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最卷的行业,为何是文旅?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袁秀月)在哈尔滨爆火出圈后,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坐不住了,陆续下场花式整活,从狂发视频到邀请明星站台,从送游客钻石到听劝宠粉,文旅账号集体“发疯”争做“卷王”成为互联网一景。
2024年开年最卷的行业,为什么是文旅?
各地文旅大整活,一地涨粉百万
回顾2023年,不管是淄博烧烤还是村超、天津大爷跳水,这些文旅热点的出现都相隔一定时间。到了2024年,从哈尔滨出圈到各地文旅花式整活,时间才过去半个月。
半个月时间,哈尔滨从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变成了热情大方宠游客的“尔滨”,老牌旅游城市翻红,中央大街人气爆棚,“索菲亚公主”火爆全网,冰雪大世界万人“蹦迪”上热搜。
文旅持续升温,各地文旅部门也都坐不住了。河南文旅搞题海战术,卷上热搜;山东文旅土味视频出圈,“一看一个不吱声”;河北文旅自称“卷王”,主打一个听劝;《我姓石》原作者2天帮各地文旅喊麦上百条,麦克风都冒烟了……
先是“山河四省”疯狂输出,其他各地陆续加入,不仅发自然风景、人文风情,还邀请明星来站台,赵丽颖、王一博、易烊千玺、肖战、刘涛等纷纷为家乡喊话。
在这波热潮中,各地文旅账号上了大分,“00后”式轻松活泼、互动强的运营方式受到网友欢迎。有网友调侃“各地文旅大整活,主打一个谁也不笑谁”。目前,多地文旅账号粉丝都已超百万,其中河南文旅涨粉超百万。
卷疯了,卷对了吗?
一个网红城市的诞生,需要机遇也需要积累。对于各地文旅的卖力宣传,不少人叫好,但也有人认为,需要理性看待。
在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李明德看来,这波热潮是好事,因为它活跃了整个旅游市场。“而且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它调动了旅游者,或者说一般参与者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出现了一种比较热闹的人人关注和讨论的现象。”
李明德认为,各地纷纷为文旅发力是好事,但也不一定都能够成功,因此努力的方向要对。
他认为,哈尔滨出圈有三个特点可以借鉴:一是创意点做得非常充分,旅游内容丰富,让大家看到不同以往的城市形象;二是全社会动员,不只是一个或两个景点,而是由点及面,从旅游吸引变成社会吸引,让游客来了之后能多停留;三是特别注重让旅游者满意,以游客为中心,大大提升了城市友好度。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各地文旅卷起来的热闹还停留在网上,后续还需要观察,看有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在散客化和自由行时代,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底层逻辑。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传统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旅游城市,希望用互联网和新型社交平台引流,甚至文化和旅游局长变身为“网红”。殊不知,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技巧都不足以解决“网红”变“长红”的问题。城市需要以更高的智慧和更久的耐心,夯实旅游发展的硬基础和硬实力。
2024年开年,文旅为何如此热?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有安徽、吉林、山西、辽宁、河北等多地的网友为文旅发展提建议,从新媒体运营到公共服务,从发展本地特色文化到定制旅游专线……足以见人们对文旅的关注。
开年之初,中国旅游研究院作出对2024年旅游经济形势持积极乐观的预期。预计2024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60亿人次和6万亿元,入出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2.64亿人次、1070亿美元。
文旅为何如此之热?在李明德看来,在所有的行业中,文化旅游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人们直接参与、直接体验的,因此也容易寻找生活中的趣味和创意点,相比其他行业,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因此也是最活跃的行业。不管是图书馆还是博物馆,都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化为旅游的“游头”。
他认为,这波热潮之所以受关注,原因之一在于疫情过后,很多人都希望生活有所变化,因此人们对于习以为常的事情不会很振奋。但是这波热潮变换了方式,创新了一些“游头”,把人们的兴趣和对生活的渴望调动起来了,市场也因此发生变化。
在戴斌看来,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日常选项,市场在下沉、需求在升级,个性化和多样性成为旅游消费新主张。他认为,旅游业要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新的需求,让更多游客尽享高品质的旅游休闲新生活。(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安徽滁州全力迎战雨雪冰冻天气 833个“警民议事群”暖民心
- 辽宁大连: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落地见效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 纽约法官就“封口费”案对特朗普发出禁言令
- 县域游如何接住“银发流量”
-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在中国获批,减肥人士都能用吗?
- 北京海洋馆打造“非常部落狂欢季”
- 悬赏2万美元!美国一杀人犯已越狱11天,“极其危险”
- 奔走在滚烫铁轨间的“铁钩子”:用汗水诠释担当
- 以铁路人故事展现百姓烟火时代变迁 《南来北往》研讨会举办
- 9册超300万字《杨树达日记》出版
- (新春走基层)湖南麻阳苗乡非遗花灯闹新春 小戏剧种历久弥新
- 专家学者共话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拓展价值 融入新时代
- 老人吃药时连铝箔包装一起吞下 医生提醒:给老人备药别剪成单片装
- 武汉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级别由Ⅲ级调整至Ⅳ级
- 日销蔬果万余吨 新疆重点“菜篮子”基地持续保供稳价惠民生
- 调查离婚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现象:“夺子战争”屡上演
- 2024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开幕 中外专家学者共话文化遗产保护
- 家电太“聪明”老年人不会用怎么办?我国基本构建适老家电产品国家标准体系
- 约80万 厦门成福建新社阶层人士重要聚集地
-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指数(2022)发布
- 热门推荐
-
- 中国驻日使馆发言人就东京电力公司启动福岛核污染水受害者赔偿事答记者问
- 国家旅游风景道:风景美更需配套服务好
- 各地开行特色旅游列车 助力旅游经济持续升温
- 龚琳娜20年圆梦 舞台上放歌声乐套曲《苏武牧羊》
- 四川泸州市泸县发生3.4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 从《二十不惑2》到《她们的名字》 金世佳:寻求突破走出舒适圈
- 话剧《足球俱乐部》再登曹禺剧场
- 中汽协:坚决反对欧盟委员会对华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
- 【世界说】美媒:生活教育成本飙升 沉重债务负担让美国Z世代越来越沮丧
- 北京公积金中心:京籍二孩以上家庭购房最高可贷到160万元
- 南海热带低压加强为台风“苏力” 海南岛多地现较强风雨天气
- 当抑郁遇上新冠 这些药慎选
- 中国央行新增12地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
- 家中药品过期了,怎么处理?
- 川渝毗邻区县共同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
- 云南在建最长分离式双向六车道公路隧道贯通
- 信通院专家:Web 3.0已成为当前互联网的核心形态
- 《封神》导演乌尔善:第二部计划2024年暑期上映
- 报告:医疗险在互联网意健险中占比已接近七成
- 伦敦萨默塞特宫火势得到控制 主要艺术收藏品未损坏