年,“新三样”产品(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1.06万亿元,增长近30%;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5.6%。
贸易伙伴更加多元——我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贸易结构越来越均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持续扩大,与自贸伙伴贸易额约占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提升至46.6%,对拉美地区、非洲地区进出口分别增长6.8%和7.1%。
扩大开放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
9月8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发布,我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也成就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巨大影响力。
回望来路,中国经济在融入世界中实现腾飞。展望未来,中国也将着眼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以高水平开放助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把发展蛋糕做大,把共享机制做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创新外资管理体制,稳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营商环境越来越稳定、透明、可预期。
面对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的普遍愿望,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用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让古老的贸易通道焕发出全新生机与活力。
面对全球企业共享中国市场大机遇的热切期待,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庞大市场搭建起桥梁,不断拉近着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今年即将举行第七届。从历久弥新的百年老店,到搏击潮头的初创公司,从实力雄厚的世界500强,到产品精巧的中小企业,各国参展商竞相在进博会展示企业竞争力,探寻合作可能,让中国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成为国际共识。
一个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中国,正以更加积极、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为国际社会创造更多机遇。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时间回溯到2001年11月10日,卡塔尔多哈喜来登酒店萨尔瓦会议大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迈勒落下手中“入世槌”,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加入,让世贸组织更完整、更具代表性,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也是对历史潮流的有力推动。
全球化潮流浩荡向前,但也存在“向后的阻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甚嚣尘上,世贸组织遭遇一系列严峻挑战。
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基石。世贸组织遭遇的挑战,是世界经济挑战的集中体现。世贸组织的改革诉求,是经济全球化实现健康发展的必然方向。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贸格局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在世贸组织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过程中不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国际经贸规则话语权持续增强。
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甚嚣尘上,严重威胁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性、权威性,损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前景。中国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持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旗帜鲜明主张自由贸易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积极推动恢复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正常运转。
面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的现实,中国坚持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全面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国际经贸规则调整,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世界创造新的更大机遇,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包容、平衡的方向发展,携手各国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经济日报记者 袁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州珠江天然气电厂二期项目1号机组投产
- 北京公交警方护航春运返程“平安路”
- 宝宝吃药难?喂法是关键!
- “赌博村”变成禁赌示范村
- “北大仓”千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比利时籍音乐大师彼德·利兹在重庆首次奏响《爱·中华》
- 广西防指派工作组指导防汛工作 目前防汛形势整体平稳
- 为何有些肥胖人士脖子老是“洗不干净”?
- 受降雨天气影响,本期秭归脐橙收购量环比减少
- 突发!萨尔瓦多首都球场踩踏已致12人遇难数百人伤
- 见证中国农耕文明 北京先农坛神仓建筑群开放
- 第三届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演唱大赛颁奖
- 北京首批进口冷链食品首站中转查验库6月8日起运行
- 广西邀约全球游客欢度“三月三”赴壮乡“赶歌圩”
- 借“疫苗捐赠”攻击抹黑中国,美西方没安好心
- 中新绿色低碳经济论坛在天津举办 助力两国低碳事业发展
- 中国官方:有序拓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不良资产收购范围
-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7月将登陆上海
- 2024年开年最卷的行业,为何是文旅?
- 贵南高铁“技术控”中秋国庆长假的午夜守护
- 热门推荐
-
-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福建广东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 江苏上半年消费投诉盘点:预付式消费“上热榜”
- 云台六高校师生探访茶马古道 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
- 小米公益基金会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捐赠1亿元 支持青年人才培养
- 赖声川:很幸运70岁了还拥有足够的创作力
- 专访|“这是在错误时间发出错误信号”——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谈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 山西太原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年内再开一条地铁线
- 中柬机构共同举办针灸推拿高级人才研修班
- 江苏大丰龙卷风灾害已致2死15伤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序开展
- “长江水文化展”开展 多件“国宝”亮相三峡
- 出生仅4天新生儿患肺炎 “秘密管道”致胆汁入气道
- 平安健康2023年中报:管理式医疗践行成效凸显 企业健康管理市场领先
- 安瓦尔执政后首度改组内阁
-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本届进博会企业展规模创历史新高
- 26℃夏天的“诗与远方” 山西发出文旅“邀请函”
- 今年1至7月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
- 天津经开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 广西汽车城上线新能源分类运输车 助力垃圾分类
- 日媒:日本一研究用核反应堆紧急停止 原因正在调查中
- 山西省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预警、霜冻蓝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